▲布雷与毁于战火的《伟大的奥玛》 1998年,罗勃·谢泼德收购了两家公司——扎赫朵夫手工书籍装帧公司和桑格斯基&萨克利夫手工装帧公司。前者成立于1843年,后者1901年,均为英国书籍装帧领域的知名品牌。谢泼德将它们合并,取其首字母命名为SSZ手工书籍装帧公司。 ▲萨克利夫亲手制作 新公司需要新场地,搬迁势在必行。为此,谢泼德亲自去清理。本打算速战速决,谁料两家百年老店都留有大量存档,清理工作遂变成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 其中,桑格斯基&萨克利夫手工装帧公司(以下简称“桑-萨公司”)的档案更为丰富。信件、账簿、剪报、设计图、照片、半色调板……应有尽有。正是从浩瀚的资料中,谢泼德发现了一份手绘设计图。定睛瞧去,图中所呈现的竟然是“史上最豪华图书”——《伟大的奥玛》。“它不是已经销声匿迹八十多年了吗?!” 多年以后,谢泼德依然记得那个炎热的下午。库房里满是灰尘,而他心潮澎湃,决定钩沉出那段人与书的曲折命运。
时光切回1896年,伦敦摄政街,弗朗西斯·桑格斯基遇到了乔治·萨克利夫。两人同在伦敦市政艺术与工艺中心上夜校,钻研书籍装帧。趣味相投的他们很快结为挚友,并受到书籍装帧名家道格拉斯·柯克瑞尔的赞赏。他们被视作该领域最具潜力的新生代。 毕业后,两人到柯克瑞尔的工厂上班,萨克利夫负责书籍烫金,桑格斯基负责皮革装订。日积月累,技艺精进,1901年10月他们联手创立桑-萨公司。 当时,书籍装帧设计还是新兴手工艺门类。工业革命以来,机器生产凭借效率高、产量大等优势取代了传统手工艺。但早期工业品外形粗糙,谈不上设计和美感,艺术家大多不屑参与。为改变现状,英国艺术家威廉·莫里斯等人于19世纪中期发起“艺术与工艺运动”。 “莫里斯对两种分离状态深恶痛绝: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相分离、设计与制作相分离。”谢泼德说,“他主张艺术与工艺应结合,维护手工艺传统,反对机器美学。” 艺术与工艺运动对书籍、建筑、家具、服装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犹存。而从传承角度讲,桑格斯基和萨克利夫属于莫里斯的“再传弟子”。因此,桑-萨公司做的并非畅销书。他们致力于打磨精品,要让书籍装帧这个“艺术中的灰姑娘”登堂入室。 据谢泼德研究,桑格斯基是个典型的艺术家,感性、冲动,对“优良的装订和精致的烫金”有着近乎顽固的坚持。萨克利夫则具备商业头脑,且成熟稳重。这对搭档优势互补,堪称绝配。“打一开始,桑-萨公司就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谢泼德说。成立当年,恰逢爱德华七世继任英国国王。凭借出众的理念和手艺,桑-萨公司打败了诸多竞争对手,拿下了首个大订单——新国王在加冕典礼上使用的祈祷书。 揭秘 《伟大的奥玛》封面复原步骤
“为国王制作书”使桑-萨公司声名大振,业务蒸蒸日上,手工艺人纷纷前来投奔。“它成为伦敦西区最著名的装帧工厂,集最优秀的装帧工艺与最富想象力的设计于一体。”谢泼德总结道。1905年,公司搬迁至南安普顿街11号,许多伟大作品将在此诞生。 经营上的成功没有减缓桑格斯基对艺术品质的追求。其早年作品深受恩师柯克瑞尔影响,随着眼界开拓,他越来越注重将欧洲文化与东方文化杂糅,形成独特的装帧风格。 其中最亮眼的创造当属“珠宝书”。在设计社会学家斯宾塞的《颂歌和小爱神》时,他们首次运用珠宝——把6颗猫眼石镶嵌在封面中央,四周缀以10朵都铎玫瑰。此后,桑-萨公司制作了一大批珠宝书,深受上流社会青睐。 桑格斯基的野心日益扩大,渴望制作一本有史以来“最豪华的书”。 ▲步骤2:将一张拉文特山羊皮扫描成像,叠放在三维运算图上,标出基本设计图案; 1907年,伦敦某书商委托约翰·斯特恩豪斯与顶尖书籍装帧师联系,自然的,他找到了桑-萨公司。或许是太面善,一接触,桑格斯基就兴奋地为他勾画了绚丽的设想:“我要在《鲁拜集》封面上放三只孔雀,周围镶满宝石!”斯特恩豪斯被这股激情感染,尚未获雇主同意便许诺:“你喜欢什么,就用什么;你想收多少钱,就收多少钱。” 《鲁拜集》为波斯古代大诗人奥玛·海亚姆的诗集。据说那时候桑格斯基迷恋波斯文化,决意用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让这本文学经典焕发新生。 光是准备就耗费近半年。桑格斯基画了大量草图,其较真劲令人咋舌。例如,为描绘毒蛇啮咬的动作,他跑去伦敦动物园,说服饲养员,近距离观察蛇生吞老鼠的全过程。整本书的制作耗时约两年,桑-萨公司最优秀的装订师、烫金师悉数加盟。 据谢泼德搜集到的数据,仅烫金就用掉100平方英尺金叶,裱贴一项消耗4967块皮面。至于珠宝,那更是惊人——全书总共有1051颗珠宝,包括红宝石、绿松石、托帕石、紫水晶等,甚至有一颗祖母绿。它们被镶嵌在各自的金质扣环里,十分稳固。 大功告成,桑格斯基取作者的名字,将这本书命名为《伟大的奥玛》,标价1000英镑。它一问世便广受关注,被誉为“当代书籍装帧的杰作”“史无前例的装帧范本”。 ▲步骤3:裱贴彩色皮革; 但《伟大的奥玛》迟迟没找到买主。原雇主显然对斯特恩豪斯的自作主张和铺张浪费不满,未曾购入。此后因经济不景气,书价应声而落。1912年3月底,《伟大的奥玛》以405英镑的成交价在拍卖行售出。来自美国的拍主准备把它带回家乡。 十几天后,拍主携《伟大的奥玛》登上泰坦尼克号。这艘史上最豪华邮轮的处女航将从英国南安普顿启程驶往美国纽约。4月12日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1523人丧身。 这场灾难震惊全世界。欧美各大媒体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有记者注意到了《伟大的奥玛》,表达了惋惜之情。《书籍装帧月刊》则写得耐人寻味:“当代最豪华的书,与最豪华的邮轮一同沉没于汪洋之中,这也许是它最好的归宿。”更悲剧的是,不久桑格斯基游泳时溺水,年仅37岁。 《伟大的奥玛》既成就了书籍装帧史上的巅峰,却也是一位年轻设计师的挽歌。
在萨克利夫领导下,桑-萨公司挺过难关,保持着一贯的高质量。他亲手制作了英国大诗人济慈的《诗集》,名垂青史。他也曾为丘吉尔等名流量身定做书籍。1932年,萨克利夫的侄子斯坦利·布雷在公司保险柜里发现了《伟大的奥玛》的设计图和烫金版。受前辈精神感召,他历时七载,重做此书。 二战中伦敦遭德军空袭,《伟大的奥玛》毁于战火。“在高温灼烤下,羊皮板迅速熔化,结成黑乎乎的一团。”谢泼德在档案里找到一张照片,布雷扶着这本命运悲惨的书,面容悲戚。可他不信邪,从残卷上取下珠宝,用尽余生又制作了一本。现珍藏于大英图书馆。 随着萨克利夫、布雷相继离世,往事尘封,连老员工也遗忘了《伟大的奥玛》。直至1998年夏天,罗勃·谢泼德走进桑-萨公司的库房,偶然翻到了手绘设计图。 他追踪这本书的故事,挖掘书背后的人与时代,随后,把一切记录在《随泰坦尼克沉没的书之瑰宝》里。作为书籍装帧师,他还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将《伟大的奥玛》封面进行了复原,以这种方式向前辈致敬。
|
|
来自: 真友书屋 > 《阅读 藏书 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