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裕禄给兰考县百姓们留下的最大政绩是什么?|焦裕禄|兰考

 松边醉客 2015-04-25


来源:凤凰卫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d="f5256456e0d"> d="f26048902b1">

核心提示:在兰考到处可见一排又一排,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泡桐林,这些泡桐林就是锁住兰考风沙的功臣,而当这种很普通的树木与焦裕禄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又有了另外一种称呼叫焦桐,在兰考栽种泡桐树是当年焦裕禄经过大量调研,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来的根治兰考风沙,盐碱和内涝的施政纲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他的政绩。

焦裕禄纪念园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4月23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在兰考到处可见一排又一排,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泡桐林,这些泡桐林就是锁住兰考风沙的功臣,而当这种很普通的树木与焦裕禄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又有了另外一种称呼叫焦桐,在兰考栽种泡桐树是当年焦裕禄经过大量调研,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来的根治兰考风沙,盐碱和内涝的施政纲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他的政绩。

解说:出兰考县往东偏北七八里路,有一个叫老韩陵的村子,1962年年底,焦裕禄到兰考第四天就来到这里,在当年的新闻纪录片中,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段影像,画面中这位老农叫肖位芬,他是当年焦裕禄到兰考后访问的第一位老农,两人在肖家的牛屋一待就是三天三夜。

何香久(电视剧《焦裕禄》编剧):他在那儿住宿一看从地下到天花板码的都是那个风箱,他就问那个老大爷,他说肖大爷,他说怎么全村儿的风箱都到你这儿来啦?这个饲养员说他说上海乐器厂的人,上兰考来买泡桐,因为兰考的泡桐叫兰桐,是做乐器的好材料,上海人他门槛儿精,他一看没有泡桐树了,各家各户一转,烧火的风箱是拿泡桐做的,把风箱全买了,焦裕禄说这个事儿对我启发最大,泡桐能固沙,还是经济作物,经济林木,能给兰考这个这个带来富裕。

解说:兰考县的一些老干部至今还记得焦裕禄说过的话,要好好记住当工作感到没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你就有办法了,他在肖位芬的牛屋待了三天三夜后,决定在兰考大面积种植泡桐树。

周文顺(郑州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教授):那兰考焦裕禄之前那些干部为什么不做呢?涉及到一个政绩观的问题,你想这就像今天一样,我们当干部都想留点儿政绩,但是他的经费又是有限的,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就涉及到一个政绩评价问题,你这个国家政绩评价你得科学,他用一任的钱他为后任办了很多事儿,我想他们是这么想的,他都没打算在兰考长待,人家想在这儿混个三五年,人家调走,一种政绩观,根子还是私心,我用我仅有的经费,我干我这一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大家都满意,评价的时候我政绩很好,群众很满意,另一种政绩观,无私的政绩观,就是他要用一任的经费以一任的精力,以仅有的生命逆袭兰考千百年来的贫穷的根源,就是说这是千百年来都遗传下来的一个灾害的根源,那一般来说你种树直到今天我们才知道,焦裕禄种的树竟然能长那么大,能挡住风沙,他当年种的小树苗它挡不住风沙。

解说:1962年林业局苗木试验场分配来了两位专门研究泡桐栽培技术的大学生,这给兰考的泡桐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樊哲民(兰考县原人委办公室主任):在老韩林苗圃里跟那搞(试验),所以焦裕禄几次到那个地儿去跟这个大学生交谈,并且关心他们的生活,他南方人吃饭,吃面吃不了,吃大米,特别是吃粗粮,他太不行了,就叫粮管所专门供应他们细粮,供应他大米,所以这样这个桐树又发展起来。

[责任编辑:刘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