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孩子,平时学习刻苦,练习作业、课堂答题都很不错,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一旦遇到重大考试,却偏偏考不好。他们为此感到异常苦闷,却又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办法。 中考最后六十天之减压心理篇 考试其实不仅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学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穿针心理”在作祟。只要努力克服“穿针心理”的障碍,放松心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考试时也就必然能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最好的发挥。 对于学习压力过大的学生,怎样来减压呢? 1.饮食减压法 维生素C能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所以考生应多摄取诸如洋葱头、菜花、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胡萝卜、香蕉、柠檬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少食、多餐也有助于减轻考生紧张与疲劳,可适当咀嚼花生、腰果等食品。 过硬过于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加剧考生的精神紧张。 2.运动减压法 3.转移减压法 4.环境减压法 在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及相关舒缓策略后,我们还需要掌握各科目复习的策略和要点。下面将分别就数学谈谈中考最后阶段的复习方法。 中考最后六十天复习策略之数学篇 一、复习有计划,重点要突出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复习,即:系统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模拟训练阶段。考前60天建议多进行专题复习和模拟、真题训练。 二、课本是主线,参考不可少 要牢记: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但是课本复习不等于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对教材上的知识加以概括、提炼和归纳。复习中不要过深、过难,应梳理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 成绩好的学生应加强各模块内部的整合,更要去寻求各模块的交叉点、中间地带,有区分度的试题往往就出自这些地方。 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三、训练要适度,反思见提高 中考命题采取了客观题起点低,减少运算量的办法,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因此在复习中特别要把握好每一次考试的检验作用,及时地发现自己知识上存在的漏点和疑点,思维的盲点、能力的空白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在训练之后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还应该进行反思,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 四、侧重在能力,避免“疲劳战” 一般来说(5月)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应侧重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适当拔高,注重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要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这是第二轮专题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能力很难提高。一定要注意以题带知识。 中考有近八成为基础题,如果再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做到熟练、正确、迅速。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提高自己的纯数学素养,不能盲目加大练习量。 五、粗心要不得,总结是“法宝” 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等。所以应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应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对经常错的点要归类,并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六、心理很重要,应战讲技巧 第三轮(6月)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是此阶段必须掌握的应试技巧。 第一、要统揽全卷,弄清题量、题型以及难易题目,以便合理地安排答题的时间。 第二、要认真审题、缜密析题,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顺序解答 第三、要表达准确、书写规范。 第四、要讲究技巧、灵活应对。解答较难的问题时可采取由已知入手知因索果,还可以从结论入手,由果探因,逐步趋向已知的策略。对于久攻不下的难题,努力写好相关的基本公式、起始步骤,尽量多拿分,然后暂时放弃,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局面。 第五、要认真复查,确保应该得分的题全部得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