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袁采教导子弟要严于律己,正确对待自己的过错。 袁采指出:“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 这是说圣贤之人都还有过错,何况我们都不是圣贤之人的普通人,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完美无缺。 他说,一般人有过错,除非父兄,别人谁会去管教你呢?除非平时关系不错的人,还有谁能向你提出批评、建议呢!一般不太熟悉的人,看到你有过错,只“不过背后窃议”罢了。 袁采告诫子弟说:“君子惟恐有过,密访人之有言,求谢而思改;小人闻人之言,则好为强辩,至绝往来,或起争讼者有矣。” 这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恐怕自己有什么过失,经常主动暗地里查访别人对自己有什么议论。听到别人的意见,则诚心诚意地感谢人家,并且主动改正。而无德行的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则是强词夺理,极力为自己辩解。这种人不是弄得与别人断绝往来,就是和别人争吵起来。千万不要做这种人。 他提醒子弟说,有的人善于颂扬我,使我听着欢喜,还不觉得是在奉承。品德不端的人就是这样做的。这种人当面奉承我,使我高兴,而在背后却不见得不 偷偷地讥笑我愚蠢。要警惕啊! 他希望子弟要经常反省自己,若“能常悔往事之非,常悔前言之失,常悔往年之未有知识”,那么,就表明你的德行,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提高、进步了。 袁采要求子弟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拜”、有过必改、反躬自问,这是很高的思想境界,难能可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