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框架与主线

 JN晓 2015-04-27
    浙江省  嘉善高级中学  褚宝福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的知识可分三大部分来掌握:

一、有关物质的知识
1.物质的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构成的三大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具有客观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由物质决定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物质世界是相对静止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4.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同时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有关意识的知识
1.意识是什么
(1)从起源角度看,意识的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结论: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形成
  意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4.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所以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5.分析或评价某一种意识的思考角度
(1)从意识活动的特点分析。体现出其特有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从作用角度分析。分析其对世界认识的程度、改造世界的结果、调节的结果等。
(3)从是否正确角度分析。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来自生活实践等分析。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1)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看,物质世界先于意识而存在。从地位看,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意识能动作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能能动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并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2.方法论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原因。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要求。第一,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第二,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进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要求我们把发挥主动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

四、有关实践、认识(真理)的知识
1.有关实践的知识
(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凡是实践都 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是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一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由主体、对象、手段等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由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决定),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人的活动的烙印),三是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在社会关系中、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作用。一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二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提供认识工具和提高认识能力),三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四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回到实践中服务于实践)。
2.有关真理的知识
(1)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即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 有自己适用的条件。真理是具体的任何 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孝是主观与客观、理论 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认识到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上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3)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内容:
第一,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 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第二,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第三,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不断向前发展。
要求:与进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