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漏子》的由来与写作方法

 江山携手 2015-04-28
〔題考〕 唐人稱夜間為“更漏”,杜甫【江邊新樂詩】:『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濃。』許渾【韶州驛樓】詩:『主人不醉下樓去,月在南軒更漏長。』此調創於晚唐,而溫飛卿最擅其詞。【苕溪漁隱叢話】:『庭筠工於造語,極為綺靡,【花間集】可見矣;﹝更漏子﹞一詞尤佳。其詞云:「玉爐香,紅蠟淚,....」』本條飛卿傳者有兩首,而所詠又俱本意,調名創作,或即為溫飛卿本人耳。毛氏【填詞名解】亦云:『唐溫庭筠做﹝秋思詞﹞,中詠“更漏”,後以名詞。』 
· 〔作法〕 本調為四十六字。起為三字對句,而平仄互異。第三句為六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四、五句換平韻,亦為三字對句。第六句五字,第一字宜仄。第三字宜平;雖有用平平仄仄平者,不足法也。後半起句即用韻,第二句不用對偶,「霧」「透」二字均可平。按後闋起句用韻,獨此作為然,宋人詞,恆與前半起首相同,不復用韻。第三句以下,均與前同。 

柳絲長, 
仄平平 (句) 
春雨細, 
平仄▲ (仄韻) 
花外漏聲迢遞。 
⊙仄⊙平⊙▲ (叶仄韻) 
驚塞雁, 
平仄仄 (句) 
起城烏, 
仄平△ (換平韻) 
畫屏金鷓鴣。 
仄平平仄△ (叶平韻) 
香霧薄, 
平⊙▲ (三換仄韻) 
透重幕, 
⊙平▲ (叶三仄韻) 
惆悵謝家池閣。 
⊙仄⊙平⊙▲ (叶三仄韻) 
紅燭背, 
平仄仄 (句) 
繡簾垂, 
仄平△ (四換平韻) 
夢君君不知。 
仄平⊙仄△ (叶四平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