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曼生壶编辑本段回目录曼生壶是清代嘉庆年间出现的一类有文人情趣的紫砂壶式;由文人陈曼生和一群懂书画、金石的幕僚设计,制壶高手杨彭年兄妹制作,器形设计中寄寓了文人的巧思和雅趣,并利用壶铭的艺术联想予以强化,还根据壶形,分别采用不同的泥质,做出天青、黯肝、朱砂、梨皮、调砂、团泥等颜色肌理。 曼生壶的器形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曼生壶器形简洁凝重,壶式以几何形为主,可分为四类:一类是借鉴古代铜器、汉瓦为壶形,如借鉴铜镜器形的“镜瓦等。借鉴铜水吊形的“石桃壶”,借鉴汉砖汉瓦而设计的“飞鸿延年壶”、“半瓦壶”、“砖方壶”等;第二类是借鉴生活用器为壶形,如“合斗壶”、“柱础壶”、“井栏壶”、“箬笠壶”、“钿合壶”、“合欢壶”等。第三类是壶形仿动植物形态,如“匏瓜壶”、“葫芦壶”、“圆珠壶”、“天鸡壶”等。第四类是按照器用功能设计壶形,如“古春壶”、“吉直壶”、“春胜壶”等。重实用功能是曼生壶的一大特点,不管器形为何式,都可用于沏茶,并且茶壶的容量大小、高矮尽度、嘴把配置都十分讲究。 紫砂百科全书
曼生壶的壶式及壶铭寓意编辑本段回目录 曼生壶的每一款壶式及壶铭都有一定的寓意,壶铭辞义既切茶,又切茶,还有一定的哲理。如台笠壶“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既切壶形,又切茶。瓢壶铭“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是切壶的,半球壶铭“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人” 陈鸿寿与曼生壶关系编辑本段回目录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又号老曼、夹谷亭长、香溪渔隐、恭寿、曼公、曼龚、种榆仙客等。浙江钱塘人,为“西冷八家”之一,诗文书画具佳。清嘉庆六年(1801),陈鸿寿以古学受知于阮云台尚书,后任江苏淮安同知。嘉庆二十一(1816),陈到溧阳任职,开始了与紫砂壶的传奇故事。
曼生壶的壶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于曼生壶在紫砂壶的发展史上非常有名,是收藏爱好者们重点搜求的目标,所以,曼生壶到底有多少种壶式,也是一直令人关注的话题。
资料复制自www. 民国时期某古董商用来鉴别和仿制曼生壶的样本《陶冶性灵》手稿,最后一页记有:“杨生彭年作茗壶甘种,小迂为之图,频迦曼生为这著铭为右,癸酉四月廿日记。”癸酉是嘉庆十八年,正是陈曼生在溧阳,宜兴之时,因此它所记录的茗壶图形及壶名、铭文,都是很珍贵的。 将这些典籍手稿中所记载的曼生壶式相对照,可发现情况极为复杂,使人无法确定曼生壶前后究竟有多少样式,不过,最为常见的说法“曼生壶十八式”,是相对权威和通行的。
曼生壶十八式指的是什么编辑本段回目录 曼生壶十八式,虽然到现在还没有确切地考证出定论的十八种壶式,但依据著名考古学家、收藏家郭若愚地考证,可以将其归纳如下:
宜兴淘壶人 古春壶,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饮虹壶,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瓜形壶,饮之吉,瓠瓜无匹。 葫芦壶,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资料复制自www. 天鸡壶,天鸡鸣,宝露盈。 合斗壶,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员珠壶,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乳鼎壶,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镜瓦壶,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棋奁壶,帘深月迥,敲其斗茗,器无差等。 方壶,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