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三百零四:如何评价袁采的《袁氏世范》(袁采十二)

 杏坛归客 2015-04-29

《袁氏世范》对子弟的教导,较为全面地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炙子孙后代的道德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对子孙后代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做父母的也提出了要求。其中对子孙的要求,有对人、对己、对事诸方面。他不仅告诫父兄、子弟应当如何做,而且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进行了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的分析说明,很有说服力。

如果把《袁氏世范》和《颜世家训》等家训类著作相比较,就可发现《颜世家训》中有很多篇幅来讲学问,全书从头至尾有很多引自经传的话,有许多是对经、史文章等所作的考证,对书法、绘画、射箭、算术、医学、弹琴等方面的见识。这些充分体现了像颜之推这样的士多才多艺或博学多识的风采。《颜世家训》给我们很浓重的书卷气和学术特色。

而《袁氏世范》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对人生世相似乎了然于胸的长者,把他的宝贵处世经验娓娓道来。更多地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价值观从理想性向现实性转化,从学术上向世俗方面转化,由重理论转为重视经验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指导。

中国的历史典籍,以前大多是帝王将相的英雄史,后来又充斥斗争哲学,

而当时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原态,反而极少涉及。

    《袁氏世范》这部书好在原汁原味,不仅引起当代诸多国内学者青睐,也使袁采在隔了许多个世纪以后走向了世界:如今在西方汉学界,袁采的著作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美国汉学家伊霈霞、墨子刻、约瑟夫·麦克德莫特和包弼德,都研究过《袁氏世范》。伊霈霞将《袁氏世范》翻译成英文出版,并著有《宋代中国的家族与财产:袁采的社会生活观》一书(此书列为《剑桥插图中国史》所附《进一步阅读书目》)。包弼德在《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一书第一章(长篇导言)中,把《颜氏家训》和《袁氏世范》进行比较研究,以论证由南北朝到唐宋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转型。

被誉为“《颜氏家训》之亚”的《袁氏世范》,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袁氏世范》包含有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和训俗的内容、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研究《袁氏世范》,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文明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