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表扬捧杀了孩子的天份

 笑笑川上人 2015-04-29

  

  兜兜从小就喜欢美术,为了不辜负这份上天赐予的天份,我也是下了狠心、花了重金,从兜兜六岁起便让她跟随一位大学国画老师、知名的山水画家一对一学习国画。而今,三年过去了,兜兜的美术毫无长进,不仅画不出一副像样的国画,就连自己最拿手的儿童画、卡通漫画也大不如前。

  近两个月来,兜兜嘟囔了很多次:“妈妈,我不想再去学国画了,什么都学不会,还把我以前会画的全都忘记了,我不适合画画。”

  为什么会这样?每次下课,老师都极力向我展示兜兜的画作,对兜兜的态度、表现大加赞赏,怎么老师口中的好孩子,却没有被溢美之词激励,相反,沮丧至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名家为什么带不出名徒?

  正巧这周跟朋友聊天说到这个话题,他的童年有一段与兜兜非常类似的经历,在闲谈过程中,我仔细捋顺兜兜三年的学习过程,发现:在一个课堂,最重要的不是老师的技能多么精湛,亦不是孩子的天份多么超群,而是两个人的契合度!也就是说老师的教诲有没有恰到好处的点醒孩子的盲区,孩子是否被赋予了思考的激情。

  

  1、给孩子有质量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时间

  朋友说:“当初我学画的时候老师就觉得这么简单的画还用教吗?给我画一幅样图就走了,让我自己一节课都比着这个小样描。”

  “嗯!兜兜的老师也是这样!每次行云流水的画出一幅样图,不出五分钟就让兜兜自己比着画,一张不会就自己摸索两张,两张不行画三张,而作为老师的他坐在一边拿ipad玩儿游戏。没有人告诉过兜兜她画的不好差异在哪里?笔墨的起程转折、浓淡干湿如何运用?构图如何留白又充实?哪些是一笔带过,哪些又需要重点渲染?以至于三年了兜兜的花鸟仍旧是湿塔塔的一片不得要领,或者模仿的有模有样,却毫无情趣、创意在里边。”

  问题出在哪里一目了然,老师给了兜兜足够的时间,却没有给予画龙点睛的指点。就像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有些父母甚至推掉了应酬,腾出时间在家陪孩子,可是整个陪伴过程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家长自己看电视、玩儿手机,却要求孩子在一边好好做作业,注意力不在,陪伴的质量可想而知。

  2、鼓励和表扬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

  每次下课,国画老师举着兜兜画作向我夸耀这一个半小时的成果,“兜兜很有天赋,一学就会!”我都不以为然。因为我早已看出表扬背后的端倪。

  

  回到家我指着荷花下几根水草问:“兜兜,这几根水草是老师画的吧?”

  兜兜很诧异:“你怎么知道?”

  “妈妈学了十年的国画,虽然结婚后再也不曾拿笔,手艺废了,但是还能轻易看得出整幅画只有这一处点睛之笔,而这几根错落有致的水草没有五年八年的功底画不出来。”

  兜兜说;“水草是老师最后加上的。”

  就这寥寥数笔整幅画有了灵气,老师对家长也有了表扬孩子的资本,让家长有了进一步投入的信念,但是这虚伪的表扬却没有给孩子一丁点实质性的激励,孩子变得思维懒惰、毫无斗志,每次仅需要照猫画虎,反正等最后老师的神来之笔锦上添花就可以了,于是,学业毫无起色,学习欲望也日渐颓废。

  表扬与鼓励有天壤之别,表扬是对前期已完结事项的总结,而鼓励是对进行中的过程予以展望引导。孩子不需要对天分的表扬,这只会让他懒惰脆弱、经不起磨练;老师与家长真正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对其行为、精神、态度的鼓励与认可。

  理顺了兜兜绘画学习中的误区,我按朋友的推荐给兜兜换了一个新的老师,暂且放下国画,从最基础的写生学起。

  周六插班进入追梦考拉画室,班里10个孩子年龄在6-11岁之间,大多已经跟随乔老师学习了一年,兜兜初来乍到,却赶上写生山地自行车,我真替兜兜捏一把汗。

  

  3、教育首先是培养一种心境

  乔老师并没有一笔一画的教孩子们画自行车,一上课,她先说一句:“选一只自己用着舒服的笔,笔头不用很尖……”

  “舒服”这个词以前的老师从来没有跟兜兜说过,原来绘画首先是让自己感觉舒服、不拘束,然后才会有一幅舒展的作品。

  孩子们各自选择了心仪的纸笔,歪着小脑袋迫不及待的等着乔老师的讲解。

  “乔老板!我们准备好了!”一节课从这样欢快、融洽的氛围中开始真的让拘谨的兜兜释然许多。

  

  4、形成启发思考互动式的师生关系。

  在写生创作的初期,孩子往往会因为观察、概括等种种技能的欠缺而无从下手,丧失写生信心。更何况兜兜的第一节课就不是零基础班的花瓶、盒子,而是一辆山地车?看着兜兜无所适从的蹙着眉头,我都忍不住坐立不安起来。

  乔老师让孩子们把两只手框成一个长方形的镜头,告诉孩子们仔细观察,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角度不一,看事物的形状、细节也千差万别。她只用五笔,画一个三角形下方两个圆圈,自行车的框架就搭好了!刚才还盯着自行车一筹莫展的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画自行车可以这么简单!

  乔老师没有给孩子画完整的样图让孩子临摹,只是适度引导孩子们学会构图,抓住物体的大致轮廓和突出的特征来表现,然后再逐笔添加描绘细节。

  孩子们跃跃欲试起来。

  5、鼓励、认可、培养孩子的个性。

  看老师画的很简单,孩子们一抬笔又开始喊:“乔老板,有没有尺子和圆规!我的横梁画不直,轮子也画不圆啊!”

  “没关系,你尽力去画,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要是每个人都画的一模一样那我们还不如拍照片呢,为什么要画呢?就是要画的不一样,是你眼中的、你笔下的自行车。怎么画车轮你们可以自己创作、自己尝试一下啊!”

  乔老师没有说一句“要画的像”,一直在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索,没有固化的标准,孩子们反而更加有了兴趣、观察更加仔细主动。

  围着孩子们转了一圈,我发现有的画粗扩简约,有的画细腻精致,一如它们的作者有的安静,有的活泼。孩子们大胆的挥洒着个性与感受,自我意识多元化的跃然纸上。

  兜兜非常开心,第一次没有人让她反复临摹删改,可以独创,加进去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6、正确评价幼儿作品,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一节课时间如白驹过隙,最后十分钟,乔老师对每个孩子的作品进行了热情洋溢的点评,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完美无瑕的,也没有哪一幅画一无可取,每个孩子都得到最积极性的评价、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燃烧起对美术的热情。兜兜的专注力、观察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优势,因而细节表现力得到极大认可,也许是长期收到临摹的毒害吧兜兜的胆子变小了,创新意识被压制不敢发挥。

  这节课带给兜兜久违的惊喜与惬意,她的绘画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她能够怀揣着豁然开朗的心境去发现、去尝试、去表现自己,我亦愿意蹲下身子欣赏孩子的创作,用赏识的眼光去感受它的真实、自然、可爱。

  感谢乔老师,让孩子们在美术的乐园里愉快茁壮的成长,虽然您会说,您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但是我想说,孩子需要的就是这份顺其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