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2015年高考古代诗文阅读得高分的备考方法

 许愿真 2015-04-29

 1.轻选材,重考点

 从对近年的高考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在有意回避名家名作。然而中国的古诗、词、曲、文浩如烟海,因此,任何想在选材上押中材料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最好的应试方法就是在考点训练上下工夫,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全力以赴,加强训练,以不变应万变。   文言文阅读中,实词的复习应高度重视一词多义中的熟词生义和古今异义的细微差异。虚词的复习应重视“以”、“于”、“其”、“而”、“之”、“因”、“为”、“则”等常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的理解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为重点。翻译的训练则应注意重点积累文言固定格式的翻译,发现并译准文言特殊句式,注意词性的变化,特别是使动、意动、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等现象。筛选文中信息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形象的概括。考生备考时应特别注意从文中筛选有关人物、地点等方面的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应把准四个角度:人物事迹、具体情节、人物思想品质和事件意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应特别注意发现透露作者观点的线索,有的借叙述人物事件时选用褒贬义词表达,有的假托文中一个人物之口说出,有的借笔下对正反人物的不同描述呈现,有的借转述别人的评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有的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通常通过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或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性语言乃至说明文中的评述性语言来表达。答题时,考生可以根据以上规律,从阅读中筛选出作者的看法。

备考古代诗歌鉴赏时,考生要注意加强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训练,准确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备考名句名篇默写时,考生不仅要将要求掌握的名句名篇牢记在心,还要理解名句名篇的意义。

 2.习教材,重迁移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高考试卷所涉及的考点实际上都是教材知识的迁移。考生只有认真学习与整理课本所学知识,才能“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3.研考纲,重方法

每年的考纲与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考生复习的蓝本。考生只有认真扣紧考纲,明确命题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另外,在复习备考时,考生也要注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复习时,首先,要善于整理;其次,要善于把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

4.重表达,求其准

除了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要求考生准确表述外,文言文阅读中出现的新题型——简答题进一步重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将答案信息准确化。如:2011年湖南卷第8题: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2011年福建卷第9题:(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地对此进行训练,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5.扩思维,重探究

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是新课程增加的一个考点,大部分地区的试卷将这一能力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但也有少数地区的试卷将其放在古代诗文阅读中进行考查。如2011年天津卷第14题的第(3)小题: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这就是一个探究性试题。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对此充分重视,扩展自己的思维宽度,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