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征农传奇

 丰城往事 2015-04-29
发布者:丰城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8日 10:09:16
  

  诗日:世上难逢今独逢,吾党先辈夏征农。半是战土半诗人,一生革命一路功。

  话说1904年1月31日,在丰城市同田乡夏家村一家富裕的农民家庭,降生了一名男丁。孩子的父亲姓夏,名国福,其妻万氏,这是他们家首得贵子。

  虽然孩子出生没有什么祥瑞预兆,但是,该男孩却成为夏家人的骄傲,他就是中国早其革命家夏征农。

  第一回  欲麟儿早成婚  难抵正和进步心

  夏国福得子后,心中欢喜不尽。为便于呼叫,忙着帮孩子起名。起什么名呢?做父亲的总希望儿子以后富贵,和气正道,有才学,于是依着夏氏辈份,起名为夏贤贵,字正和,乳名文喜。

  夏国福先后生育六个子女,三男三女,夏贤贵排名第二,却为长子。

  夏正和渐渐长大,其父乐在心里,喜上眉头。一到读书年龄,就先在村里的私塾读书,随后又到本乡镇坊村里的桂林书院上学。

  正和小时非常调皮,爱运动,更爱学习。农村那时的运动就是打键子,一种用雄鸡尾部的彩毛扎在几个铜钱中间的玩具。正和的键子可弹起5~6米高,飞越村前的牌坊,无人敢予匹敌;爱学习,贤贵读书爱动脑子,不仅记性好,能过目成诵,还能深入理解,提出的问题老师也难以解答。      

  一天,先生看到正和又在外面带着同学们玩耍,心中窗怒,就把正和叫到教案前。一手拿着戒尺,一手指着今天刚上的课文让他背。是有意惩罚他,看他能否背出来,背出来,就不惩罚,背不出,戒尺决不容情。正和一看先生的阵势,知道他想拿自己出气,用手擦了擦头上的汗珠,静下心来,就朗声背书。声音抑扬顿挫,听得先生摇头晃脑。背完后,先生似乎意犹未尽,又对正和说:今天也许刚学,记得住,你给我背5天前的那课。用手指给课文名给正和看,正和也一字不差地背给先生听。

  先生心想:此子聪慧异常,记忆超群,真是可造之才。看来,这顿板子打不了。

  先生将正和遣回坐位,抬起头对学生们说: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报效嚣国家。

  几天之后,先生找到夏国福说:你儿子聪明活泼,记忆超常,将来肯定大有作为,你要好好地善培养。

  培养儿子读书,夏国福当然乐意。而且,他也有这样的实力。从自己的父亲养母猪开始,到自己手上,已有良田千亩,房屋三间,家道殷实,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户。

  村里的老辈人说,夏国福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从不计小钱,如果有人同他一船过河,他会把一船人的船钱都给付了;同他一桌到饭馆吃饭,他也会把一桌人的饭钱给付了。逢农民受灾无粮度日,他甚至会开仓放粮,在附近得了一个好名声。1981年,夏正和考入设在南昌的新建县立小学读书。乡下小孩子考入城里读书是件了不起的事,很受村里人看重,把些个乡下小伙羡慕得直流口水。在学校,正和国文优秀,在班里数一数二,很有名气。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夏正和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宣传反日、抵制日货。

      其父闻听正和在外面参加学生运动,思想进步,吓得不得了。他想:儿子在外面,如何继承祖业呢?我这千亩良田怎么办呢?人不在身边,管又管不到,怎么办?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早些结婚,用女人来栓住正和的脚。

      把正和从南昌找回家,父子俩进行了一场对话。父日:正和吾儿,你也不小了,今年已是14周岁了,该成家了!

      子道:孩儿正值少年,正是长知识、长身体之际,结婚?还早呢?

      父日:你是家中长子,子承父业,家中偌大财产,需要人管理,书你也读了,算是有文化了,有你来管,一定会发扬光大。       

  子道:我年龄还小,还不堪管理家业这个重负,我还要到外面学习去。否则,您老不是把我给害了吗?古语: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其父听后沉吟半晌,心中思忖,他在外面学习已经认识了许多朋友,逼急了他一走了之,那可如何是好?不如答应他依然学习,慢慢地将他拉回来,于是改变口气说:你要读书可以,但无论如何必须结婚。        

  听到父亲允许他到外面继续读书,正和深知,只有结婚才能争取到学习的机会啊!答道:依父所论,但婚后我依然上学。

      就这样婚后第二年,也就是1920年,其妻为夏正和生育了一个男孩,取名夏建南。这一年,夏正和可谓双喜临门,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南昌市心远中学(即现在的南昌第二中学),又初为人父,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当然,此时的夏正和依然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

      读中学的夏正福热爱体育,敢于和不良习气作斗争。一天吃中饭,一个同学发现菜里有条大毛虫,同学们看到后都感到恶心,纷纷吐口沫。这时,夏正和拿起有大毛虫的菜碗去找庶务主任,指着这条虫说:这个也是人的食物吗?要求换一个菜。可这庶务主任竞蛮横地说:吃得也要吃,吃不得也要吃,不能换!正和一听,气急了,拿起菜碗就往地下一摔,咣当一声,菜碗四分五裂,菜汤四处飞溅,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学校召开会议,指责夏正和简直就是土匪,竟如此对待老师,有些有成见的老师就说要开除夏,还是学监认为他国文好,书读得不错,才以记“二个大过”了事。事虽已过,但夏正和气愤难平,离校而去。1925年秋天,夏正和考取了金陵大学,并开始接触《三民主义》、《共产主义ABC))、《中国青年》等进步书籍,奋斗方向愈来愈明确。

      北伐战争时期的1926年10月,夏正和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过誓,他就把誓词铭记心中,并且一生遵行不辍。直到期颐之年,有人问他,人生经历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老人毫不犹豫地说:是当年的入党誓词“永远跟党,永不叛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第二回  半是战士半书生一行政治一行诗

      南昌“八一”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就像一声春雷,把饱受国民党欺压的中国人民震醒,使广大劳苦大众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早在1927年的7月中旬,党中央就决定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领导下的南昌起义爆发,,南昌城的枪声如炒豆般爆响,子弹满天飞。夏正和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带领地下党员、起义军战士和群众挖战壕、修工事、运弹药抵御敌人的反扑,他亲历了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行动。

      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按照中央“立即南下,占领广东”的方针,决定撤出南昌,踏上南下的征途。

  夏正和也随之转移到上海,下半年入学复旦,并开始用征农(笔名)在《青鸟》壁报上写杂文、小说、论文等文章。        

  1928年11月12日是涂坊村的“社火”日,来客和村民们吃过夜酒后,就开始到戏台前去看戏。戏到中途,只见一青年学生和两个女同学登上戏台,那青年男子双手一揖,朗声说道:“乡亲们,请耽误一下看戏的时间,我说几句话。”台下观众一阵骚动,,有人看见一个毛头小伙到台上停戏要说话,就说:“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停戏说话。”旁边有认得他的人就说:“他是夏国福的大儿子,我们还是听听他说什么吧。”听说是夏国福的儿子,观众都不吱声,夏国福的富有:慈善广为人知,纷乱的观众静了下来。

      只听夏正和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说道:农民兄弟们,我们的国家灾难深重,外受帝国主义欺凌,内受蒋介石压迫。

      最后他说:我们要打倒蒋介石及其一切剥削阶级,抵御外侮,实现男女平等,人民当家作主。

      演讲完后趁着月黑离开了同田,没有来得及回家探望家中父母和妻儿。

  1929年上半年,征农母亲万氏因病去世,回家奔丧后夏征农又回到了上海。这一年因游行却使征农陷入牢狱之灾。      

  这年8月间,上海市闸北区委组织了一次游行集会。当同学们和群众陆续到达宝山路东方图书馆附近列队时,国民党政府已派许多特务前来阻挠。这时,夏征农和祝秀侠正要加入游行队伍,有两个特务追上来,当时征农穿了件不合身的竹布长衫,头戴草帽,而祝秀侠却西装革履,这样两个人走在一起,引起了特务的怀疑。

  特务动手抓祝秀侠,“抓我干什么?”祝说:“我是东方图书馆的职员”。特务听是职工就把给放了。        

  放掉祝秀侠,特务转手把征农给紧紧抓住,征农说:“我打这里路过,你为何抓我?’恃务蛮横地吼道:“我们看到你在散传单”,其实征农手里什么也没有,之后被他们押到了闸北公安局。

  警察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夏征农答:我叫夏丽夫。

  由于书写错误,夏雨夫变成了夏丽天。就这样,以夏雨天之名押解到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在春节前,又押送到江苏苏州观前街高等法院看守所。1930年初,夏征农被判10个月徒刑。

  年底征农出狱,继续在上做党的地下工作,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编杂志《海上青年》。后因团中央宣传部长被捕,秘密交通员通知撤走,并因病与组织失去联系。1931年9月经夏石农介绍,以夏子美的名字在广西梧州第四高中教国言文。

  1933年6月,夏征农 回到上海。这年秋季,夏征农加入左联,并在《春光》杂志上发表小说《十一长夫》、《春天的故事》等许多文章,夏征农一生笔耕不辍,出版《夏征农文集》、《杂家者言》、《征农诗词选》、《征农文艺创作集》、《征农诗词一百首》、《淙淙集》、《夏征农文选》、《琴瑟双

  咏集》等许多著作。

      1938年,夏征农到皖南新四军军部l玉作,任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长等职。

  1941年的1月6日下午,国民党军队8万多人在皖南泾县茂林一带,对新四军9000多人进行围歼性伏击,激战几昼夜后,敌人缩小了包围圈,并有一发炮弹打中了新四军指挥所,把作曲家任光当场炸死,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叶挺军长命令突围。

      突围到大坑王山窝子时,天已渐亮,当得知附近包围新四军的国民党军队是东北军一部时,叶军长决定去谈判。一进入敌人警戒线就被扣留。而这时附近的敌人就向他们隐蔽的山头射来密集的子弹,在夜幕掩护下,隐蔽在此的新四军干部战士就分散突围,征农也起身奔跑,奔到一座山顶时,天已漆黑,休息到大亮,才发现警卫员已不知去向,附近只有参谋处副处长张元寿以及他的警卫员,军部侦察科副科长陈铁军,侦察参谋贾波女机要员周临冰等6人。

      第二天,张元寿带着他的警卫员先行突围而去,剩下征农他们4人在山头上坚持6天6夜,任凭敌人在四面叫喊劝降,在那山风呼啸的寒冷严冬,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靠吃野果和山泉水硬是挺了过来。辗转1个多月,终于从泾县到芜湖,从南京乘火车到上海,再从上海到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亲历皖南事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脱险回到军部。

  第三回。乐事无如晚节香  完成最后一篇章

      新中国建立后,夏征农先在山东省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因莫须有罪名,于1958年从省委副书记贬为莱芜县城关公社书记。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征农都敢言、敢书,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后在上海任复旦大学党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委书记,“文革”期间遭受迫害。      

  离休后的夏征农依然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从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只有付出。1982年1月夏征农回乡探亲,发现家乡的教育至为落后,回沪后筹资30余万元,在同田乡夏家村建希望小学,为家乡的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978年,75岁的夏征农出任《辞海》第三任主编,1979年出版发行。发行后的1981年,征农又提出10年修订一次的建议,并形成10年修订一次《辞海》的规定。  


  从2002年开始,夏征农主持《大辞海》编纂工作。从75岁开始主编《辞海》,一直编到105岁,这样连续担任4任主编,连续编纂30年,一编编到105岁,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人啊!有诗为证:

  人生百岁亦寻常,乐事无如晚节香。

  有限余年仍足惜,完成最后一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