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该出手时就出手”,传统美德不能丢

 加深 2015-04-29
【原创】“该出手时就出手”,传统美德不能丢
晨报讯,4月18日下午,安徽蚌埠市中山街上,一位七旬老人突然晕倒在地。正在做牛奶促销的一名小伙子冲上前为老人做了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这位小伙子在第一时间勇敢伸出援手,急救方法也非常专业,非常难得。”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张磊说,老人当时的情况很危险,“如果没有有效措施,老人可能会瘫痪或成为植物人。”目前患病老人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网络上各种讨论铺天盖地,卫生部于2011年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无疑给“不要扶”加了把火,再加上网络上流传的《搀扶摔倒老人防讹诈指南》,又让人们在扶老人之前多了层思索。扶摔倒的老人,现在不仅仅是道德沦陷问题,而上升为社会层面,削弱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诚信,损毁的是人们的良知。
彭宇案给我们造成的阴影实在是太大了,一时半会难以消除,近来发生的形形色色的“老人摔倒事件,使得传统美德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遇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让许多人陷入了纠结。但蚌埠好小伙,用行动告诉人们还得要扶,人不能见死不救,更不能泯灭良心,“该出手时就出手”。
扶摔倒的老人,在现在看来,需要有一定的“勇气”,这种勇气来自内心的善良,来自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美丽的生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幸福生活也需要有社会的温暖。蚌埠小伙子用自己的“大胆”,为社会增添了一些暖意,让人们感觉到,诚信还有,公民道德还没有完全滑坡。尽管少数人的社会价值观被扭曲,部分被扶者缺乏基本的良知,但主流是好的,善意仍在人间。当然,在这方面,建立抑恶扬善的社会氛围是关键,建全相应的制度保障也不能少,这是有关制度无关道德的问题。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并非道德退步,实际上是相关法规的不完善造成的,是相关制度扼杀了人们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良知。我们大力倡导见义勇为,但在道德和法律博弈中,不能让救人者陷入窘境,让好人吃哑巴亏。
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的一种本能,扶人体现的是一个人高尚的情操,中华传统美德不能丢,人心不能歪。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颗道德的种子,都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愿望,但如何让种子发芽并茁壮成长,要靠整个社会的氛围,更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护航”。让救人者解除后顾之忧,扶危济困就会巍然成风。只要制度健全,良好的氛围自然得到回归。(两匹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