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

 zyp图书馆 2015-04-29

王介明: 论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广西社会科学.2006(5):20-23

执行力就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和能力,是完成任务的态度和精神,是对目标和方法的认真研究、执着跟进。

二、当前领导干部执行力不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一)当前领导干部执行力不强的主要表现

1.理解、把握上级政策精神的能力不强。有的领导干部由于素质低,对上级政策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政策的灵魂,致使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出现政策偏差。有的领导在制定政策时只考虑目标、结果,而不考虑执行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出台的政策无法执行;有的领导干部出台政策时考虑政绩多,考虑干部群众承受力少,结果在推行政策时付出了惨重代价。

2.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不高。

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正视问题,不愿面对矛盾,奉行好人主义,谋求四平八稳,问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怕自己被卷入矛盾之中,影响升迁和个人利益。有的领导干部想解决,但由于能力有限,拿不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3.领导方式、方法不对头。

当前,有的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陈旧,领导方式与方法落后于形势。他们无视领导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用“拍脑袋”的办法进行决策。一些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则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欠缺、遇到复杂的矛盾和工作难点不知如何应对等问题。

4.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高。不能做到原则性与创造性相统一,这是提升执行力的最大干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的前提是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坚持政策的原则性的同时,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然而,有的领导干部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喜欢照抄、照搬、照套,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自己不能创新或不愿创新,也不允许别人创新,拿上级政策压制人,影响了整个事业的发展。

5.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工作的能力不高。一是执政能力低。据《中国青年报》刊载,有关部门最近完成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受访的县级以上干部中,66.9%的人表示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58.1%的人表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比较弱,表示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能力不强的分别占35.7%、43.4%和19.9%。二是形式主义严重。有的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往往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抓而不实,抓而不力;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布置工作多,督促检查少,要求别人多,亲力示范少。

(二)领导干部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1.重视决策,轻视执行。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领导者是决策者,而执行是下属的事情。因此,一些领导干部把自己锁定在决策层面上,不愿意把自己扮演成执行者的角色,以为这样不符合他们的身份,有损尊严和形象,凡是要操作的事情都依赖下属,交给下属,自己只充当一个发号施令者,结果很多事情办砸了,任务未完成,决策未实现,目标未达到。事实上,领导者不仅应是决策者,而且还应是执行者,因为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决策之后的行为更是执行的过程。从现代领导基本原理“黑箱原理”来看就可得知,领导者在决策之后,还要关注执行过程,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要准确掌握执行结果,对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应分析原因是方案本身造成的应完善决策方案,是实施过程出问题的应严格检查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

2.重视布置,轻视检查。检查,是执行力的内核之所在。加大检查力度,实际上就是推进了执行力。美国IBM公司总裁郭士纳曾说,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如果你强调什么,你就检查什么,你不检查什么就等于不重视。没有人会十分在意没有人去强调和检查的东西。而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总是安排布置的多,检查落实的少;突击性检查的多,日常性检查的少;表面检查的多,严格检查的少;口头要求的多,实际落实的少。检查的随意性成为“表面文章”、“走马观花”的典型代表。不检查,不督促,或虽检查但缺乏力度,就难以保证有效的执行和任务的完成。

3.喜欢远景,轻视目标。多数领导干部都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总想在任期内干出一番大事业,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获取政绩,不断提升。这本没有错,但问题是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在制定任期目标时,只喜欢制定远景目标,他们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喜欢高谈阔论,描绘理想王国,而对于如何分阶段分步骤地完成一个个近期目标、最后实现远景目标研究得少。目标不明确、目标不具体、目标可操作性差,就会变得泛泛而谈、让人难以理解,目标最终只是一句空话。

4.只听命令,不善变通。有效的执行需要服从命令,否则执行就无法谈起。但服从命令是有艺术的,在任务和目标方面必须绝对服从,但在执行任务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手段、过程方面则必须灵活应变,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变。而有的领导干部或为逃避责任,或怕招惹麻烦,明哲保身,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是惟命是从。

5.不得要领,主次不分。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谁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时处理好所面临的一切事务,只有抓住中心,关注重点,集中精神办急事、办大事,工作才会有成效。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工作起来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处是重点,到处是关键,结果是根本没有重点,没有关键,工作偏离中心,执行力大打折扣。

6.重视工作,忽视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迈迪·克里斯在《像老板一样优秀》一书中说:学习能力远比其他能力更为重要。一个目前有能力的人,哪怕他是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如果不注重学习,也会落后,变成一个“能力平平”的人;而一个能力暂时不是很强的人,只要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一定会成为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因此,会学习的人是最有前途的人。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对于学习一般采取无所谓甚至是拒绝的态度,除了听命学习以外,不会自己主动去学习。

三、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基本思路

(一)树立牢固的执行理念

当前,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应统一到全面提升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上来。要使大家普遍认识到:再好的机遇、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措施、再好的政策、再鼓舞人心的目标,都要依靠执行力来保证;执行力能够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统筹力、协调力、生产力、竞争力、发展力、创新力;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目标实现的速度和程度。要使领导干部认识到我们工作中真正缺乏的不是战略目标,而是没有任何借口地执行。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执行上动真格。要把理念化为行动,把愿望化为现实,要营造知行合一的执行文化,要增强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

(二)保持坚韧的执行精神

执行精神是执行主体在贯彻落实战略思路、方针政策、目标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态度。保持坚韧的执行精神,要求领导干部具有积极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人生和接受挑战,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执行力来说,积极心态的人执行力必强,消极心态的人执行力必差。例如,两个商人同时到非洲开拓塑料凉鞋市场,一个人见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认为这里没有市场,而另外一个人见到那里的人都没鞋穿,认为市场潜力很大。同一件事,得出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是不同的心态所造成的。保持坚韧的执行精神,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保障,是执行力的源泉。只有那些具备坚定信念的领导,才可能战胜困难,破除阻力,勇往直前,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致加西亚的信》中的罗文能够把信送到加西亚将军的手中,凭的正是他不管路途多遥远,路上多艰辛,自己都要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保持坚韧的执行精神,要求领导干部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在岗位上一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个人执行力和组织执行力来说,责任重于生命、重于泰山。一个人责任感的有无、强弱,直接关系到执行力的有无、强弱。要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就应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感,使他们有一种干不好活就睡不好觉、干不成活就吃不下饭的强烈责任意识。

(三)要有执行的底气和勇气

底气是勇气的基础,领导干部只有自己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且行得端、坐得正,一身正气,才能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矛盾、解决问题,才能敢抓敢管、奖优罚劣、扶正压邪,营造正确的导向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有执行的底气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增强示范性和带动力。领导干部是一级组织、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头人,是全面提高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的关键人物,其思想意识具有导向作用,行为举止具有示范作用,职责权力具有保证作用。领导干部应注意培养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意识,培育团结协作的政治和情感氛围,更应注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领导干部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才能增强班子、团队的执行力,否则,班子和团队就会软弱涣散,没有执行力,贻误各项工作,危害党的事业。有坚定的勇气要求领导干部敢于直面现实,不回避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体制转轨期、利益调整期,这个时期是矛盾凸发期。面对矛盾我们不能回避,只能正视;不能明哲保身,久拖不决,只能想方设法,尽快解决。只要我们工作做深做细,创造性地工作,就一定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做深做细就是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要耐心细致晓之以理,反复工作,本着求细、求深、求实,把群众说懂、说通、说服使群众理解、接受、认同党的线路、方针、政策,主动配合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

(四)提高执行的能力

执行能力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奋斗目标而应具备的本领和才能,它是执行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执行力强弱的基本要素。执行能力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统筹协调

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这四种能力相应支撑着执行力的核心构件。因此,要增强执行力,最重要、最基础的是要在提高执行能力上狠下功夫。第一,提高执行能力,应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执行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锻炼中逐渐培育的。当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社会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不注重学习或放松学习,很快就会落伍,面对新问题会束手无策。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党的每一个领导干部要有“工作再忙也要读书,自己再累也要看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的学习要求、劲头,这样才无愧于工作的需要、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第二,提高执行能力,应不断创新。创新,是执行力的动力;创新,是执行力的源泉;创新,是提高执行力的法宝。善于创新,将能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第三,提高执行能力,应打造团队精神。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如果单纯拿布什与克里相比的话,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口才,布什都不是克里的对手,这一点从两人的辩论中就可看出。但问题在于,现代的总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团队政治,一个领导者的不足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团队得到弥补,而一个强有力的个人却可能因缺少强有力团队的支持而郁郁寡欢。领导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应重视事关大局的细节问题,要以身作则,精益求精,亲历亲为,深入具体把好每一关,做好每项工作,千万不能因事小而不为,麻痹大意,造成损失。

(五)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

提高执行力,关键要得法。执行是方法的表现,方法是执行的载体和手段;执行只有依靠方法才能实现,方法只有通过执行才起作用。因此,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果,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一是目标方法。目标是执行力的核心。在团队领导中,领导者不能将下属当作是不理性的愚蠢的人,不要以为仅凭优厚的待遇和严密的管理制度就能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其实最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是团队的远景目标。同时,萨盖定律表明:执行力与目标的数量成反比,目标越多,执行力越弱;目标越少,执行力越强;但不能没有目标,目标为零执行力也为零。二是激励方法。激励,是衡量一个领导者领导水平和领导执行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三是抓两头促中间方法。抓两头促中间,就是坚持典型引路,就是坚持“两点论”。两极是少数,中间是多数,但两极对促进中间状态事物的发展有很强的对照作用。一定要充分利用典型这一宝贵的资源,通过现场会、报告会和宣传报告等形式,让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在推进工作中得到全面张扬,让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在狠抓落实中得以充分释放。

(六)建立科学的执行制度

提升执行力,必须靠制度作保障。因为制度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要将相关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增强执行力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一是制定相关制度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领导干部进行组织处理。二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绩和干部评价制度。这是关键的关键。要通过制度来保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领导干部的执行力,要坚持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快发展的第一线中考察,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中考察,在复杂环境中、艰苦岗位上考察。对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执行力强、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对适应工作要求,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事勤勤恳恳干事业的,要继续留用;对胜任不了工作、没有作为的,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对工作麻木、“不在状态”的干部应下大决心进行调整处理,促其尽快让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