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图:第四期“微里寻光沙龙”,主题为《商业照明》。现场嘉宾即来自照明行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 ERCO 沈迎九、湖北美术学院老师金路、SOHO中国程天汇、泰格瑞设计总监雷老虎、格锐照明设计总监张晨露、埃素灯光设计上海公司负责人符浩然、eCozyLicht 设计总监孟宪立、zumtoble上海公司负责人姜克强,沙龙由徐庆辉主持。 橱窗模特数十倍的照度差异所谓何因? 如果你有逛街(或者陪夫人逛街犯职业病),很容易会留意到,知名快时装品牌ZARA的橱窗中的模特,都会非常亮,甚至让人感觉刺眼,而且没有意外的,多数高亮的区域都集中在模特头部: 图:ZARA橱窗中,模特的爆亮点基本都集中在模特的头部,如果举起手机拍摄,照片就会很容易像上图那样,呈现曝光过渡的情况。 还真有工程师进行过现场实测,头部的照度可达上万勒克斯,但同一个模特,衣服上的照度甚至低至300-500勒克斯,这种几十级数的照度差异形成强烈对比,是否会考虑到视觉上对眼睛造成的不适? 如此著名的时装品牌,而且使用的是ERCO这种顶级品牌的照明解决方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远近有别,先吸引后展示 原来,ZARA针对开在不同位置的店面都有严格细密的零售展陈和与之配套的照明设计策略,橱窗陈列需要先把远处有效视觉(视觉上能一眼看到ZARA橱窗的范围)内的行人首先吸引,让TA被吸引走近店后,再将注意力转移到模特的形态与服装身上。 So,用高亮度吸引远处视觉关注,再用适当的亮度展示服饰,这就是曝亮的秘密。 而这种通过照度强烈对比实现视觉吸引目的的方式,是跟戏剧舞台照明学习的。 图:戏剧舞台上,经常使用强烈对比度的灯光去“管理”观众的视觉焦点,所谓“灯光打到哪大家眼睛就看哪”,这种方法被率先使用到橱窗照明上,也是知名零售品牌带来的一种设计应用创新。 图:以上海淮海路上的ZARA专卖店白天的橱窗为例,目的是要保证两百米开外都成为较亮点从而吸引行人,但白天和晚上会因应外部环境亮度差别而使用数量不同的射灯搭配方案。 图:沙龙上,针对微友关于ZARA照明方案的在线提问,沈总解释,ZARA内部有《lighting handbook》用于详细指引不同区域的用光方式以及目的,陈列、试衣需要营造差异化的氛围,收银区需要更舒适柔和的光环境,这些都有详细的规定,所以,你所看到的光,后面都是缜密的零售体验设计。 以光促销:快时装品牌基本都很懂光 逛街的职业病患者其实都不难发现,国外的知名快时尚品牌遍地开花的这些年,我们似乎都能感觉到,它们普遍都在用光策略上更胜一筹。 H&M、Uniqlo 这些快时尚专卖店,店面都会给消费者更“亮堂”、更“闪耀”、更有购买欲望的感觉,而这些正是奇妙的光在潜移默化地起着“导购”的作用,在体验经济时代,商照拼技术含量的黄金时代也将到来。 【版权信息】本文系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转载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