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日本的标准化工地,原来差距这么大!

 老邱邱 2015-04-30


导读:

建筑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激烈的行业竞争,使日本建筑企业不得不在运作模式、施工工艺、项目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去研究改进,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同时,更好的做到节能、环保。

现场设施

进入日本工地现场,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简洁。不管是室外场地,还是建筑内作业区域,几乎看不到渣土、扬尘。场地布置合理,施工道路通畅,大型机械停放有序。


↑用钢板铺设的施工通道

↑场地干净整洁

↑基坑施工有完善的防护措施

↑机具、材料存放在指定位置

临时设施的工具化在日本是绿色建造的要求,是建筑业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日本的工程中,临时设施工具化已经是普遍的现象,比如围墙、爬梯子、通道护栏、临时用房、洗手间、垃圾房等等。

↑可快速拼装的临时用房

↑专用的护栏

↑进入临时用房需要换拖鞋

↑档案资料存放有序

↑安全帽等整齐摆放

↑访客使用专用的安全帽

安全管理

在施工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建筑工人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日本得到了普遍的推行。根据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工程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必须明示,即工地外侧必须将“劳灾保险关系成立票”悬挂在醒目处,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工地门口悬挂“劳灾保险关系成立票”

每个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都会有定期的、完善的安全监察管理制度。根据管理内容的不同,以相应的时间为周期,持续不断地进行。

↑日本完善的施工安全监察制度

管理人员每天上班前进行总的工作安排和安全交底,并对个人的安全用品进行检查。工地的全体员工都必须参加这个“早礼”活动,做工前操也是其中一项。

↑每日的“早礼”活动

↑工人们在做“工前操”

施工过程中开展“KY”活动,即“危险预防”活动。活动是以作业班组为对象,每天早晨由班组长将当天的“作业内容”、“危险的事项”及“对策”和“措施”对全班组的成员讲解,讲解内容要做好记录并张挂在规定的地方,以提醒和督促工人实施。

↑班长在为组员讲解“危险事项”及“对策”和“措施”

↑记录每日工作内容的公告墙

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也配置到位。最大限度地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不可进入区域摆放警示杆

↑未完成的楼板洞口放置围栏

↑正在工作的挖掘机周围码放警示围栏

施工管理

日本的公共工程都实施总承包管理,在工程动工前承包商会进行设计规格及设计意图的确认,绘制施工图:一是作为施工方案的依据; 二是梳理材料的需求; 三是在理解设计意图上的深化,尽力降低成本。

↑施工图

采用工业化建造模式是日本建筑施工最大的特点之一,在提高施工质量、施工效率的同时减少人工用量。

↑在工厂预制完成的结构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

↑预制结构构件精度和质量都高于现场生产的构件

↑采用工业化方法

↑施工工人配备专用的工具提高施工质量

↑预制构件通过吊装方式进行拼装

↑浇筑完成的楼板

环保措施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日本施工中“4R”运动随之而生。其内容包括:Refuse(不使用非环保材料)、Reduse(节材、节能)、Reuse(重复利用)、Recycle(可回收)。

↑工地门口张贴着体系认证和“4R运动”标识

↑工地内悬挂“4R”标语建筑

↑垃圾需要分类投放

结语

中日国情不同,行业发展程度和方式也相异。日本建筑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为主要施工方式的阶段,领先于中国;我国的建筑业则正从劳动力密集型的手工劳作向工业化建造方式发展,在技术和管理上都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和利用近邻的经验,可以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哦。

(来源:蓝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