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望诊”早辨识 写在脸上的疾病警报

 江山携手 2015-04-30

■王云涛/绘

专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陈瑞芳

■新快报记者 林恒华 通讯员 张秋霞

脸上长痘痘代表内分泌失调?脸色萎黄是脾胃消化功能不好?天生的眼圈意味着肾脏功能弱?眼白变黄说明肝脏不好?……从脸色的表现看出疾病问题,是否靠谱?

中医专家表示,这也是中医“望诊”的内容之一。有些体内的病变能在脸上呈现出相应的症状。因此,望诊对诊治疾病、判断预后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面色和舌头最易看出疾病

“中医望诊的内容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告诉新快报记者,涉及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其中,面色诊、舌诊成为最常用的诊断方式。

当然,光靠“望诊”来判断疾病是不够的,也并不是所有疾病都会在脸上呈现。陈瑞芳表示,中医传统诊疗包括“望、闻、问、切”,只有全面地了解了病情,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市民可以将望诊作为一个治未病的讯号,但不能过度依赖自学的望诊。

五脏六腑的变化在脸上埋下讯号

五脏六腑是人体最主要的功能器官,身体不健康,五脏六腑最易受损。而五脏六腑又与体表相连,若五脏六腑功能活动有变化,则会反映在人体外部的神、色、形、态等各方面。

“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脉(五体)相配。陈瑞芳说,五脏六腑还与脸上的五官相应,所谓“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耳为肾之窍”,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推断内脏的变化。

同时,整个脸色表现还反映全身的精气盈亏,从而判断整体的健康情况。陈瑞芳说,通过头部和双目,综合全身形态、语言气息、面部色泽乃至脉象、舌象,可以判断精、气、神的变化。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征象;精亏、气虚、神耗,是疾病的表现和原因。因此,望诊不仅可诊察内脏病变,还可通过精、气、神,判断整体的健康状况。

望诊

实操法

1

望神

【内容】:望神以目光、面部表情、精神意识活动为重点,分为“有神”、“无神”和“假神”。

【判断】:“有神”的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反映灵敏、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尚足,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无神”的人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不好。

“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声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晦暗,突然颧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这是由于精气衰弱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暴露出一时“好转”假象,俗称“回光返照”。提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是临终前的前兆。

2

望脸色

【内容】:望面色以面部颜色光泽变化为主要内容,包括面部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与出现的部位,可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变化和病邪所在的部位。

【判断】脸色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长期酗酒、肝脏有疾病是典型表现。

赤色主热证,提示可能肝火旺、高血压。

黄色主虚证、湿证,通常是脾胃不好、胃肠吸收差的表现。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体质虚弱,可能存在贫血。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通常先天不足,需要后天调理。

3

望部位

【内容】:五脏六腑的病变通常表现在脸上特定位置的变化,可以有针对性地判断疾病。

【判断】心:舌尖颜色深,可能表示心脏有火;出现淤血、瘀斑,可能是血循环不好;舌肉长疮,可能是心火旺,或与饮食、熬夜、心情有关;有些心脏疾病可致舌肉不灵活、舌蜷缩。

肝:肝脏有病双目容易发黄,眼角易发青;视物模糊可能是肝血不足;眼睛发红发胀,可能肝火旺;眼睛发干,可能肝血不足。

脾:嘴唇发黑,可能是气虚血瘀;嘴唇过红,多见阴虚火旺;嘴唇苍白,可能营养不良、贫血、脾胃功能低下;口角溃烂,可能脾胃湿热;嘴巴附近长痘,多见于胃肠功能紊乱。

肺:鼻子看起来很红,可能是肺热火旺的表现;鼻子干燥、出血,可能是肺阴不足,阳热过盛所致。

肾:出现耳聋、耳鸣,眼圈太黑,可能是肾脏有问题的表现。

4

望舌

【内容】主要通过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来判断疾病,正常舌象应为“淡红舌、薄白苔”。

【判断】舌胖大、有齿痕,提示脾虚的表现;舌苔偏白,多见于寒;舌苔黄腻,多为湿热之象。

编辑:林晓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