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壹周读:渡边淳一逝世一周年

 昵称22346171 2015-05-02

  导语:渡边淳一,一位耳熟能详的、有着世界级影响的作家,以其朴实生动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观察社会视角,赢得了大陆众多读者的喜爱。近日,其新作《我永远的家》在大陆首次发行,该书是渡边淳一临终遗作、最后一部自传体小说,渡边淳一首次在书中公开他的生活细节,以及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4月30日是渡边淳一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本期壹周读,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渡边的人生与作品。

渡边淳一遗作《我永远的家》渡边淳一遗作《我永远的家》

    一、生平

  渡边淳一,193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上砂川町,上有一姐,下有一弟。父亲铁次郎来自煤矿区,是一名苦读有成的高中数学老师,母亲则是当地一个大商家的小女儿,由于她没有兄弟,两个姐姐又跟人私奔了,便决定招赘。换句话说,渡边淳一跟的是母姓。他曾回忆道:“我的父母都出生于明治四十年(1907),母亲活泼而善于社交,相较之下,父亲是一个自制而沉稳的人。 我不知道远在古老的战前,父亲以何等曲折的心理去扮演入赘女婿的角色。不过,我记得祖母把乡下土地的绝大部分,跳过父亲那一代,直接登记在我的名下。祖母死后,我们成了地主,父亲每个月都要去乡下收地租。

  求学生涯

  渡边淳一还在札幌一中读初一的时候,一位国语老师中山周三教他阅读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如“万叶集”等,还指导他习作短歌,这就是这位成名作家最早的文学经验。据他本人表示,“短歌”在多年以后,对他的文笔仍有影响。 在初中和高中六年里,渡边淳一读了不少日本小说,从川端康成、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直到所谓的“战后第三波新人”的作品,都在他涉猎之列。其中他最爱川端康成的美感及理直气壮,对芥川龙之介则感到无聊透顶。不过,他向来自认是一个平凡的读者,当他成为北海道大学理学院的新生时,十分羡慕文学院的“文学青年”,他觉得自己无缘坐在研究室中全力读文学,只能啃一些枯燥的理化教材。在大一、大二两年中,渡边淳一读了海明威、哈地歌耶(享年仅二十一岁的法国早熟作家)、卡缪等人的作品,其中卡缪的简洁的文笔,令他大为倾倒,《异乡人》是他唯一连读三次的小说。在北海道大学读完两年所谓的“教养课程”后,渡边淳一进入札幌医科大学。这段时间,他接触到法国作家萨德(1740~1814)的作品,耳目一新。萨德、卡缪、川端康成三人是渡边淳一最欣赏的作家。

  弃医从文

  渡边淳一于1958年从札幌医科大学毕业,1964年任教于母校骨科部,同时在一家矿工医院中执手术刀行医。196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66年就任骨学讲师。10年从医经历让他熟悉了爱的力量:“面对一个将死的病人,最好让他的爱人在身边,紧握他的双手,只有爱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惊。”渡边淳一从1956年便加入了同仁杂志“库力玛”,时常发表作品。1965年描述脑部手术的第一人称心理分析小说《死化妆》获新潮同仁杂志奖,评选委员是同乡老前辈伊藤整。1970年,发表《光与影》,文章描述两个军人,因主治医生临时采取对两人不同的治疗方案而发展出两段完全不同的命运,为他赢得直木奖。同年,渡边淳一所在大学的附属医院正在进行日本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当时渡边淳一怀疑被摘除心脏的那位患者并没有真正的脑死亡,因此就对当时所在的医院进行了批评。后果可想而知,只有35岁的渡边淳一无法继续在医院工作下去了。渡边淳一说:“我至今给数不清的人亲自动刀,看见血,找神经,触及骨,而且看见死。对于人体,起初的三年只是恐怖和惊异,接着的三年有梦想,再三年就只有那种顺从绝望,终于开始觉得自然科学实际上是和浪漫毗邻而居的。”自此,他索性辞职来到东京,开始了专业小说创作的生涯。

  初到东京,每周三天在一家医院做医生,《无影灯》就是依据这段经历创作的。这个长篇是他头一次在周刊杂志上连载作品,1971年连载了一年,反响甚大,汇成单行本,和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有吉左和子的《恍惚的人》并世畅销,二十五年间三度改编为电视连续剧。1969年,他又推出描述日本第一位女医生——狄野吟子的传记小说《花葬》,写作前的考据工夫,详载于他另一篇杂文中。1980年,为渡边淳一赢得吉川英治文学奖的《遥远的落日》,这是一部谈世界级细菌学家野口英世的作品,这部作品以考据的翔实和写作的功力为世人称道。 1968年的《双心》,1969年的小说《心脏移植》及《玻璃结晶》等作品中,渡边淳一透过医师独到的眼光,剖析人性,形成了渡边淳一的特有风格。 1995年9月1日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长篇连载小说《失乐园》,描写不伦中的纯爱,引起巨大反响,并相继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小说在日本已发行260万册,小说的书名还获得了日本1997年流行语大奖。

  个人生活

  高二时候的一段刻骨的初恋成为渡边淳一迈向文学创作的一个契机,他回忆道:加清纯子的眼睛很美,至今我都记得接吻时,她瞳仁的样子。我生日时收到一封情书,此后不可自拔地陷入了对她的爱恋。纯子常约我到图书室,我们晚上在那里抽烟、喝酒,她还带我去札幌艺术家出没的咖啡店和酒吧,我觉得自己一下成熟起来。然而,高三那年早春,纯子在北海道的阿寒投水自杀了。前晚,她在我家窗台上留下一束火红的康乃馨,仿佛向我告别。我当时觉得她对我的感觉非常特别,但后来才知道,与我交往的同时她还有5个男友,其他人都收到了她的康乃馨。我一直在想,她到底最爱谁?直到成为作家我才明白,她不爱我们,她最爱自己。她喜爱表演,甚至主动去堕落,冲破一些道德观念,仿佛在和我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艺术。”渡边后来将这段青涩往事写进了小说《魂断阿寒》。

  不幸逝世

  2014年4月30日因前列腺癌在家中去世,享年80岁。

    二、渡边淳一的几个关键词

  也许是《失乐园》这部小说和电影给人的印象太过深刻,虽然我国已经引进渡边淳一的小说、散文数十种,他堪称中国出版的日本当代作家第一人。但人们对渡边淳一的关注,却始终在“情色”周围打转,而无意或者说没有耐心去关注他的两性观点建立的基础、他对人与事品评与判断的出发点。作家出版社引进的“渡边淳一作品系列”,首批10部作品以新作或从未在中国出版过的主要著作为主,也囊括《失乐园》这样经典的代表性作品,分成三个系列:两性关系读本、医疗普及读本、精品小说收藏,力图从各个角度,呈现一个完整的渡边淳一。

  迄今,该系列作品已经出版了“两性关系读本”中的《欲情课》(2009年3月出版),近日以“疗愈”为主题,集中推出了“医疗普及读本”中的两部:《治病还得靠西医·常见病卷》《治病还得靠西医·重症卷》“精品小说收藏”中的《红花》。2010年年初,将集中推出“精品小说收藏”中的《失乐园》《复乐园》以及“两性关系读本”中的三部作品。以这些作品为主,对渡边淳一的几个关键词略作说明,以期为读者更全面了解渡边做个引子。

  医学

  “医学”基本上是渡边淳一所有作品的底色,但却是最被忽视的关键词。

  渡边淳一是医学专业出身,获得日本著名的札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他职业生涯的前七年都在医疗一线工作。成为职业作家之后,渡边依然不改医生本色,他的很多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随笔,也都与医学相关:或者是关于医学从业者的生活,或者是关于疾病及其治疗过程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的影响与带来的变化,或者是直接从医学解剖学的立场出发探讨男女之间的差异及两性相处之道。这一特点,最鲜明地体现在一系列随笔集上。比如《欲情课》,从精子、卵子的差别出发,讲解男女对待情感的区别。受精卵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无数个精子主动竞争、一个卵子等待有精子进入后闭合的过程,这决定了男人对待情感的博爱,女人对待感情的专一。再以这一观点为阶,步步推进。虽然这个观点让人可能有“简单生物决定论”的感觉,但却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视角。

  新出版的《治病还得靠西医·常见病卷》《治病还得靠西医·重症卷》更显渡边淳一的医学背景与功底。他邀请日本医疗一线的24位顶级医生,就22种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症状、治疗方案、预后康复以及医疗现状,进行了深度对话与探讨。对象包括:不孕症、腰痛、膝关节疼痛、老年痴呆症等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12种短时间内并不危及生命,但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与生活不便的疾病;以及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白血病、心脏病等曾被广泛认为是不治之症的各种癌症以及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心脏、大脑方面的疾病等一共10种重症。此外,书中还有与各种疾病的典型患者的对话,并与之交流的切身经验。两本书充分体现了渡边淳一医学的背景、作家的特色,提问恰当准确,交流清晰易懂。

  疗愈

  作家渡边淳一与医生渡边淳一的区别在于,后者基本上是在实证的领域作出技术性的判断与选择,最多也就和病患聊聊天、鼓鼓气。而前者需要抓住细节,考虑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上有疾患的一个人,其疾患产生的缘由,对病患及其家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事件(患病)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时候,疗愈的就不只是身体,甚至可以说最重要的不是身体,而是精神与情感。因为对作家渡边淳一来说,病患的名字就是“人物”,文学创作不是简单的技术分析,很多时候甚至需要他像人物一样去生活。对此,谈到《失乐园》,渡边曾说:“我似是一边写这部小说一边在谈恋爱,是自己完全沉浸在恋爱状态之中写出来的,我从未如此深深地化为主人公来这般写作。”

  《红花》就可以视作典型的“渡边淳一疗愈小说”:28岁的冬子,因子宫肌瘤手术失去了子宫,背负“没有子宫便不是女人”的思想包袱,成了一个性冷淡的女人。如何愈合丧失子宫所造成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成了冬子人生中无法逾越的难关。与此同时,与旧情人贵志的再度亲密,英俊小伙船津的炽烈追求以及同性恋者中山夫人的纠缠不休,也让冬子无所适从。一次不幸的遭遇让冬子更加自惭自弃, 但她的身体却奇迹般地恢复了感觉……

  医生的疗愈,只需要成功施行“子宫肌瘤手术”,保住冬子的生命。但是作家的疗愈,却需要让她从术后“失去女人身份”的沮丧中走出来,甚至要让她恢复对性爱的感受能力。因此,《红花》的疗愈,可以看作是作者献给女性的赞美诗。

  情色

  不管渡边是否乐意,“情色”都是他的标签。诺曼·梅勒说“20世纪后半叶给文学冒险家留下的垦荒地只有性的领域”,这一点在日本作家身上尤为明显。渡边的写作以两性关系为主,不怎么触及性的社会意义,因此,他的描写并没有太多需要阐释的东西。但也正因此,让渡边笔下的“性”,最具东方特色,也最具作为欣赏对象的“情色意味”。

  特色之一,性恢复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恢复为人的本能之一,所谓“食色性也”。“文学冒险家们”的确在性的领域不倦开垦,却多把“性”当成巨大的隐喻,不断往里面填充。极端者如早期的大江健三郎,干脆把人分为“政治的人”与“性的人”,“性”不是狭义的、本能的“性爱”,而是“广义到政治领域里的官能性的爱”。但渡边笔下的人物,再极端,性也只是获得愉悦的途径。就算是《失乐园》里的久木与凛子,也只是陷入这种愉悦以及对愉悦的无止境追求而无法自拔。

  特色之二,性的环境局限于闺房(家庭)之乐,所谓“闺房之内无羞耻”。当然,此处的闺房(家庭)是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而言。渡边大部分小说的构架都较为简单与相似,夫妻双方在一起久了,激情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退,男的一方出轨,或者男女双方都出轨。不同在于,怎么出轨,出轨带来了什么冲击。说冲击其实有些夸大,基本上是一点点波澜。但诱惑的是,尤其对于男读者来说,小说采用男性视角,性的乐趣与体验出现在男主人公与“小三”之间。

  这也正是“情色”之“情”之“色”所在。

  日本人

  渡边就“渡边淳一作品系列”致作家出版社的信中说,希望他的作品“对于普通中国人了解普通日本人的生活情状有所助益”。不用从通常意义上的“了解一个国家及其人最好的手段就是读其文学”来说,单就一些细节来说,渡边的作品既有为我们认知日本人起到丰富作用的内容,也有纠正我们对日本人认识误区的作用。

  比如,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大男子主义依然盛行,时至今日,结婚后的常态还是男人工作、女人操持家庭所有事项。这样一来,男人在外面应酬天经地义,甚至极端到下了班如果直接回家没有应酬,连妻子都会看不起他,认为自家男人没有出息。但这只是千百个家庭故事的开始,在《复乐园》里,渡边给出了结尾。一旦男人退休在家,地位便一落千丈。因为没有了事业已经很失落,要命的是,妻子完全不习惯随时随地能看着丈夫,又觉得男人不再工作,自己没有继续伺候的必要。

  而书中普通日本人对性的认识,也纠正了我们传统的认识误区,或者说颠覆了我们一贯的想象。渡边笔下,无论是随笔还是小说,总会对日本人的保守提出批评,善意地鼓励大家开放一点。相信读者看到《复乐园》中的这句话——“日本人一谈到性,就极端地羞耻,好像做了什么坏事似的,偷偷摸摸地来找他要,其实,应该大大方方的。无论多大年纪,有性生活总比没有的好,因而需要万艾可也没什么可羞耻的。”——时,都会产生这样的惊呼:“有没有搞错,日本人在性方面保守?!他们的色情产业可是世界第一!”

    三、渡边淳一访谈:只写纯粹的恋爱

  问∶你如何区别年轻人的恋爱与中年人的恋爱?他们有何不同?

  答∶这次中方安排我讲演,我想把重点放在“我为什么写男女小说”上。不过,我不叫“恋爱小说”,因为在日本,“恋爱”一词有年轻人的很肤浅的意味,所以我叫“男女小说”。我认为,“男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会过时。如果写社会、写体制等,小说很快就会过时。过去在冷战时期,盛行间谍小说、战争小说,但到现在怎么样呢?美苏冷战已成过去,在日本这种小说已经无人光顾。以事件为中心的写法是不行的。我想直指男女的本质,人的本质不会改,写男女关系本质的书永远不会过时。《源氏物语》写的是1000年前的事,但仍未过时,现在读还很有意思。

  问∶现代的爱情与1000年前的爱情形式肯定有所不同。

  答∶形式上的确有很多不同。但是归根到底,爱情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真挚的热恋、男人的狡猾、女人的炙热与变心,无法相见的怨恨、远去别离的悲伤,爱的千种烦恼、内心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永远不会过时。

  为什么不会过时呢?因为爱情只能是一代人的体验。比如我,当我已经完全体验、领悟了什么是夫妇之爱、男女之情之后,我就会死去。而我的后代成长起来,他们将从零开始。恋爱与男女关系,只有体验才能了解,这与学问完全不同。有人问我,男女小说描写的范围,我用了一句话概括,即“男女之间用理论难以说明的实在”。在人的身上,有许多用理性、知性与道理无法说明的东西——是一种非理性的、但却实实在在能感觉到的东西。

  我以前曾做过医生,医生一定要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观察病人。但是,小说是非逻辑的,它所覆盖的恰好是逻辑企及不到的领域。当然两者都需要对人的爱,都必须对人具有深刻的关怀。但是,文学与医学探究人的方式不同,医学是通过肉体达到理性的结论,而小说则是从精神上探究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

  问∶我觉得,你的一系列的有关中年感情危机的小说,反映了人类现存价值体系的矛盾。当前世界各地的城市化趋势、人类的全球性流动都加强了对价值体系的冲击。

  答∶我从根本上对一夫一妻这种婚姻制度抱有怀疑。我认为,这种制度不符合人的本质、愿望与野心。因此,在今后的100年中,一夫一妻制将逐渐崩溃。这个原因是,不论如何相爱的男女,如果他们结婚成为夫妻,那么他们就会迅速地失去恋爱时的热情。以日本为例,许许多多结了婚的人最头疼的就是成了“无性夫妇”。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与人的距离太接近了。在一个狭小空间中夫妇每天厮守一起,情欲肯定消失。情欲是要有距离的,必须有危机,必须有屏障。如果男女结婚,两人随时可以相见,就会没有相见的欲望了。两人结婚之日,即是爱情衰退之始。

  在日本,对婚姻最为不满的是女人,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种制度下,女人被忽视。日本男人要求女人生儿育女,长此以往,男人就不再把女人看做是女人,而只是育儿的工具,性爱消失了,男女仅仅是同伴,只是生活在一起。

  问∶有人说你的作品具有一种革命性,你是否认为自己是在挑战社会现有秩序,或者说是在破坏社会秩序?

  答∶对,我在作品中不断地挑战道德与伦理。爱情小说就是破坏社会秩序——当然是这样。我不觉得以前那些左翼小说(无产阶级小说)真的是与体制斗争的小说。我认为,恋爱小说从根本上说是在与社会体制做斗争。西欧社会中产生的一夫一妻制是一种错误的制度。在统治者来看,这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制度,让所有人结婚生子,这便于他们统治。但从纯爱的角度来看,婚姻不是一种好的制度。

  问∶在《失乐园》中,你把男女主人公安排在幸福的顶点中死去,这是否是一种象征?你为什么设计这样一种结局?

  答∶失乐园的男女主人公都曾离婚,他们都是婚姻的失败者。假设他们重新结婚,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肯定又会重新消沉下去。为了让排山倒海般的热爱持续下去,只有死——在巅峰时死去。这是我的基本哲学。你想,如果他们结婚,10年之后,他们就会成为一对相互厌烦的夫妇。所以,如果想拥有燃烧般的挚爱,就不要结婚。

  问∶你指出了现代社会婚姻的危机,不过你真的认为一夫一妻制真的无可救药,正在走向瓦解吗?

  答∶正在走向瓦解,无可挽回。当我们进入22世纪时,一夫一妻制就会从地球上消失。在22世纪,人们将会回忆道,人类曾在一夫一妻制这种残酷的制度下生活过,那是一个悲惨的时代。在日本,即使双方相互热爱,也不结婚,而只是同居,或者只是“周末夫妻”,或者结婚分居,就是“分居婚”。生活日益方便,到处都有便利店,不一定需要丈夫,也不一定要妻子,大家都是方便的时候才在一起。当然,婚姻对养育孩子可能有利一些。

  问∶按你的预想,100年后,人类的婚姻制度消亡,那么,男女将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

  答∶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这就是我的想法。我讨厌限制,讨厌有人规定人“应该”怎样生活。例如什么孩子20岁就应该结婚、结了婚就应该生孩子、老人应该照顾孙子等。总之,我讨厌“应该”。不论什么形态都可以,有人想结婚可以,想同居也可以。想分开,那就分开。不结婚,也可生下爱人的孩子。姐弟恋也好。男人全职从事家务,女人外出工作也好。要承认各种类型,这才是有个性的生活。

  过去日本女子25岁不结婚,就有社会压力,不生孩子就会被指责。这是不应该的。对他人的生活方式应该不予关心。

  问∶有些读者说很喜欢你早期的作品,而不太喜欢后期的作品。我想,肯定有人不同意你的主张,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

  答∶那些不喜欢我后期作品的人是因为我否定婚姻、夫妇之爱。但你看到,《失乐园》完完全全是后期的代表作品,却赢得了广泛的支持。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都是上了年纪的男人。让他们随便说吧,我不在乎。时代在变,20年前我写《一片雪》时,就有一个人写信骂我破坏伦理道德,我不予理睬,而是不停地写了下来。攻击我的那些人,都是女人不喜欢的男人。但是年轻人,尤其是女人,没人攻击我。

  问∶你小说中省略了社会因素,主人公都是中年男女,他们拥有很好的职业,过着优雅的生活。有人说他们是一种“奢侈恋爱”。这是为什么?

  答∶我想写“纯粹恋爱小说”。

  问∶摆脱社会要素?

  答∶对,我在小说中省略了身份差异、贫困、体制等描写。因为,如果纯粹恋爱小说中加入与恶势力斗争等内容,变数成份就会增多。《源氏物语》是很好的恋爱小说,就是因为只有贵族才能进行纯粹恋爱,因为他们生活无忧,不用考虑第二天要去上班,所以他们可以全身心地去爱。欧洲的贵族小说中,也是恋爱小说最好。如果写一个普通人,假如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但他却不得不考虑第二天早上9点要上班的事情,喝酒高兴时,想去下一家喝酒继续喝,却又没有钱,当然,也有这种情况下恋爱的,但让别人去写吧。我要尽量写变数少的小说,只写纯粹的恋爱心理。如果在作品中加入双方身份差异过大、生活困苦、为某种原因要逃亡、军旅之恋等,那变数就太多,爱情描写就会受到非恋爱要素的干扰。

【相关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