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降糖药 最好“长短结合”

 党啊娘 2015-05-02
  如今,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不同,对糖友而言,难免会觉得无从选择。

降糖药为什么有的只需早上吃一次,有的却要分三餐服用?为什么有的药物饭前服用,有的却要和饭一起吃?为什么有的胰岛素要餐前三十分钟注射,有的只需餐前五分钟注射,有的却是睡前注射?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把降糖药物分分类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两大类。此外,还有肠促胰岛素类药。而从作用时间长短进行分类的主要是胰岛素促分泌剂和胰岛素,下面我们就此做一专门介绍。


胰岛素促分泌剂-----老年患者用短效制剂,年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选长效制剂


胰岛素促分泌剂是一个大家族,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是临床常用的降糖药。其作用是促进胰岛素从胰岛β细胞中释放,因此,主要适用于胰岛β细胞功能尚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促分泌剂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短效促分泌剂和中长效促分泌剂。


最经典的磺脲类当属格列本脲(优降糖),但缺点明显,会持续刺激胰岛素分泌,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高,因此目前临床较少使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新型药物为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等。这些药物让胰岛在受刺激分泌胰岛素的同时又有足够的休息,及大地延长了胰岛的寿命。


现在一些磺脲类药物都有长效制剂,比如格列齐特缓释片和格列吡嗪控释片,既有同样的降糖效果,又大大减少了用量。药物在24 小时平缓释放,血液浓度没有大起大落,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服药方法各有不同,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一般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较好,而格列美脲以及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餐食服用即可。


胰岛素促分泌剂还包括格列奈类,主要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属于餐时血糖调节剂,快进快出,服药后迅速发挥药效,药效消退得也快,这样对餐后血糖的降低效果极为明显,适合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这类药一般餐前5分钟服用即可。


由于促分泌剂种类多、降糖作用时间和效果也有差异,因此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肝肾功能情况等选择具体的促分泌剂,一般老年人最好选用作用时间短的促分泌剂,可减少低血糖风险。而年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长效制剂,以提高服用的依从性。如单独使用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和其他种类的降糖药联用,一般不主张将不同的促分泌剂重叠使用。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白天口服降糖药+睡前中、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最常用


根据作用时间不同,胰岛素可分为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优泌林R等),超短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优泌林N等),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和预混胰岛素(30R是指将30%的短效R与70%的中效N胰岛素混合,50R是指短效R和中效N各占50%)。


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故一般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效果较好。超短效胰岛素注射后10-15分钟起效,一半餐前分钟皮下注射即可。中、长效胰岛素能提供基础胰岛素的作用,故有时可起到胰岛素补充治疗的作用。所以,临床上经常会用“白天口服降糖药+睡前中、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案,利用中、长效胰岛素降低基础血糖水平,再通过口服药物灵活控制白天因进食等导致的血糖升高。这种组合能够降低高血糖、减少胰岛素的总需求量和注射次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