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馒头,又称为“馍”、“馍馍”、“卷糕”、“大馍”、“蒸馍”、“面头”、“窝头”、“炊饼”等,是我国的传统面食,我国人民食用馒头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用馒头祭祀泸水神的记述。制作时,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发酵后蒸熟,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条。制作时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的馒头叫做包子,而普通的馒头叫白馒头。馒头味道可口松软,营养丰富,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以上资料来源网络。
【营养好吃的家常馒头的制作】
所用材料:中筋面粉500克,安琪酵母1.5克,鸡蛋一个(或蛋液60克),牛奶70克,水140克+5克
制作过程:
1、盆内倒入140克温水,水温35—37度,以手指伸入水中,不烫手为宜,加入1.5克安琪酵母(图1)。安琪酵母每小袋15克,包装注明15克可发面5—8公斤,也就是5000—8000克,计量可知每500克面粉应加入1.07克—1.5克酵母。今天气温不高,我选择加入1.5克酵母。
2、用筷子搅拌均匀后,打入1个鸡蛋(图2)。蛋液恰好60克。
3、搅拌均匀后加入70克纯牛奶(图3)。此时盆内液体(水、蛋液、纯牛奶)共计270克。根据多次蒸馒头的经验积累,500克面粉加270克—280克的液体,和出的面团软硬适中。如果鸡蛋大了或小了,相差的数量可以用水来调剂。因为各地面粉的干湿度不同,500克面粉270克液体的比例和出的面团软硬程度也会略有差别,但不会差别太大,请大家放心按比例操作。
要点一:加入鸡蛋、纯牛奶,提高馒头的品质,增加营养成份。
4、搅拌均匀后加入500克中筋面粉(图4)。
要点二:面粉与液体(水、蛋液、纯牛奶)的比例要适当。俗话说“软面饺子硬面汤(面条),不软不硬蒸干粮”,蒸馒头的面不软不硬最好,500克面粉加入270克—280克液体较为合适。
5、用筷子搅拌成如(图5)所示絮状面块,注意容器边上的干面粉也要尽量用筷子刮下来。搅拌完成后,盆内基本无干面粉。
6、此时筷子已经没有用处了,按(图6)所示方法把粘在筷子上的面团清整干净。
7、除拇指外其他四指并拢弯曲,如(图7)所示,用手指背面用力按压絮状面块,这个动作我们当地叫揣面。
8、揣面一次,将面块拢到一起,再揣,再拢,直至(图8)所示呈面团状态。
9、此时手上、盆边还粘有面,面团也不光滑(图9)。和面讲究“三光”,即“面光”、“盆光”、“手光”。接下来我们先来达到“盆光”和“手光”,我喜欢先将双手弄干净,所以大家先来看如何做到“手光”。 10、事先准备一个小碗,盛少许清水,一只手手指部分伸到小碗里蘸少许水(图10)。
11、抹到另一只手上,此动作可重复,直到两只手上粘面的部位都抹有水(图11)。注意一定要用尽量少的水来完成这个任务。
12、此时手上粘的面已被水泡软后,用双手接触面团,按、压、揉都可以,总之要把手上的面都粘到面团上。如果一次不行,可以重复步骤10—12,直到双手上不再有面(图12),“手光”的任务就完成了。
13、接下来“盆光”,用手指蘸少许水(图11)。
14、抹到盆边上(图12),盆边有面的部位都要抹到。
15、手抓面团,让面团与盆边上泡软的面亲密接触(图15),擦、压、按、揉都可以。直到盆边无面,“盆光”完成。“盆光”“手光”共计用去清水5克。
16、此时面团已经基本光滑(图16),但远没有达到“面光”的要求,还需要用力揉,将面揉光。
17、面盆小,揉面不方便,我一般把面团放到案板上揉。揉面是个体力活儿,面揉好了馒头好看又好吃。把案板放在高度合适的餐桌或工作台上,借助身体的重量和手腕的力量快速用力揉。具体动作见图17—20,用力向下向前推。面团太大,可以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轮流揉。静置的面团最好能放在面盆里并盖上玻璃盖。面团在静置期间松驰,形成面筋。静置后再揉,会更省力。
18、把面团旋转90度(图18)。
19、把面团对折(图19)。
20、用力向下向前推(图20)。重复步骤18、19、20,面团旋转90度,折叠,向下向前推。按照此办法快速用力揉,一般20分钟左右面团光滑细腻。揉面的作用是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充分吸收水份,形成面筋,面筋能阻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使发好的面团膨松多孔,所以揉面这一步非常重要,切不可马虎。一定要揉透。
要点三:面团要用力揉到光滑细腻。揉面可以使面粉与液体充分结合,形成面筋,面筋包裹住酵母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形成无数的小气孔,使之松软,体积增大。所以,面筋的多少决定了馒头的组织是否够细腻。面筋少,则组织粗糙,气孔大;面筋多,则组织细腻,气孔小。
“三光”中“面光”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做出的馒头是否光滑饱满。
21、揉好的面团表面均匀的涂抹一层薄薄的食用油(图21),抹油是为了面团在发酵时表面不干燥。
22、盖上大小合适的玻璃锅盖(图22),也可用保鲜膜或其他锅盖。个人感觉玻璃锅盖最好用。盖好后放在温暖处发酵。
23、待面团发至两倍大小,发酵基本就完成了。 手指蘸干面粉,在面团顶部捅一个小洞。拔出手指后,小洞既不塌陷,也不会快速回缩,而是基本保持原状,发酵就完成了(图23)。如果捅出的小洞无法保持原样,洞底慢慢合拢,出现反弹,说明发酵时间还不够。如果面团表面有浮泡,用手指捅出的洞塌陷,洞口起皱,说明发酵过头了。关于发酵时间,本来想不提,因为环境温度不同,酵母、质量用量稍有差别,所需时间就不同。但是和网友交流后发现,应该给大家写个大致时间,让朋友们有个参考。500克面粉加入1.1克安琪酵母,夏天向阳屋1—1.5小时就差不多,冬天室温二十度,放在暖气旁一般1.5小时左右。如果酵母用量增加,时间会缩短。再次说明,此时间不是绝对时间,只供参考。
要点四:设置恰当的环境温度,保证发酵顺利完成。发酵的最佳环境温度在30—35度之间,最好别超过40度。湿度在百分之70—75之间。夏天室温基本可以保证正常发酵的需要,冬季可以采用的方法:A
在一个大锅内放入60—70度左右的热水,放入一高出水面的支架,将面盆放在支架上,注意面盆切不可与热水直接接触,盖上大锅锅盖。在这个温度、湿度基本保证的条件下,面团得到充分发酵。如果锅入水温下降,注意及时加热,但不可超过70度,否则容易把面团烫死。B
用电热毯,高温预热,用干净的布将面盆包住,上盖棉被。一定注意随时掀开被子观察。发酵过大,面团变软涨出面盆,极易淌到被子上。C
用电烤箱。有发酵功能最好,没有发酵功能的可以在烤箱底部放一敞口浅盆,里面盛热水,上面放烤网,将面盆放在烤网上,这样温度和湿度都有了。注意热水凉了要及时更换。
24、案板上撒一层干面粉,把发酵好的面团倒在面粉上(图24)。
25、近距离拍摄,可以看到面团内部的蜂窝状(图25)。
26、继续采用步骤18、19、20的操作方法,用力揉面,把发酵产生的气体全部排出,将面团彻底揉匀,这样做出来的馒头表面光滑,内部组织均匀无大气泡。检验面团是否揉好,要以在面团上切一刀,切出的横截面无大气孔即可。把揉好的面团搓成细长条状,切成均匀的八小块(图26)。
27、将小块面团揉成表面光滑的圆柱状,垫干玉米叶,放在笼屉上(图27)。
28、注意不要放得太密(图28),馒头与馒头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隙,以免二次发酵、蒸的时候粘在一起,蒸出的馒头卖相不好。
29、盖上玻璃锅盖,放在温暖处二次发酵(图29)。
30、用手指轻按馒头外皮,凹印能迅速回弹,恢复原状,即为二次发酵完成(图30)。
要点五:二次发酵不可忽视。二次发酵完成的好,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如果二次发酵不够,蒸好的馒头停火后容易回缩,馒头底部形成死面。
31、凉水下锅,大火烧开,锅边开始冒汽后继续烧20分钟(图29)。如果感觉二次发酵稍欠又急着蒸,可以凉水下锅,用中火蒸,馒头在凉水烧开的过程中慢慢加热,酵母进行最后的充分发酵,同样可以蒸出松软的大馒头。如果二次发酵稍有点过度,可以热水下锅,此时如果还用凉水下锅,馒头就会过分松软,口感不好。馒头接近蒸好时,不要再大开窗户或使用油烟机。我一般是还有3、4分钟蒸好时,将窗户关到只有一丝小缝,油烟机关掉。冬季蒸馒头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冬季室温低,锅内温度高,停火后馒头受室温影响降温快速,容易造成回缩,
32、停火了,隔着玻璃锅盖就能看到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正等着我们呢(图32)。注意停火后不要马上开盖,最好等上3分钟再掀锅,否则馒头也容易出现回缩。掀锅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让锅盖上的水滴到馒头上。

温馨提示:
1、可以在发酵时往面里加点白糖,白糖能提高酵母菌活性,缩短发面时间。
2、在面粉里加少许盐水,盐同样能促使发酵,缩短发酵时间,蒸出的馒头又白又宣。
3、不要晚睡前发面,早晨起床后蒸馒头,发酵时间太长了。
---------------
我的其他作品(点击图片即可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