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乖小孩”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阿里山图书馆 2015-05-02

乖,并不是个问题,但我发现,是做父母的习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用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教养孩子。所以,对那些比较乖巧、听话,或随遇而安的孩子,不会花太多力气去为他们的生命土壤浇水施肥,以为他们会自然长大。在这种心态下,许多“乖小孩”的需要被略过,或被掩盖住,而埋下一些欠缺,甚至伤害。

马睿欣,美籍华人,亲子教育专家,著有《管教的智慧》《理家理心》。

很多孩子看起来很乖,也许不是乖,只是不正面反抗,不能反抗,不会反抗,不敢反抗,或者不忍心反抗。惟命是从的孩子,不能说让父母不操心,而是让父母常常在忙碌里,匆匆地与他内在的阴暗角落擦身而过。

乖孩子容易被忽视
乖,并不是个问题,但我发现,是做父母的习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用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教养孩子。所以,对那些比较乖巧、听话,或随遇而安的孩子,不会花太多力气去为他们的生命土壤浇水施肥,以为他们会自然长大。在这种心态下,许多“乖小孩”的需要被略过,或被掩盖住,而埋下一些欠缺,甚至伤害。

我家老大是被喊着“乖”长大的。她从小个性温和,成天笑嘻嘻的,对学习充满热情,在家在外,多半时候都是“喊得动”的孩子。因此,“乖小孩”几乎成了她的另一个名词。

尤其在学挍,我会遇到一种情况,某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当着他孩子面,指着老大说:“你看人家多乖多听话!”这原本是良性循环,当“乖”成了孩子身上闪亮的外衣之后,他会把“乖”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渐渐地,不一定为了乖,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害怕少掉“乖”这件外衣的冰冷,而必须要抓着“乖”孩子的形象不放。

一次母女谈心,改变我对乖孩子的看法
时间飞快,从小就“乖”的老大已经十五岁了。前阵子,她告诉我,有时,她很想要去一个没有人“习惯”她是个“乖”小孩的地方,好让自己能够重新被珍惜。

“珍惜?”我确定自己没听错。她点头。“奶奶姑姑,爸爸妈妈,还有叔叔阿姨,每个人都很珍惜你呀!”我几乎以惊吓的方式回应。老大一脸“惨淡”笑容,眼神飘向云深处:“我知道,但你们太习惯到一个地步,让我从你们欣赏的眼神里同时接收到‘理所当然’的信息,每个人都认为我‘乖’是应该的!”

喔!“乖”不是应该的吗?我心里偷偷地问。“我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努力要顺服、听话、负责,所以我也希望和别人一样得到赞美,可是,大家都觉得我‘乖’是应该的。”她幽幽道来,看来,她自己也觉得苦恼。

“也许我不该这么说,但我的确常常在想,如果我到一个没有人知道我是乖小孩的地方,就会常常听到人家对我的努力表示赞赏与惊奇了!”“是啊!如果你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哪一天你只要有一点点‘乖’就会让人感动得痛哭流涕!”我突然听懂了这种“大儿子心态”。那天,我没有再多做解释,只在内心暗暗立志,要多给老大一点赞美,不要把她所有的好都看为理所当然。

两个儿子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中外驰名的故事,说一个有钱人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自幼是乖小孩,长大是留守家业的好儿子,而小儿子,自幼叛逆,长大后是放荡不羁,分了家产出去散尽一切,流落街头的浪子。当忤逆的小儿子回家时,父亲宰牛宰羊地欢迎他,可是那位一路“乖”的大儿子却突然叛逆起来,拗着不肯参加父亲为弟弟办的欢迎会。因为觉得过去多年自己的“乖”从来不曾被珍惜,倒是弟弟的一点点进步,被大作文章地赞赏鼓励。

长年以来,他一直以为自己被爱,是因为“乖”被看重,是因为“乖”,甚至被当成“儿子”,也是因为“乖”。也许,他里面还有个积压的、讲不出来的恐惧,就是当有一天自己不再“乖”的时候,父亲就不再认为他有价值。

这个故事,虽然主题不在教养,却很现实地把一般家庭的问题描绘得很生动。我们总是注意那个有问题的孩子。我的母亲曾说:“真的,哭得比较大声的孩子,就是被抱得多!”

乖孩子一样需要被肯定,被欣赏
乖”孩子,大儿子的心态,不一定是父母造成的。但如果不被父母正视,忿忿不平的苦毒可能就此积存心底,伴随着他成长。

其实,乖”小孩和所有孩子一样,也需要被肯定,被欣赏。明明是儿子,却活得像雇工般地患得患失。明明乖巧,却害怕不被看见。那个对话,老大教了我一堂教养新课:原来,乖巧不是任何孩子的形象,而是孩子付代价拥有的冠冕。乖巧,不是一种让父母放心离开的标准,而是一个让父母注视肯定的窗口。

嗯,从“乖小孩”这扇窗看出去,世界一样充满刺激和诱惑,人生一样偶尔让她想尖叫、想怒吼。我得多站在她身边,从那个“乖小孩”的窗口看出去,才能够了解她的角度,体会她的感受。在她想跳下去的时候,拉她一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