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播回顾 | 王鸿懿: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渐近故乡时 2015-05-03


编辑:Zoe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2015年4月29日,医学界心血管频道请来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鸿懿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的讲题,王教授主要讲到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策略。


血管损害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根源,而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会造成动脉硬化、眼底出血渗出、脑梗死、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等。血管损害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年龄增加等,而高血压与血管损害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高血压会加速血管损害,而血管损害则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的病情。本次课堂,王教授主要讲到的就是高血压与血管损害的关系与其治疗策略。


血管结构功能损害是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血压本质是高血压病的生物标志,而高血压是“多种病因相互作用所致、复杂的、进行性的血管综合征”。心脏、血管生理功能及重塑,肾脏、脑组织损伤这些亚临床或临床表现,可能发生在血压升高之前。


国家863课题对于亚健康状态下血管功能异常的综合评价,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紊乱能够反映血管结构及功能的损害以及疾病的病程进展。各项研究显示血压、血脂、血糖在正常高值状态时血管功能已经存在异常,而血压是影响血管功能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王教授呼吁:亚健康状态已经存在血管功能的异常,血压是影响血管功能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血管损害是不容忽视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如何评价患者的血管功能和结构


血压管理本质上是血管风险的管理。动脉结构功能损害导致动脉硬化,而脉压反映动脉系统的生物性衰老,是大动脉僵硬的信号来源。研究发现,脉压每增加10mmHg,冠心病危险增加12%,充血性心衰危险增加14%,总死亡率增加6%。


因此,临床将脉压作为评价大动脉僵硬度最简单易行的指标,其分为无创动脉功能检测与动脉结构检测。


无创动脉功能检测是指测定以下项目: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通过脉搏波波形分析,计算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中心动脉压;桡动脉舒张期脉搏波分析(C1/C2);超声测定内皮功能(FMD);袖带内压力震荡波分析,了解系统血管顺应性和阻力(SVR/BAD/SVC)。


动脉结构检测则包括:通过超声、CT、MR等手段测定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测定踝臂指数(ABI),评估下肢血管通畅情况。


如何保护改善血管功能,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高血压血管损害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早期血管内皮损害,随后发生高血压进而发展为动脉硬化甚至于动脉粥样硬化,最后引起靶器官损害发生CV疾病。


高血压和动脉僵硬度均与年龄密切相关。弹性纤维的退化和胶原沉积是年龄相关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此外,血压也是决定血管壁结构的重要因素,因为血管为了代偿血管壁压力的变化而发生重构。主动脉的钙化也与主动脉僵硬度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相关。研究表明,针对血管壁结构的药物干预可改善动脉顺应性。


影响血管功能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 RAS抑制剂:改善内皮功能和血管重构,从而改善血管弹性;

2. 钙拮抗剂:通过降低主动脉收缩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管结构功能损害;

3.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增加反射波,增高中心动脉压;

4. 利尿剂:无显著影响;

5. 硝酸酯类:延迟反射波回波时间,降低第二波波峰,从而减少脉压。

6. 安体舒通:拮抗醛固酮作用,改善血管重构,从而改善血管结构功能。

7. 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改善血管结构功能。


课程中,王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各类药物的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这里小编就不一一罗列,若想了解更多详情可观看如下直播视频:总之,高血压为心血管综合征的临床表征,血管病变贯穿在高血压病程始终。而且,高血压是年龄以外最重要的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是高血压患者治疗目标之一。而RAS抑制剂、钙拮抗剂及硝酸酯类药物能够改善动脉弹性。


视频回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