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一剑论拨筋(二)论摸法

 成为亨特 2015-05-03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提到”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这一句话就是我们中医骨伤医生经常说的”手摸心会“。这句话指的就是摸法。摸法是一种检查手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触诊的方法。也许有人会把这个手法理解为抚摸的手法,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在传统的正骨八法中,摸法排在第一位,这也就充分的体现了摸法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每一种疾病首先要明确诊断,你才会知道它的治疗方法。摸者,就是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要求医者充分的发挥他手指的感应性、灵敏性,通过医者手指的触摸,医者就能够感受到患者病患部位是骨裂、骨折错位(其错位的程度)、或者是关节的脱位、错缝。亦或是筋的紧张挛缩、筋的出槽或者翻转等等。以前在没有X光机或者CT的情况下,医者完全是凭借一双手去触摸,感知患者的病痛。一个高手完全凭借他的手去诊断,手摸心会。古语说”一份功夫,一份疗效。“那么在诊断疾病上亦是如此,在临床中大家都知道,治疗疾病不难,难就难于诊断,只要诊断明确,治疗的方向大体就明了。诊断也需要医者下大功夫,在摸法上下功夫。孙思邈说为医者需“行方智圆 心小胆大”我说从事我们骨伤临床的还需要加上“手巧”两个字。
    骨伤临床摸法无非针对两个方面,一个是骨、一个是筋,这个骨指的是整个骨骼系统,包括关节,不是单一指的摸某一个骨头。筋也就是指的整个肌肉系统,包括韧带、筋膜等等。因为现在有X光机等医学设备,患者一旦是外伤所致,有明显肿胀疼痛者,医生都会要求患者去拍片,患者也会要求拍片检查。故而对于骨折方面的一些摸法这里也就不探讨了。我主要谈论的是关于筋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患者只要出现疼痛,他疼痛部位的组织张力都比较高,一摸都是僵硬的,肌肉韧带都是紧张的,到底应该何从下手呢?我的观点就是先摸疼痛部位的肌肉,用手指的指腹顺着肌肉、肌腱、韧带的走向,垂直着这条走向用指腹来回拨动,你就会逐渐发现在这条走向上会有一个或者数个疼痛点,这个点就是引起疼痛的原始点(筋结),这个原始点大多在肌肉的起止部位。如果是多个部位或者多条肌肉疼痛,就要逐一的每一条去寻找,在每一个疼痛线上都会找到疼痛点。慢慢的医者会发现在摸这些肌肉或者肌群去寻找原始疼痛点(筋结)的同时,患者的疼痛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原因就是医者的手指在拨动触摸的过程中改变了其紧张肌肉筋膜的张力。其张力改变则人体的机体结构也就逐渐趋于平衡,故而疼痛会缓解或者消失。摸法为什么用指腹而不用指尖呢?我的观点是指腹的敏感性比指尖强,而且接触的面积也较指尖大。

    这里我就不逐一去谈论每一个部位如何去摸了,今后在谈论疾病的时候会逐一讲解的,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重视摸法,知道摸法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摸法是功夫,功夫就需要日积月累。我希望有志于伤科的朋友们经常在自己或者患者的身上用心去体验和印证。另外还要说的是医者在触摸检查时一定要心静,用心去感知,用心去体会。还有就是在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提到的一句话”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这就是要求每一个医者必须熟悉人体的解剖结构,只有熟悉了人体的结构,你才会知道什么是正常,什么是异常。

       总之一句话,希望大家重视摸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