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课程

 冯时伟教计1301 2015-05-04


开放分类: 培训 工业 技术 教学 教育

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向宽带、高速、多媒体化方向迅速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手段将得到广泛应用。要促进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需要一大批网络课程,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同,它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教材,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完整的网络课程应由如下几个系统构成:(1)教学内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内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2)虚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3)学生档案系统:包括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编辑摘要

目录

网络课程 - 定义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图册

第一种定义第一种定义:“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课程,即在因特网上通过WWW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从学习的工具、手段来定义);
第二种定义第二种定义:“网络课程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与学理论的课程”(从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来定义);
第三种定义第三种定义:“网络课程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基于协作的学习”(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所涉及的三种特征来定义);
第四种定义第四种定义:“网络课程是指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主要特征的课程”(从学习过程的特征来定义)
上述四种关于网络课程的定义都有各自的根据,也有其合理性,在目前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应用范围;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只考虑网络课程某一方面的特征,所以又都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1]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教学内容包含教学资源,所以网络课程通常应当包括教学资源在内(至少应当包括部分教学资源);只涉及教材本身的网络课程不是理想的(至少是不完整的)网络课程。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例如分工或并行运作的需要)有时也把教学资源独立出来,甚至将它与网络课程并列——称作“网络课程与网络资源开发”。不过,这时应当特别注意:这种区分只是开发的需要,而网络课程原本是应当把网络资源包括在内的。

网络课程 - 开发意义

当前,大力开发网络课程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目的意义。 
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需要开发大量的网络课程。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探索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人才的特征: 
(1)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即引起某种创造动机所表现的创造意向和愿望。 
(2)具有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如下的特征:思维方式的求异性;思维状态的主动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运行的综合性;思维进程的突发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 
(3)具有创造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具有如下基础: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文化知识;一定水平的信息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而网上教学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兴趣浓厚、操作使用方面、交互性强等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1]

网络课程 - 理论基础

开发网络课程,离不开各种理论的指导,除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以外,主要还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面简要概述这三种理论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指导意义。  
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在网络课程开发中,要体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指导,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 强调教与学的结合; 
(2) 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情境创设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 
(3) 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 
(4)重视可操性。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认为: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能力;当学习符合学生自身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同伴学习和小组学习,可促进学习。 
应用上述的观点,在网络课程中应体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 
(2) 学习动机的激发; 
(3) 学习主动性的调动; 
(4) 协作学习的设计。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在网络课程中应体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情境的创设; 
(2) 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体现; 
(3) 教师作为主导作用的体现; 
(4) 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的呈现[1]

网络课程 - 构成

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同,它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教材,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完整的网络课程应由如下几个系统构成:
(1) 教学内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内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 虚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 学生档案系统:包括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 诊断评价系统:包括形成性练习、达标测验、阅卷批改、成绩显示、结果分析等。
(5) 学习导航系统:包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6) 学习工具系统: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
(7) 协商交流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 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8)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的提供等。[1]

网络课程 - 设计原则

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体现教学策略: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模式,体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重视问题与回答方式的设计,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实现软件的超链接结构,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为实现上述教学策略,考虑网上教学的特点提出如下几条原则: 
1、个性化 
网络课程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首创精神,如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实现学习路径的自动记录功能,设计供学生随堂使用的电子笔记本等。 
2、合作化  
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简称CSCL)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注意设计两类合作和协商关系: 
(1) 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学生的合作互动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的设计:问题(任务)的提出、回报的获得、小组的状态、交互的技巧等。 
(2)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引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 
3、多媒体化 
由于Internet和Intranet向宽带、高速发展,使网络课程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交互性 
将课程内容以超文本方式呈现,提供良好的导航系统和功能,赋予学生串联知识和网络浏览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练习和训练内容,提高网络课程的交互性。 
5、开放性 
提高软件结构的开放性,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对多样看法进行交叉思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闪光的思想火花。 
此外,要重视评价反馈的设计,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达到情况。[1]

网络课程 - 编写

网络课程编写网络课程编写图册

据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的一般规律,结合网络课程的特点,可以将网 络课程的编写过程归纳为如下八个步骤,它们将教学设计、系统设计、脚本编写、程序设计、教学试验、评价修改融为一体,更切合实际工作情况。
1、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
开发网络课程,首先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和需求,明确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
2、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
作为完整的网络课程,应具有通常所要求的一般模块和栏目。但根据每门网络课程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不同,可以突出网络课程某方面的特点,并在教学功能上有所体现。
3、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
确定网络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块,建立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网络课程的系统结构。
4、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
将每一教学模块划分成若干个栏目,并规划好它们在屏幕上的具体位置。
5、编写脚本卡片,收集素材资料 
根据具体情况,详细说明每一屏幕的呈现方式和链接关系,编写成脚本卡片,并收集有关的素材资料。
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
选择网络课程的开发语言和编著工具,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根据所编写的脚本卡片建立网络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片段模型。
7、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价修改
利用已经完成的片段模型,设计教学应用方案,实施教学活动之后进行评议修改。
8、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
对片段模型不断充实和完善,并完成整门网络课程的开发,经技术测试后,申请注册,上网发布。[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