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授权骨今中外整理 一、概念及意义 概念: 正常髋关节类似于球形关节,股骨头相对于髋臼围绕某一点做旋转运动,这一点称为髋关节旋转中心。 测量方法为髋臼上下缘连线的中点,近似于股骨头的中心。 生物力学 The location of the hip center of rotation(HCOR) follow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is an essential factor that could determine the hip joint reaction force (JRF) and the abductor muscle force(AMF) by changing the moment arm of the abductor muscles 髋关节旋转中心可以通过改变外展肌的力臂调节外展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作用力。 内移、上移:臀中肌无力,影响髋关节外展。 下移、外移:臀中肌过分牵拉,出现髋周疼痛,坐骨神经麻痹等。 髋关节旋转中心异常通常存在于: 1、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2、髋臼骨折 3、髋臼肿瘤 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磨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导致的髓臼缺损 (翻修) 意义: 多数学者认为: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位置是影响术后假体与骨质、骨水泥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应力分布的最主要因素。髋臼假体的安放应该尽可能置于髋臼的解剖位置上,并要保证假体正常的包容。 文献报道,非解剖位置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尤其是外移、上移)可以导致早期的无菌性松动或脱位。 Yaser研究发现,髋关节旋转中心每外移1mm,假体松动翻修的机率增加24%。 1、髋臼旋转中心上移(假臼位置重建),虽然骨包容性较好,但增加假体松动几率。 2、为恢复下肢长度,必须选择长颈股骨假体,术后股骨近端容易撞击坐骨造成髋关节脱位。 3、真臼外上方放置假体使得外展杠杆力臂缩短,降低了髋关节外展力量。 然而,由于髋臼发育不良及骨缺损,实际手术时也很难做到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与生理解剖位置的绝对完全吻合。为了避免过大的移植骨覆盖,需进行适当的髋臼假体内移或上移,应在争取最吻合的髋臼旋转中心位置和最大的宿主骨覆盖之间取得平衡。 二、如何正确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 旋转中心-真臼重建占主流地位 1:有足够的骨量支撑 2:臀中肌更好发挥效能 3:肢体长度得到更好的恢复 4:松动率更低,寿命更长 1.术前准备 模板测量:双髋关节正位片和双髋关节CT。
定位真臼
增加髋臼假体包容度
2.术中评估 试模安装完毕后,进行手法评估
3.术中操作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Crowe’分类 I型股骨头脱位<50%
II型股骨头脱位50-75%
III型股骨头脱位75-100%和IV型股骨头脱位>100%
转子下截骨术 髋臼骨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