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是现代成熟的一种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病等疾病。全髋关节脱位、假体磨损和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一定程度与假体置放的位置相关,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及股骨前倾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髋臼术后力学关系、并且与术后假体的脱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因此应该深入理解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等概念。 图一 横断面髋臼前倾角
图二 股骨前倾角
顾名思义,联合前倾角即股骨侧前倾角和髋臼侧前倾角之和。既往研究认为只要髋臼杯假体和股骨侧假体的前倾角之和在一定范围内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活动的范围。联合前倾角的安全范围各学者理解略有不同,认为在25度-50度之间或者37度+/-12度。联合前倾角之和在此范围内被认为是合理。 联合前倾角的应用多见于发育不良的髋关节患者,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常存在股骨侧畸形(见下图),可能存在股骨前倾角40度、50度或更大,髋臼后倾、骨盆发育不良、脊柱侧弯等可能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例如CROWN3、4型患者,在进行髋臼侧置换时,可能存在骨质缺损、因此臼杯假体的放置往往是放在骨质最好、最稳定的部位,因此在一定程度可以忽视髋臼前倾角,此时可使用股骨前倾可调节假体,通过调节股骨侧假体的前倾角,从而使联合前倾角在合理的范围。
术中判断联合前倾角方法:髋关节复位后,伸髋0°,屈膝90°,大腿与地面平行,从头侧观察,内旋大腿使股骨假体颈与髋臼杯假体平面垂直(股骨头假体边缘与内衬边缘平行,股骨头假体前部和后部外露面积相等),此时小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髋关节内旋的角度)即为联合前倾角髋关节复位后,伸髋0°,屈膝90°,大腿与地面平行,从头侧观察,内旋大腿使股骨假体颈与髋臼杯假体平面垂直(股骨头假体边缘与内衬边缘平行,股骨头假体前部和后部外露面积相等),此时小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髋关节内旋的角度)即为联合前倾角。(见下图) 髋臼前倾角:对于正常发育患者来说,手术时髋臼前倾的定位一般术者在摆好合适的体位后根据磨挫多准合适的外展和前倾。有时术者会参考髋臼横韧带的位置调整前倾,在骨质增生不明显的患者也可参照患者髋臼本身的骨性解剖位置调整前倾角。 股骨侧前倾角:对于使用生物型假体置换的患者而言,通常患者股骨侧前倾角可调节范围不大(除非使用组配式假体),术中判断股骨侧假体前倾的方法为,膝关节屈曲90度,患者的小腿垂直天花板,已使患者的股骨髁连线平行于地面,此时股骨侧假体与地面水平线的夹角为股骨侧前倾角。(下图) |
|
来自: sufirewall > 《我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