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砚秋∣斯人已逝,往事不可寻

 廿氏春秋 2015-05-05



程砚秋

他最独特,艺独特。独特到你听了一句,就会牢牢记住。

生前享有盛名,死后流传最广……

他有出世、超脱、归隐、耕读、虚无倾向以及浓浓悲情。两个方面相互矛盾,彼此纠缠,中国文人气质和精神追求,水乳交融般地统一到他的身上……



颇见功力《红拂传》---





如今舞台上已不多见的《红拂传》,是程砚秋1923年创排的剧目。红拂的双剑仿佛撩拨起一段往事,那时节,程砚秋风华正茂。


《红拂传》首演当天,京城大雪难行,许多戏院门可罗雀,纷纷回戏,唯有华乐戏园门口车水马龙。程砚秋饰演的红拂唱做繁重,手舞双剑,寒光夺人的眼睛——程砚秋用的是一对真剑,并把武术中剑术的套路融入其中。


真剑起舞,没有扎实的功力是做不到的。程砚秋6岁时,一纸“关书”写给荣蝶仙为徒,开始梨园生涯。荣蝶仙要求苛刻且脾气暴躁,动辄打骂,程砚秋被荣蝶仙毒打而在腿上留下了许多血块,不过,荣蝶仙为程砚秋打下坚实的基本功,这也是不能讳言的。


据说,有一次程砚秋喝得酩酊大醉后演出《红拂传》,唱念做打竟毫无纰漏。


《红拂传》让许多观众记住了程砚秋的名号,程砚秋1923年赴沪演戏34出,《红拂传》是唯一一出演了7次的戏。



一炮而红《玉堂春》---





程砚秋的戏码安排非常讲究,常常是综合考虑了剧本、观众、市场等因素后决定的。这一切,由罗瘿公一手操持。


罗瘿公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文士,厌弃官场、流连戏园,1917年以700银元把程砚秋从荣蝶仙处赎出,不仅为程砚秋广延名师,更教他识字读书、作诗临帖,为他写戏、排戏。


日后程砚秋追忆前尘,不禁感慨:“程有今日,罗居首功。”




程砚秋1922年第一次闯上海,罗瘿公安排以《玉堂春》打炮,结果一炮而红,甚至有顾曲家说:“玉霜唱过《玉堂春》之后,以后无论何人必不敢在上海再唱。”


程砚秋与《玉堂春》有特别的缘分,他给梨园名宿果湘林留下极佳的第一印象也是凭借这出戏。后来,果湘林把女儿果素瑛嫁给了程砚秋。



另起炉灶《碧玉簪》---





罗瘿公之于程砚秋,正如齐如山之于梅兰芳。可惜天命不佑,1924年,罗瘿公留下绝笔《青霜剑》即撒手人寰,带给程砚秋沉重的打击。


许多人等着看程砚秋的笑话,以为罗瘿公不在了,程砚秋也“必死无疑”。就连罗瘿公的朋友金仲荪亲自编剧的《碧玉簪》,也被一手培育出四大名旦的“通天教主”王瑶卿鄙视。


程砚秋自小经历的苦难练就了他坚忍的个性。他把自己关在书房数月,独立设计唱腔、身段、音乐,构思每一个细节。终于,1924年12月14日,《碧玉簪》在三庆园首演,大获成功。




金仲荪又为程砚秋写了很多戏,还把当时各报刊对程砚秋的评论文章编辑出版,取名《霜杰集》。《霜杰集》中收录了一篇麟声所写的《文姬归汉序》,是从《黄报》上找到的。


这位麟声也与程砚秋成了朋友,并在若干年后创作了大名鼎鼎的《锁麟囊》——是的,麟声就是翁偶虹。



登峰造极《锁麟囊》---





年逾而立的程砚秋已经对自己的艺术园地有了整体设计,他深感自己创造的程派艺术以演悲剧见长,应当有一出出色的喜剧才更完整。于是,《锁麟囊》应运而生。


1939年的一天,程砚秋找来翁偶虹,拿出焦循的《剧说》,卷三上记载着一段“赠囊”故事,这个故事就是《锁麟囊》的原型。


1942年9月,程砚秋因不向日寇低头,不得不与他的《锁麟囊》一起,衔恨隐居北京青龙桥,在艺术上最成熟的年华里,中断了粉墨生涯。




(来源:中国昆曲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