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15春拍 | 普契尼与《天后颂》手稿

 山茶的流芳地 2015-05-05

贾科莫·普契尼(1858年11月22日——1924 年11月29日)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歌剧大师。他的歌剧作品《托斯卡》、《波希米亚人》、《蝴蝶夫人》等等,一直都是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经典曲目。中国嘉德2015春拍“名人手迹 签名收藏”专场中,有一件珍贵的普契尼早期《天后颂》手稿登场,颇为难得。



普契尼


普契尼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祖父与父亲都是作曲家与音乐家。他18岁就创作了一部交响前奏曲,并且对歌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80年,普契尼获得了王后奖学金,并且在米兰音乐学院开始他的作曲学习。他的老师彭切利十分赞赏他的音乐天分,经常鼓励他要勤奋练习。


1882年是普契尼在米兰音乐学院学习的第二学年。经过刻苦的学习,他再次获得了极为出色的成绩。1882年夏天,普契尼写出了第一部出色的习作《A大调交响前奏曲》。这部作品十分传统,鲜见普契尼自己的风格,充斥了学院派的色彩。作为对比,他在同时期创作的,在他义务功课之外的其他小品却十分鲜活清新,比如几首弦乐四重奏,以及几首歌曲。但在1882年底,普契尼的生活陷入困境,因为他的奖学金与家庭资助已然到期。寒冷的冬季到来,他急需钱购买取暖的煤炭,最后还是他的舅舅慷慨地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圣母像


不得不提到的是,恰好是这个时期(1882年底)年轻的普契尼第一次接触到了歌剧大师瓦格纳的作品。作为学生的普契尼与他当时的同窗挚友马斯卡尼(同时期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歌剧《乡村骑士》的作者)一同出资购买了瓦格纳的帕斯法尔(Parsifal)的谱子,并且一同进行了学习。


这个时期的普契尼对音乐充满热情,对自己的创作能力也十分自信。正如在1882年自己的乐谱本上留下的一段半开玩笑的自述中写道:“贾科莫· 普契尼,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出生在卢卡。人们可以肯定地把他称为是著名的博凯里尼(18 世纪著名意大利音乐家,也是出生于卢卡)的继承者。普契尼俊朗而极为聪慧。他完全掌握了意大利艺术的精华。而这正与阿尔卑斯上那边的瓦格纳遥相呼应!”也是在这个时期,在他与家人的信笺中,透露出了自己想创作歌剧的想法。


1882年底到83年中,年轻的普契尼选择一连创作四首由吉斯兰佐尼(Antoniio Ghislanzoni,1824-1893)作词的歌曲。当时的吉斯兰佐尼是米兰艺术界的显赫人物,他是著名的歌手、倍大提琴手、歌剧编剧和音乐记者,并且通过著名歌剧《阿依达》的编剧而名声大噪。年轻的普契尼通过他的老师的介绍,与吉斯兰佐尼相结识。在如此集中的时间创作四首小型歌曲的动机是什么?音乐学家们分析也许是为了能够便于出版。







普契尼《天后颂》乐谱手稿


这四首歌曲分别是:《愁绪》(Melanconia),《天后颂》( Salve Regina),《爱的故事》(Storiella d’a more),《致死亡》(Ad una Morta!)。均是为人声与钢琴而作。这是他第二次对艺术歌曲这种形式的尝试之作。这四首歌曲,第一首与第四首只是未完成的片段。《天后颂》当时并未发表,而第三首则作为普契尼第一首作品被出版。


天后颂的歌词是拉丁文写成的:

Salve, salve del ciel regina

Madre degli infelici

Stella del mar divin

Stella del mar dall'immortal fulgor.

Tu accoglie benedici

d'ogni sventura il pianto

d'un guardo

Tu fai santo

ogni terreno amor.


这首短曲一开头遵循了格里各安圣唱的传统曲调。随后,年轻的普契尼展现出了他对旋律完美的驾驭能力。这首曲子旋律优雅而又流畅,和声清新质朴。用极为细腻和委婉方式表现了对天后真挚地赞美。不仅仅保存了教堂音乐庄重圣洁的传统,又显露出19世纪晚期艺术歌曲中的浪漫主义情怀。特别普契尼之后歌剧中的唱腔风格已在此可见一斑。其中的一些片段,被他之后被用在他的第一部歌剧《女妖》(Le villi) 中。


到目前为止, 音乐研究界对于1882年普契尼的资料保存甚少。关于此手稿的研究也尚未开展过。因此在此之前无法确认本曲的具体创作时间。只能猜测在1883年前后,也无法确认是否有普契尼亲笔的签名。而在此手稿首页,可以清楚看到右下角标注了6.11.1882 的字样,另外还有普契尼的亲笔签名,所以非常具有收藏价值与学术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