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资深编辑高考前的“唠叨”,你别烦(上)

 mxb08 2015-05-05

学了这么多,学了这么久,这些都记牢了吗?理解了吗?

 

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lgx}表示函数y=lgx的定义域;{y|y=lgx}表示函数y=lgx的值域;{(x,y)|y=lgx}表示函数y=lgx的图像上的点集。

 

3.遇到A∩B=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或B=。同样,在应用条件A∪B=B?A∩B=A?A?B时,不要忽略A=的情况。

 

4.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2n、2n-1、2n-1、2n-2。

 

5.注重数形结合在集合问题中的应用,利用列举法时常借助Venn图解题,利用描述法时常借助数轴来运算,求解时要特别注意端点值。

 

6.“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而“命题p的否定”即非p,只是否定命题p的结论。

 

7.在否定条件或结论时,应把“且”改成“或”、“或”改成“且”。

 

8.要弄清先后顺序:“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是指由B能推出A,且由A不能推出B;而“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指由A能推出B,且由B不能推出A。

 

9.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特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如“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b都是奇数”。求参数范围时,常与补集思想联合应用,即体现了正难则反思想。

 

10.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真假相反”。

 

11.函数是数集到数集的映射,作为一个映射,就必须满足映射的条件,只能一对一或者多对一,不能一对多。

 

12.求函数的定义域,关键是依据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有意义来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组)求解,如开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一定是非负数;对数式中的真数是正数;列不等式时,应列出所有的不等式,不应遗漏.对抽象函数,只要对应关系相同,括号里整体的取值范围就完全相同。

 

13.用换元法求解析式时,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即函数的定义域问题。

 

14.分段函数是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分别用不同的式子来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它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

 

15.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要注意定义域(若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有时还要对函数式化简整理,但必须注意使定义域不受影响。

 

16.弄清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

(2)若f(x)为偶函数,则f(-x)=f(x)=f(|x|)。

(3)若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中含有0,则必有f(0)=0。

(4)“f(0)=0”是“f(x)为奇函数”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7.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能用符号“∪”和“或”连接,,单调区间必须是“区间”,而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代替。

 

18.求函数的最值(值域)常用的方法。

(1)单调性法:适合于已知或能判断单调性的函数。

(2)图像法:适合于已知或易作出图像的函数。

(3)基本不等式法:特别适合于分式结构或两元的函数。

(4)导数法:适合于可导函数。

(5)换元法:特别要注意新元的范围。

(6)分离常数法:适合于一次分式。

(7)有界函数法:适用于含有指数、对数函数或正弦、余弦函数的式子。

无论用什么方法求最值,都要考查“等号”是否成立,特别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法时,并且要优先考虑定义域。

 

19.函数图像的几种常见变换。

(1)平移变换:左右平移——“左加右减”(注意是针对x而言);上下平移——“上加下减”。

(2)翻折变换:f(x)→|f(x)|;f(x)→f(|x|)。

(3)对称变换:①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②函数y=f(x)与y=-f(-x)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③函数y=f(x)与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0 (y轴)对称,函数y=f(x)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0(x轴)对称。

 

20.有关函数周期的几种情况必须熟记。

(1)若f(x)=f(x+a)(a>0),则T=a是f(x)的一个周期;

(2)若f(x+a)= (f(x)≠0)或f(x+a)=-f(x),则T=2a是f(x)的一个周期。

 

21.二次函数问题。

(1)处理二次函数问题时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f(x)=ax2+bx+c(a≠0);

②顶点式:f(x)=a(x-h)2+k(a≠0);

③零点式:f(x)=a(x-x1)(x-x2)(a≠0)。

(3)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先观察二次项系数,Δ与0的关系,对称轴与区间的关系及有穷区间端点函数值的符号,再根据上述特征画出草图。

注意: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函数或不等式,要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0的情形.

 

22.函数与方程问题。

(1)对于函数y=f(x),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事实上,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

(2)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曲线,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此时这个c就是方程f(x)=0的根。反之不成立。

 

23.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那么f(x)在该区间内为增函数;如果<0,那么f(x)在该区间内为减函数;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0,那么f(x)在该区间内为常数。

注意:如果已知f(x)为减函数求字母的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0恒成立,但要验证是否恒等于0,对于增函数亦如此。

 

24.导数为0的点并不一定是极值点。如函数f(x)=x3=0,但x=0不是极值点。

 

25.(1)α的终边与θ的终边相同?α=θ+2kπ(k∈Z),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角,P(x,y)是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0,那么sinα=,cosα=,tanα=(x≠0)。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的位置无关。

 

26.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五点法作图(一个最高点,一个最低点)。

(2)对称轴:函数y=sinx的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x=kπ+(k∈Z),函数y=cosx的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x=kπ(k∈Z);对称中心:函数y=sin x的图像的对称中心为点(kπ,0)(k∈Z),函数y=cosx的图像的对称中心为点(k∈Z),函数y=tanx的图像的对称中心为点(k∈Z)。

(3)单调区间:函数y=sin 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Z),单调递减区间为(k∈Z);函数y=cos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Z),单调递减区间为[2kπ,π+2kπ] (k∈Z);函数y=tan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Z)。

(4)周期性与奇偶性。

函数y=sin 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为奇函数;函数y=cos 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为偶函数;函数y=tan x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为奇函数。

易错警示:求y=Asin(ωx+φ)的单调区间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

(1)不注意ω的符号,把单调性弄反,或把区间左右的值弄反。

(2)忘掉写+2kπ或+kπ等,或忘掉写k∈Z。

(3)书写单调区间时,错把弧度和角度混在一起.如[0,90°]应写为

 

27.在三角恒等变换中,应注意常见的拆角、拼角技巧。如α=(α+β)-β,2α=(α+β)+(α-β),α=[(α+β)+(α-β)],α+=(α+β)- ,α+-

 

28.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a∶b∶c=sin A∶sin B∶sin C;sin A=,sin B=,sin C=;a=2Rsin A,b=2Rsin B,c=2RsinC。已知三角形两边及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在△ABC中,A>B?sinA>sinB。

(2)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cosA=等。常利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形状。

 

29.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a=(x1,y1),b=(x2,y2),且b≠0,则ab?ba?x1y2-x2y1=0;ab (a≠0)?a·b=0?x1x2+y1y2=0。

0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平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否则有质的不同。

 

30.向量的数量积。

a=(x1,y1),b=(x2,y2),θ是向量ab的夹角,则|a|2=a2=a·aa·b=|a||b|cosθ=x1x2+y1y2,cosθ=,a在b上的投影为|a|cos〈a,b〉。

注意:〈a,b〉为锐角?a·b>0且a、b不同向;〈a,b〉为直角?a·b=0且a、b≠0;〈a,b〉为钝角?a·b<0且a、b不反向。

易错警示:投影不是“影”,投影是一个实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31.当a·b=0时,a⊥b不一定成立;当a⊥b时,a·b=0;由a·b=c·b不能得到a=c;(a·b) ·c与a·(b·c)不一定相等,(a·b) ·c与c平行,而a·(b·c)与a平行。

 

32.(1)?P为△ABC的重心。

(2)?P为△ABC的垂心。

(3)向量λ (λ≠0)所在直线过△ABC的内心。

(4)?P为△ABC的外心。

 

3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1+a2+a3+…+an,则an=由Sn求an时,易忽略n=1时的情况。

 

34.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an+1-an=d(d为常数),或an+1-an=an-an-1(n≥2)。

(2)等差数列的通项:an=a1+(n-1)d或an=am+(n-m)d。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Sn=na1+

(4)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dn+a1-d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前n项和Sn= na1+=n2+(a1-)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②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常数列。

③当m+n=p+q时,有am+an=ap+aq。特别地,当m+n=2p时,有am+an=2ap

④Sn,S2n-Sn,S3n-S2n成等差数列。

 

35.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1)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q(q为常数),其中q≠0,an≠0,或(n≥2)。

(2)等比数列的通项:an=a1qn-1或an=amqn-m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当q=1时,Sn=na1;当q≠1时,Sn=

易错警示:由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q是否为1,再由q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不能判断公比q是否为1时,要对q分q=1和q≠1两种情形进行讨论。

(4)等比中项:若a,A,b成等比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任何两数a、b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且有两个,即±

 (5)等比数列的性质。

当m+n=p+q时,有am·an=ap·aq。特别地,当m+n=2p时,有am·an=a。

 

36、数列求和的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法等。数列求和时要明确:项数、通项,并注意根据通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

 

37.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直接用不等式表示。

 

38.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一个数或同时除以一个数,必须讨论这个数的正负。

 

39.基本不等式: (a、b>0)。

(1)推广:(a、b均为正数)。

(2)用法:已知x、y都是正数,有以下结论。

①若积xy是定值p,则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

②若和x+y是定值s,则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s2

易错警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验证“一正、二定、三相等”。

 

40.解线性规划问题时,要注意边界的虚实;注意目标函数中y的系数的正负;注意最优整数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