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大造假手法,赝品真面目无处可遁

 一起分享快乐56 2015-05-06


  当前,收藏市场中,赝品造假一直都是最难解决的弊端。随着古玩收藏市场的日益火爆,各种造假手法也层出不穷,对于爱好收藏的朋友来说,慧眼识真品至关重要。下面,笔者为藏友们揭秘几种造假手法,希望对大家收藏有所帮助。

  首先,砚台是文房四宝之重要部分,其中最好的要数'歙砚',绝迹于宋朝。真正的'歙砚',在宋朝时也供不应求,如今所谓'歙砚'多为砚商推出的伪品。砚商常常使用石质雕刻成荷花、犀牛、龟等形状,非常好看,虽不是真品,但常常也卖出了大价钱。要识别假烟台,首先要了解砚台制作材料,一般多采用'象端石'来作假,如深青石的'洁石',内呈深紫色或樱红色,触感细润,与'端砚'很相像,但不适于研墨。因此藏友只需从砚台材质即可分辨出真假。


  其次是鸡血石。为了在石头中表现出'血色',造假者常常用土漆往普通昌化石中'焊'成的。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可以在一块普通石章上涂上硫化汞,晾干再涂,再晾干,使其血色稍有层次,然后放在透明的树脂里浸渍,晾干后再用细水砂打磨即成,其血色跟真的没什么两样,极难辨别。

  再次,印石在文物古玩市场普遍常见,其中,浙江青山出的田黄、田白,几十元钱一方的低价,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也不难见到。对于印石的造假,常见方法上用寿山石在杏干水中煮一整天,再放到火上烤,边烤边用国画颜料中的藤黄去擦,寿山石就这样变成了'田黄'。田白比较造假,省事的不过用漂白粉揉擦而已,或是将伪料用漂白粉膏液封存一段时日后取出。懂行的不用摸,一看便知真伪。

  还有俑像。假俑像多以石俑、陶俑、瓦俑居多,造假者只需在新做出来的俑像上洒上硝酸、盐酸,形成了'剥蚀';再用颜料同偶像煮,使其染上'土色';还得用松烟火熏上一层'烟苔';最后在太阳下曝晒,一段时间后,“秦始皇”兵马俑就出现了。

  最后是秦汉瓦当。历史上存留下来的瓦当本来就少,加上真品不断损失,稀缺让瓦当市场价格极高。赝品瓦当相对粗糙多孔,真品由于质地细密而时代悠久,会发出清悦的声响,仿者声音发闷。同时,新出土的秦汉瓦当带有浓厚的土味,而新仿者则无。

  市场上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通过掌握这些造假手段的原理,辨别出藏品中的赝品,让自己在投资中真正获利。

  更多钱币、金银纪念币、邮票等收藏资讯、价格行情欢迎登陆www.airmb.com查看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