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生物学科中易错点真多,如何避开陷阱,摆脱易错呢? 生物学科《高考状元纠错笔记》收集多位高考状元平时秘不外传的错题本精华,让你享受他们的成功经验。最具训练价值的易错试题、经典解法提炼、易错原因剖析、规律和方法总结、易错易混点拨……助你跳出陷阱、取得高分!
易错点 【典例】(2012·安徽卷)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错因分析
解析 状元纠错 1.物质跨膜层数的计算 每层膜包括2层磷脂分子,如果通过一层膜就是2层磷脂分子,而穿过一个细胞就必须穿过2层膜,4层磷脂分子,注意不要犯穿过一个细胞就是穿过一层膜的错误。若是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时,则穿过膜的层数为0。 2. 对物质跨膜运输与非跨膜运输的理解 很多考生对物质跨膜运输与非跨膜运输的理解不到位,导致解题时频频出错,掌握以下知识可有效规避此类陷阱。(1)以胞吞和胞吐形式运输时,物质并没有跨膜,即物质没有从膜的一侧穿过磷脂双分子层到膜的另一侧。胞吞和胞吐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2)胞吞和胞吐是一些不能穿过细胞膜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3)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非跨膜运输(胞吞与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肠衣等)。能否通过半透膜往往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生物膜,由于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形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当细胞死亡时,细胞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相同点:都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都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不同点:只要分子的直径比半透膜的孔径小,就能通过半透膜;而对选择透过性膜来说,即便是小分子,只要不是细胞所要选择吸收的,也不能通过。因此可以这样说,选择透过性膜是功能完善的一类半透膜。
状元笔记 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综合比较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②细胞膜上运输物质的载体和数量。(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①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②能量,凡是能够影响能量供应的因素也都影响主动运输的速度,如温度、氧气浓度等。
【即时巩固】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曲线中方式a表示自由扩散,方式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故抑制细胞呼吸对主动运输有影响,对自由扩散没有影响。答案: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