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阳笔墨,动合自然——陈淳《白阳山诗》

 鸿墨轩3dec 2015-05-06

白阳笔墨,动合自然——陈淳《白阳山诗》


(陈淳《白阳山诗》) 

  释文:岁癸卯有事於白阳山,往来得诗数首。何处问通津,行游及暮春。相依不具姓,同止即为隣。细雨青灯夕,无心 

  明。行草。陈淳书。纸本。高29.6厘米,宽393.5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陈淳《白阳山诗》) 

  释文:岁癸卯有事於白阳山,往来得诗数首。何处问通津,行游及暮春。相依不具姓,同止即为隣。细雨青灯夕,无心 

  明。行草。陈淳书。纸本。高29.6厘米,宽393.5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陈淳《白阳山诗》) 

  释文:窅窅横塘路,非为汗漫游。人家依岸侧,山色在船头。擧目多新第,经心只旧丘。孰知衰老日,独往更艇俦。 

  陈淳此卷书自作五言诗十四首。笔法远师米芾,近取文、祝,痛快淋漓,灵动劲媚。 

  

(陈淳《白阳山诗》) 

  释文:山居无事,漫理旧稿。案上得此素卷,因录数诗于上,以请教于大方云。甲辰春日白阳山人陈道复。 

  款署甲辰(1544年)春日,是他辞世前几个月所书,老笔沉雄,未见衰朽之气。 

  

    

(陈淳《白阳山诗》局部) 

  对于陈淳的书法,莫是龙评价称:“圆润清劲,动合自然,无纤亳刻意做作,遂能成家。今吴中祝京兆(允明)、王贡士(宠)二先生而下,辄首举征君(陈淳),即文太史(徵明)当屈北面,非过论也。盖太史法度有余而天趣不足,征君笔趣骨力与元章(米芾)仅一尘隔耳”。确实,文徵明的字太理性,陈淳则烂漫多了。 

(陈淳《松石萱花图》) 

  陈淳(1483-1544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自号白阳山人,诸生。擅长写意花卉,代表了明中期水墨花卉的新格调。其书法,正书受业于文徽明,行书出入杨凝式、米芾,林藻。

(陈淳《秋江清光图》) 

  陈淳幼年天资颖异,凡经学、古文、诗词、书法,无不精研通晓。在绘画上也极具天赋,下笔不凡。文徵明每谈到他,总是笑言:“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其实他正是从文徵明那里学得了文人画的笔墨、意境,更重要的是学问与气质。他在吴门派花卉的基础上,自出机杼,将草书笔意融入写意画中,开创了大写意花卉画的新风貌。陈淳与稍迟于他的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对其后四百余年绘画史有极大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