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射科医生:关注影像背后的细节

 渐近故乡时 2015-05-06

放射科医生到底是怎么样一门行当呢?现在,带你们看看他们一天的工作。

来源:衢州日报


  在外人眼里,放射科医生不像临床医生要直接接触病人,只是操作下机器,看下片子然后写报告,工作就完成了,地位似乎也没有临床医生高,是一个“吃辐射”的行当。上周五,记者在衢化医院放射科,跟着副主任医师王晓玲工作了一天,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上班时间确定


下班时间待定


  早上7点半,衢化医院放射科全体医务人员已集中在办公室,准备每日的疑难读片。王晓玲说,科室近30人,每人轮流读片、交流学习,这是每天开工前的惯例,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


  8点半,第一位预约来做核磁共振的病人到了,大家各就各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技师接到病人,摆好位置,随后回操作室给病人扫描。诊断医生则坐在旁边把关,随后出诊断报告单。


  “对于门诊病人,我们要求一小时出报告单,住院的病人要是不方便,我们就去病房拍。”王晓玲坦言,别看科室将近30人,还是忙不过来,每天拍CT的有一百多人,拍普通平片的有六十几人,做核磁共振的病人每天都预约到晚上9点,这还不包括急诊病人。


  “只要病人有要求,我们无条件满足,这是我们科室的要求。”对于中午与晚上连轴转不休息的工作时间,王晓玲早已习惯,许多病人在下班时间打电话约核磁共振,她总是笑笑说:“你来吧,我们这儿一直都有人。”


  放射科原则上是下午5点下班,可翻开预约本,每天都做到晚上9点。下班时间到了,后面还有十几位病人等着拍片。“当天的病人必须全部做完,不然就会影响到病人就医的进程,所以可以说放射科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王晓玲说。


  采访当天,放射科有台机器坏了,王晓玲比谁都着急,忙前忙后联系修理工,生怕耽误了病人的检查。


  王晓玲对记者说,前不久半夜2点接到急诊电话,一位病人胸痛,怀疑是夹层动脉瘤,必须做血管的增强CT。“这种情况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病人的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的诊断报告与临床的处理方案息息相关,怎么能在我们这个环节掉链子呢?”


放射科三道关


层层把关每个细节


  病人眼里的放射科医生工作很轻松,隔着玻璃动动嘴皮指挥病人该怎么做,再看着屏幕打打报告即可。可实际上从扫描到出报告,整个过程需要层层把关。


  一位要检查女性泌乳素的患者刚走进来准备做胸部检查,就被王晓玲给拦下了。“检查泌乳素不是查胸而是查垂体,得重新开个单子,不然查不到你真正的病兆。”她耐心为患者解释道。王晓玲对记者说,诊断医生要把的第一道关,就是看病人要检查的目的与部位是否相符。


  第二道关则是技术关了。放射科的作业是一幅幅影像、一张张片子。图片的质量,包括密度、空间、时间、黑白度、分辨率、清晰度都是需要把关的。“我们的片子拿到上级医院都被认可,因为我们追求每个细节,把每张片子做到最好,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王晓玲说。


  最后一道关就是跟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病史,所以我们不止是简单写个报告。“王晓玲表示,检查申请单一般较简单,并不能完全体现病人的情况,还得多询问临床病史,许多复查的病患还得拿老片比较,看看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


  王晓玲还负责科室的病例追踪,挑出疑难片子里的不典型病例,过半个月随访、总结。下班前,她给一位之前在本院手术的患者打了电话,询问他是否好转和病理结果,随后详细的记录下来。


  放射科,虽然是临床诊断的辅助学科,但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普通人眼里的乱码、黑白照,在放射科医生眼里就是生动的病理,记者顿时觉得他们很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