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

 白水清风 2015-05-07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任何一个朝代的官方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商朝甲骨文用的是民间俗体字,甲骨文之父——夏篆,则是夏朝的官方文字,夏篆之前还有仓颉大篆,仓颉大篆的提法,不是马氏的凭空杜撰,而是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

 {1}《吕氏春秋》:“史皇作书,仓颉氏也”,又云:“仓颉造大篆”。
秦丞相李斯曰:“上古作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能译。今删略繁者,取其合体,参为小篆。”李斯所说的上古作大篆,是指距秦三千年的黄帝时代,仓颉创造的大篆,而非说五、六百年前的史籀所作的籀文15篇,李斯秦小篆是根据仓颉古文{即仓颉大篆}省改而成,籀文当时称为复篆。

 

(唐)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

一、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

二、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用颁行时令。

三、黄帝史苍颉写鸟迹为文,作篆书。

{3}清乾隆《延庆州志》载:“王次仲,性能窥测造化,变通无穷,隐上谷居庸山中,不为禄仕。上古仓颉观鸟跡创出大篆书,历代用之,然其文繁复,难以学习。”  

{4}《说文·叙》开篇就讲文字的发展:“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

唐孔颖违说:“科斗书,古文也,所谓仓颉本体,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识,是古人所为,故名‘古文’。……古文者,仓颉旧体,周世所用之文字。”(《尚书·序》)

段玉裁说:“凡言古文,皆仓颉所作古文。”(《说文解字注》古文“式”下)。

{5}[说文]

古文一。凡言古文者。謂倉頡所作古文也。

{6}《正义》:“古文者,仓颉旧体,周世所用之文字

尚书正义》:“自仓颉以至周宣,皆仓颉之体,未闻其异。”

{7}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到了周宣王的太史籀整理出大篆十五篇,籀文同古文有了差异。(不过古文尚在通行,)直到(春秋末年)孔子写六经,左丘明着《左传》都还在使用古文;古文的形体、意义仍为学者们所通晓。

{8}张怀瓘《书断》全文  古文:按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仓颉仿象是也。

{9} 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甄丰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又汉艺文志史籀十五篇,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公,凡九十字,秦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又汉文帝主遵严延年并工史书是也。秦楚书惟易与史篇得全吕氏春秋云,仓颉造大篆,非也,若仓颉造大篆,则置古文何地。所谓籀篆,盖其子孙是也,史籀即大篆祖也。

郑杓、刘有定在《衍极并注》一书中指出:“

曰复篆,亦籀所作,因大篆而重复之,其法类夏篆。。。”这里郑杓刘有定肯定史籀作复篆,在此之前有大篆,有夏篆。史籀所作复篆,“因大篆而重复之”这里的大篆,显然是指仓颉大篆,因为“其法类夏篆”,夏篆也来自仓颉大篆。后来仓颉大篆哪去了?

《尚书正义》:“自仓颉以至今,字体虽变,此本皆同,古今不易也。自仓颉以至周宣,皆仓颉之体,未闻其异。字有六义,其文至于三代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代典籍,古文绝矣。”原来上古的仓颉大篆、夏篆都被独夫民贼秦始皇焚书坑儒毁了。到了许慎写【说文解字】时,只见到史籀的籀文15篇的残缺断简,许慎连商周甲骨文、金文,很少见到,故称史籀的复篆为大篆,致使许慎以后,人们将错就错,一直错到今天,今天的学界从不提也不相信仓颉大篆和夏篆。现代古文字学者认为:“夏篆,传说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称也。从考古实物来看,尚未发现确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则必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会夏篆之说,凡此种种,皆依托之伪说。”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因为长期以来,现代的学者都以甲骨文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商朝武丁以前的文字尚未发现,近年来,田野考古在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被当成了夏代文字,还有专家进行了破译,就像山东昌乐骨刻文一样,被专家当成甲骨文的前身,汉字的源头一样对待,实际上它们作为一种刻划符号,只是一种符号而已,与文字不搭界,并不是汉字的前身。直到今天,古文字界不知道汉字是怎么来的?是谁造的?是什么时候造出来的,因此才闹出如此滑稽的事情,并不奇怪。

篆者,引也。启功先生经过考证,指出“引”就是“画线,画道”,篆引即是指画出匀净、圆转而庄严的线条。……我们今天所称的篆引,就是用毛笔来画出匀净圆转的线条。
近代学者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夏篆,简言之,就是夏朝的官方文字,这种文字成熟,规范,工整,美观,统一,与商朝的甲骨文——民间俗体字,大相径庭,商朝甲骨文的风格,方角,瘦硬,远不如夏篆线条圆润,修长,规矩,商朝甲骨文异体字繁多,写法随意,无拘无束,自然天成,妙趣横生。夏篆,工整,规范,线条圆润,美观。两者之间,相差悬殊,夏篆显得成熟,进步,商朝甲骨文反倒显得比夏篆还原始还落后,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落差,根本原因就在于夏朝的文明程度要高于游牧民族的商人,夏人人多,商人人少,夏人以龙为图腾,商人以燕子为图腾,夏人就是中国之人,以农耕为主,轻视商人,不管两者有多大差异,两者都源于一个节点,源于黄帝家族,源于黄帝文字,在文化文明上是一脉相承,不管有多大差异,总归万变不离其宗,历史总要向前发展。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商朝甲骨文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马贺山:夏朝文字的特点——夏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