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决策——别舍不得扔掉鸡肋

 立业有方 2015-05-07

根据John Hammond、Ralph Keeney和Howard Raiffa所做的研究,一般人在做决定时都容易陷入心理陷阱

往往我们会遭遇固守成规的陷阱,这种情况可以解释为反正事情只要照旧做,没有特别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去改变。但如果一个现有资源的分配完全是资源的浪费,我们还要维持现状吗?

IBM前副总裁叙述这一理论时,有一个例子,而这个例子在她的《决策思维》中同样有所体现,她说:“我在东京住过七年。去东京的成田机场可以坐火车或坐汽车。如果坐汽车去成田机场,在距机场几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个关卡,乘客会被检查护照。但是,必须有护照才能去机场吗?如果只是去接人也一定要有护照吗?不是要出境时才需要检查护照吗?还没有进机场就检查护照,这关卡有什么用?虽然检察员做的非常客气,没让旅客感觉被骚扰,但我还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终于有位同事告诉我,在建造成田机场时,因为需要征收附近的农用地,再加上交通流量增大,农民觉得有噪声,就极力反对,并有些抗议行为,甚至发生过一次暴动。于是政府就设了一个关卡,在建设期间,没有工作证件的人不准进入这个范围。但是,机场建好后,那个关卡并没有撤掉。所以现在改为检查护照,因为总要找个理由来维持这个已经存在的关卡。”

事实上,不需要护照也能进入成田机场,如果你真的说没有护照或没带护照,检查员也会让你过去,不可能叫你下车。所以这完全是一个存在多时,却没有作用、浪费资源的关卡。但是,既然国家有这项资源和预算,又没有人抗议,就这样继续浪费资源,这就是固守成规的陷阱

再比如,一个项目进行得不好,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可是既然都已经投入了一些资源,就这样放弃会不甘心,所以就硬着头皮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金,想把它做好,这就是一个为顾惜已支付成本而增加更多成本的陷阱。如果这个项目已经做得不成功,需要有一个正确、客观的分析时,就不要去找那些当初赞成这个决定的人来分析,因为他们都跳不出这个陷阱,他们一定会说再多投一点钱,多一点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

很多陷阱都是互相关联的,常常在我们陷入顾惜已支付成本的陷阱时,我们也会去收集一些证据,来肯定自己的决定。肯定证据的陷阱指的就是,我们心中对某个决定已经有了一个倾向,于是就去收集各种肯定那个倾向的证据,对于逆向的、反对的证据就故意忽略或轻视,而对于肯定我们的倾向的证据就特别注意。有人会为日本成田机场外检查护照的关卡找各种理由,譬如提醒旅客别忘记带护照,或是出于安全考虑,等等。这些都是肯定证据的陷阱,因为我们心中已经认定日本人这样做不会没有理由。

有一类决策陷阱及其容易捕捉到失足者,比如,你在深圳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接到家乡同学的电话,说他的公司最近调他到深圳工作,他下个月就要带着妻儿来了,请你帮他在你家附近租套房子。你接到电话后,非常热心,立刻在你家附近做了大量调查,你去看了至少10套出租的房子,比较之下,向他推荐了三套,你甚至带了数码相机拍了很多照片传给他,请他选定后你就帮忙去交订金。表面上看,你是很够交情的朋友。

实际上,这里有一个框架的陷阱。当初你的同学说,请你在你家附近帮忙租一套房子,这就是一个框架,你就在这个框架里面忙来忙去。其实,如果你真是一位好朋友的话,应当先来探索这个框架的正确性,也就是对你同学来说在你家附近租房子到底是不是合适?你可以先问他几个问题:同学来深圳工作是在哪一区?离你家有多远?他的孩子几岁?要上什么学校?他来深圳要待多久?是永久性的还是暂时性的?否则,他们一家大小搬来,住在你家附近后才发现,每天上班路上要花一个小时,这个区域的小学又不好,因为租约错过了买房的耗时间……到时候他反而会归罪于你当初不为他着想。

有时候,老板交代工作,往往因为一句没有多加解释的话,员工就被局限在一个框架里面跳不出来,没有花心思或者不敢去探索一下,老板给出的这个框架本身是否正确,当然也就做不出最好的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