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说明

 科课118 2015-05-07
 

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

   1、何为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为了科学地安排考试内容,应采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对即将命制的试卷进行科学规划(命制试题规划表)。最常用的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之间的关联表(重中之重),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见下表),其中一维反映教材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

   2、其它较常见的双向细目表还有:

        ⑴ . 反映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⑵.反映考查内容与考查目标、题型分数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⑶.反映题型和难度、检测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⑷.反映题型和难度、检测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分别展示相关表格,不需要展开讲解)   

   3、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4、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分五个步骤完成):

    ⑴.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列出考查内容)。

    ⑵.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列出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此点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没有定式)。

    ⑶.列出各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的程度和应具备的能力)。

    ⑷.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⑸.审查各考查内容(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对制作双向细目表程序的解释(解释时,一定要参考“201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双向细目表”,根据表格讲解):

   ⑴.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

    任何学科的检测,都是针对该学科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检测哪些知识内容,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把考核内容先筛选出来,然后再进行构筑。

    *.罗列考查内容,首先应落实主观性试题,一定要明确考查几种类型的主观性试题,每种类型的试题共考查几道题,每道题共考查多少个知识点(历史学科应当为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等),然后再确定客观性试题,一定要明确共考查多少道试题(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具体占多少道试题(历史学科应当为单项选择题),其目的在于保证一种均衡,兼顾考试内容的覆盖面(查缺补漏),同时也能避免试题的重复。

   ⑵.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应根据检测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①主观性试题各自的比重;②主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③客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这个百分比,既是教学时间、教学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检测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一定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由考试内容所决定,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历史学科的划分特点及风格,不能完全成为其它学科效仿的蓝本)。

   ⑶.列出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在确定各部分内容权重的基础上(在明确各部分内容分数比例的基础上),应明确各考核内容的认知能力目标(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特点,对三级不同目标合理权重。一般情况下,一个考核知识点对应一种能力目标。

   ⑷.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在想要检测的知识内容和其应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所对应的格子内,根据相应权重分配各考查点的实际分数值。

   ⑸.审查各考查内容(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教材内容

学习结果

(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

试卷

题型

试卷

范围

考试内容(要点)

考试目标

(能力)

分值

所占

比列

分值

合计

难易

程度

 

 

 

 

 

 

 

 

 

 

 

 

 

 

 

 

 

 

 

 

 

 

 

 

 

 

 

 

 

 

 

 

 

 

 

 

 

 

 

 

 

 

 

 

 

 

 

 

 

 

 

 

 

 

 

 

 

 

 

 

 

 

 

 

 

 

 

 

 

 

 

 

 

 

 

 

 

 

 

 

 

 

 

 

 

 

 

 

 

 

 

 

 

 

 

 

 

 

 

 

 

 

    审查包括两个方面:①审查各级认知能力目标(识记、理解、运用等)所占百分比的分配是否合理;②审查各知识内容及各单元内容所占百分比是否合理。

  二O一O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双向细目表

   5、总括——科学制作双向细目表(制作双向细目表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⑴.教师命题必须以双向细目表为依据(命制试题的具体规划表,命制试题如果不进

行先期的规划,试题的科学性、有效性、规范性无从谈起)。    

        ⑵.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标准、教材具有一致性(不要超纲)。在编制双向细目表时,应当在对教材透彻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制定(不要超范围),以确保分类合理、比例恰当。

        ⑶.制作双向细目表确定考查内容所占的比重(分数比例),主要依据是:各知识单元的教学时数的比重;各知识单元在整个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考试目标要求的重视程度。(一句话,就是应该放在重点内容的考核上) 

        ⑷.将要考核的知识内容的选择,范围应该覆盖教材的全部内容(不太现实)或大部,题量以中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答完为限,并且应该尽量避免单纯考核记忆水平的题目。(注意覆盖面及题量,并且要侧重能力的测试)

        ⑸.制作双向细目表时,准备对学生进行考核的知识点,须按章节进行编排(顺序及一致性的问题),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必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双向细目表中涉及到多少个知识点,试卷中也只能涉及到这些知识点),并且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张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考核目标。

        ⑹.制作双向细目表时,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试题的题目类型。例如,历史科可以选择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等,并且应明确每一部分占多少个题目。这样,就能较好地掌握不同的试题所需的答题时间,进而确定考试试题的总数。  一份试卷中客观性试题(历史科应为单项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历史科应为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的搭配应合理,而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所占分值之比一般保持在37或者46为好。  

        ⑺.双向细目表中反映学生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目标)这部分应采用识记理解运用等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如果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识记、理解、运用三个目标分类对应的试题所占分值的比例一般控制在60:30:10(易:中:难),因课程性质不同,可作适当的调整,但其调整范围应控制在10%左右。

        ⑻.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考试目标项目(识记、理解、运用)后面对应的各行中,应填写各考核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不能简单的划“∨”,也不能填写题号。

三、试题的命制(分八个部分)

 ★.先理解几个名词:       

        信度——简单地说,就是指针对考试结果有多大的可信程度。考试信度越高,说明考试的结果越可信,考试成绩越能代表学生个人的真实水平,考试分数的误差越小。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很多(身体状况与否、心情与否、试题超纲与否以及其它意外情况等),要想保证考试有较高的信度,首先试题所考查的内容一定是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内容,对于现在还没有被确定的内容或者说有争议内容是不能作为命题依据的。 

        效度——指的是考试的有效性程度,即考试在多大程度上测评到命题者所想要测评的目标(考试是否达到预定的目的,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

        区分度——区分度就是指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考生加以区分,区分度高的题目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反之,区分度低的题目不能对考生进行很好的鉴别,使得水平高和水平低的考生得分差不多。

        试题的难度——试题的难度就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可用试题的得分率来描述,反映的是学生掌握某项知识与技能的圆满程度,以及反映教师在这项知识与技能上的教学效果。

(一)试题的题型:

        题型就是呈现考试要求的形式,题型和学科目标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不同类型试题在考查不同能力要求上具有不同的功能,题型由学科考核的目的决定。

1、客观性试题:

       由学生自己从命题者已提供的若干个答案中(一般是四个备选答案)选择正确(最佳)或错误答案的试题,这类试题目前在历史学科中主要体现为单项选择题(有现成的四项答案,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项)。

        解释:客观性试题是鉴别力最好的试题形式,在相当程度上它能有效地考核学生各种层次的能力,可以从学生不同的错误答案中,诊断出学生学习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进行及时地补救。

        客观性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评分客观准确、阅卷记分经济、误差小等优点。

2、主观性试题:

       由学生自己提供答案的试题(无现成的答案,学生自己组织答案完成题干要求),这类试题目前在历史学科中主要体现为材料解析题、探究题(如论述、分析、评述、概括等)。此类试题主要特征是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在评卷时主要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

        解释:一些主观性试题,都能较系统地考查出考生某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能考查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起到客观性试题无法取代的作用。

(二)题型的选择 

试卷

题型

试卷

范围

考试内容(要点)

考试目标

(能力)

所占

比列

分值

合计

难易

程度

《南京条约》的内容

 

 

2

16%

40%

10

2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2

 

 

新四军的抗日活动

 

 

2

 

 

国民党政权的跨台

 

 

2

 

 

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开创性举措

 

 

2

 

 

古埃及文明

 

 

2

24%

1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权利法案》

 

 

2

 

 

巴黎公社革命

 

 

2

 

 

慕尼黑阴谋

 

 

2

 

 

美国南北战争的史实

 

 

2

 

 

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

 

 

近代科技成就

 

 

2

 

 

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原因

 

 

2

14%

30%

8

18

 

 

孙中山、华盛顿的主要活动及作用

 

 

4

 

 

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

 

 

2

 

 

戊戌变法及大化改新

 

 

2

16%

10

 

 

日本右翼势力和人民对待战争的两种不同态度

 

 

4

 

 

中日友好交流的事实

 

 

2

 

 

青少年对中日关系发展应有的态度

 

 

2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典型事件

 

 

3

15%

30%

9

18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结果及启示

 

 

3

 

 

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进程

 

 

2

 

 

中国近代化的新起点

 

 

1

 

 

两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

 

 

2

15%

9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经济格局所呈现出的特点

 

 

4

 

 

当今世界的地区冲突

 

 

1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目前的历史学科检测试卷(含中考),主要采用主客观结构的形式进行合理配置(思品、地理学科也应如此),以发挥不同题型的检测功能,达到考试目的。

        解释:客观性试题(单项选择题)有利于控制评卷误差,提高试卷内容的覆盖率,但缺点是具有猜测现象。

        解释:主观性试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及高层次的能力,但缺点是评卷误差不易控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