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过敏药的潜力分析

 长沙7喜 2015-05-08

多年来。由于国内医院从事过敏性疾病专科门诊较少,不少医生和患者对过敏性疾病了解不多,导致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纠结。2013年后,很多三甲医院也都在陆续成立变态反应科,改变了现状。抗组胺类药物成为治疗和缓解过敏性疾病主要药物。(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皮炎,包括药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划痕征、皮肤瘙痒、红斑、风团,过敏性鼻炎等)


◆需求是市场永动力
  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报告披露,全球有30%~40%的普通人被过敏症状所困惑。尤其是生活在沿海或高寒地区的人群,有数亿人患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哮喘,且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需要重点研究和防治的3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大气环境的恶化及春天花粉的干扰,变态反应疾病日益凸显,常见的皮肤红肿、瘙痒、斑疹及呼吸系统多种过敏性炎症疾病多有发生。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普通人群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数据,但总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上基本一致。
  近年来,随着大气环境污染、冬春季节沙尘暴、雾霾的影响,以及花粉过敏症的高居不下,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北方局部城市。
  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22城市样本医院抗组胺主要用药已有30个品种,用药总金额已达到5.29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6.24%,2009年~2013年五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6.50%。其畅销品种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等前5强用药金额占据了抗过敏市场的近1/2。


◆社区当家药物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是无中枢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
  我国卫生部1991年已批准西替利嗪进入中国市场,是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品种,主要剂型有口服片剂、胶囊、分散片、口腔崩解片、糖浆、口服溶液和滴剂。迄今为止,CFDA已批准63张西替利嗪生产批文, 17家生产药,44家生产制剂。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由于价格下调和招标竞标影响,用药金额表现下降的趋势,但是用药数量表现出逐年增长态势。

西替利嗪的升级品左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的化学结构可以拆分为左旋体和右旋体两种对称的结构,如同人的左右手,这种结构特征称之为手性特征,所以说,西替利嗪是手性药物。具备这种特征的化学药物还有氧氟沙星美沙芬、奥硝唑等等。

研究证明,左旋西替利嗪具有抗过敏的药理性质,右旋西替利嗪没有药理作用,而且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左西替利嗪是通过定向合成的方法,单独合成左旋西替利嗪,因此剂量减半(不含无效的右旋体成份),最大程度的避免不良反应。

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除疗效提高,副作用减少外,更大的优势则是操作空间,在抗组胺药里排前。另2014年左西替利嗪进入了国家低价药,一旦各地低价药政策成型后,将大规模在社区和等级医院取缔西替利嗪,有望成为社区新的当家药物,目前CFDA已批准11个生产批文,多为片剂剂型,其中左西替利嗪胶囊为独家剂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