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说,在家庭里,每个家庭成员都遵守自己的道德规范,家道就正了;而家道正,国也就安定了。 三国时期的陆绩对此卦进一步解释说:“圣人教从家始,家正则天下化之。”认为家庭教育搞好了,家道正,整个国家也就安定了。 司马光为进一步说明家庭教育和国家、社会的关系,又详细引述了《礼记·大学》篇里对于“家庭”、“国家”、“天下”这三者关系的论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那么,为什么说“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呢? 司马光又继续引述《礼记·大学》篇的论述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这里是说,之所以说“治国必先齐其家”,是由于“齐家”的中心问题或基本措施就是教育家人,教育好全家成员。能教育好全家成员,便可以推而广之,影响和教育全国的人。事实上,连家里人都教育不好的人,是不会教育好其他的人的。掌握权力的士大夫之所以能教化全国的人,首先是由于他们教育家人有方。 司马光对家庭教育重要社会意义的认识,继承了我国古代历来从“治国”、“化乎天下”的高度来认识家庭教育重大意义的根本观点。家庭教育必须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出发,同时,家庭教育也必须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服务。尽管在《礼记》里宣扬的这种观点,有其鲜明的阶级性,完全是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 司马光能用这种理论作指导,阐述“齐家”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把“齐家”和家庭教育当做一个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对待,而不仅仅是视为一家一户的私事,这一点是很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他比颜之推又前进了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