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缪斯的女儿(秦剑)_今日文艺报_新浪博客2012年4月27日 你在《书法体悟》里写道: “虚实抱背千般巧,破立养拙生仙道。有形无象通心宇,神情幻化任逍遥。” ![]() ![]()
著名狂草书法家樱馨先生, 双手狂草书法家—樱馨—教育—视频高清在线观看-优酷樱馨女士,原名张敬瑜,字雅韵,号悟圆居主,江苏无锡人。先后担任樱馨草书研究院院长,中国老干部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老将军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毛体书法协会常务理事,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英国诗书画学会顾问,大中华艺术家协会顾问。 人物简介樱馨女士,原名张敬瑜,字雅韵,号悟圆居主,江苏无锡人。现为中国书法家,中国流艺术家,国家高级美术师,著名书画家、艺术家。 折叠编辑本段任职樱馨草书研究院院长 中国老干部书画院执行院长 中国老将军书画院执行院长 中国毛体书法协会常务理事 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 英国诗书画学会顾问 大中华艺术家协会顾问 折叠编辑本段获奖与收藏2010年获上海世博会"中国当代女性双手狂草书法家"金奖。 2010年书法作品被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民族魂》选刊。 2010年与沈鹏、欧阳中石共同出版《当代艺坛最具影响力三人行》书法集。 2011年作品被毛泽东纪念馆收藏。 2011年作品被。 2011年草书作品被《美术中国》选刊。 2011年草书作品被《当代艺术大家之墨宝》选刊。 2011年草书作品被《翰墨中华--名人名家走进台湾》选刊。 2011年草书作品被《光爱之家》特刊。 2011年草书作品被《世界艺术家》选刊。 2011年与刘大为、张海合集《当代书画艺坛风云人物三大家》,作为中国书画研讨会专刊。 2011年与林岫等共同出版《巾帼书艺.九大女书法家》一书。 2011年草书作品被《画界》选刊。 2012年草书作品被《感知中国 .印尼行》特刊。 2012年草书作品入选《大中华艺术家瑰宝》一书。 2012年被世界佛道研究院聘为书画大师。 2012年获"双手交替完成最长的草书书法作品"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折叠编辑本段书法点评樱馨书法艺术--其笔法:中锋走笔,亦疾亦涩,线条瘦劲优美,其结体:敧侧多姿而不失平衡和谐,合理变形而不失法度;运笔秀逸而不失豪放;笔势连绵呼应,一气贯通;章法疏密有致,自然流畅。每笔、每画、每字、每行犹如跳动的音符,贯穿于整幅作品之中,融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美于一体,意蕴生动,神采飞扬,英姿超迈,有着明显的节奏韵律感和鲜活的生命意蕴。 欧阳中石先生评价其书法艺术:"仿古人而不泥古人,成现代一派,新颖、亮丽、脱俗"。 沈鹏先生赞其书法艺术:"墨迹干净,笔法精妙有力,舞动丹青,气势非凡,融入了一定的韵味"。 书魂·画趣 --樱馨书画作品赏析 宋玉成(鲁美、著名书画评论家) 翻弄艺术史册时,或许你会发现,总有一些大家似乎是专门为艺术而生的,看到樱馨的狂草作品,樱馨就给我这样一种印象。 当你欣赏樱馨书法作品,尤其是狂草作品时,自然会想到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位著名狂草大家及作品,在不经意之间就会将樱馨的狂草作品穿插于其中以辨其分量。 今天所称的草书始于汉代,开始为"章草", 汉末的张芝减免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划印迹,字之间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草书)。唐代的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进一步狂放起来,笔势连绵回绕、飞扬,字形变化多端,故而产生了"狂草",因此张旭、怀素被称为"狂草"之祖。狂草书法被创立以来历代有许多尝试和变法者,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被《海岳书评》评价为"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也有许多书家偶一为之。对狂草书持之以恒、达到痴狂程度的尚属少见。 狂者,凤仪天下 伏传同/文 对于武后的故事几乎耳熟能详,她的经历、她的气魄、她的野心,以及她在中国历史上所不可取代的位置。 然,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上,斟酌数来,能够在那一卷厚重的羊皮纸上留有痕迹的女性实在是少之又少。 这固然是由时代的烙印所铸就,但,女性自我胸襟的无法释怀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当初逢樱馨女士的时候,确实大大的惊诧了一番。 樱为姿态馨为神 樱是一种姿态,我一直是如此理解的,而馨,则是一种心境。 因姿态唯美所以飘零而下,其动态万千,恍惚于虚实之间,非幻非实,似幻似实,阴阳流转,相得映彰。这不恰恰是书法之形变无穷的详尽描写么? 因品格傲挺所以馨香弥漫,其神归一,问道时我心坦荡,求道时我心至诚,得道时我心恒不动。这不恰恰是追求书法至高境界时的心境么? 于是,从名字,我已读懂她的"执"。 用她自己的话来讲:我樱馨天生就是为书法而生的! 樱馨,原名张敬瑜,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学龄前由外祖母和外祖父看护。其外祖父原为当地小有名气之书法家,细数其渊源,乃北宋杨家将之后裔。清末,其家族曾现一女杨令茀,此女为樱馨外祖父之姑母,乃为当朝御用画家,曾为皇帝画像。后清末乱,杨令茀赴美避乱,不得归,郁郁寡欢,至死仍念故国,将所有家财捐于大陆。 樱馨说,让自己接触书法的启蒙老师是外祖父,因为外祖父闲来无事喜欢自斟自饮,舞文弄墨。两三岁时,外祖父就经常将自己抱入怀中,手把手教自己写字。虽然那时自己什么都不懂,但毕竟对于笔墨的接触是比较早的,由此,种下了一个缘。 而谈及书法精神上的导师,樱馨非常自豪的讲述其外高祖姑杨令茀的故事。她说,自己之所以能走上书法的道路,并能够在这条路上一直坚持走下来,外高祖姑的影响功不可没。正是因为从小听闻外高祖姑的种种作为,使得樱馨在很小的时候,心中就种下了无法磨灭的心愿:长达后成为像外高祖姑一样伟大的书画家! 故事(樱馨述) 十几年前,我回老家无锡,二姨拿出一本她去美国带回来的画《翠微嶂》,其署名为杨令茀。于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仔细鉴赏,一段她自述的文字让我肃然起敬:"我应邀去德国参加了一次联合画展,开幕那天,希特勒也穿着黑斗篷参加了,经人介绍,他买了我那张唯一的画--两只鹌鹑在竹叶下的一块岩石上争斗,我还在画角上写了首诗,在离开赴美的途中,我翻译成英文寄给了希特勒--《TO THE WARLORDS》(致战争贩子)。" 樱馨很激动的表示,一个中国女子,在那个时代,为追求和平,居然敢捋老虎的胡须,这种精神和气魄令人钦佩。更为难得是,杨令茀那种对于家国的情怀,她生前就立下遗嘱,将一生辛苦收集的珍贵文物、书画和玉器合计130多件捐献给祖国。这些藏品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和无锡博物馆。 樱馨面容肃穆的对我说:那一刻,我寻到了书法的"魂"! 刚柔并济显阴阳 研习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技艺的铸就到底有多难。但,每个研习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是书法艺术道路上绕不过的那道坎。我国一位资深书画史学文化研究专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书法家,如果对于草书一无所知,那他一辈子也找不到北"。 草书是书法里最难的技艺之一。因为草书首先讲究一个"变"字,看似一挥而就的书法,其实需要做到细致入微的变化;其次,草书对于书者精神意志的要求非常之高,它需要书者在处理变化的同时还要保持住气韵的连贯性,完成书法需要一气呵成,这等于说要"一心二用";最后,草书的精髓在神,或者可以说,真正的书法,其灵魂都在书外。书法,只是其"术",而"道"的东西,在书者的心间。 古往今来,书法之大家何其多?但草书集大成者,唯张旭、怀素二人矣。 狂草,要狂出其气概来,更要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一种平衡,一种对于天的感悟、对于人的理解。一言概论,谓之曰:道法天成,成自然。 樱馨觉得自己已经初步摸索到了书法至高境界的门槛:阴阳。 樱馨说,书法的最高境界必然是阴阳流转,虚实合一,相互变换又相得映彰的。俱往矣,古代先贤中,书法之大家诸多,但书法之至家、大师却甚少。归其根本原因,皆在于阴阳失调也。 中国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书法亦然。马宗霍的《书林藻鉴》中所记载,上起轩辕氏,下止清末,中国古代历史上收录史籍的书法家共有2817位,但女性书法家仅有45位,占总量的0.15%,以5000年中华历史为计量,约2年出一位名书法家,约111年才出一位女性书法家。 樱馨不明白,为什么古代的书法美学取向,一定要以"男"为主,以"雄浑笔挺"为审美情趣。柔美娇媚、清新雅丽、细腻丰富、执着博爱,这些都是女子与生俱来的素质,如果将这些性格上的特质融入到书法创作中,势必会别有一番风味。而当一个女子在上述的性状特征外,又学会坚强和有担当的话,这个女子所写的书法必然是"阴阳调和"、"刚柔并济"的。 我们都知道,过刚易折,而至刚者化柔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太极拳里,也常常说道:以柔克刚。也就是说,柔里通常包含比刚更多的一些元素。只有包含刚性里所拥有的特质,又超出于刚的,方能谈之曰:克。 而多出的这部分,便是女性天生拥有的--母性。 因此,樱馨认为,其实女性相比于男性更适合从事艺术工作,因为她们天生拥有一颗细腻的感受世界的心。只是几千年来的封建男权社会将她们的求"艺"之心给压制了,迫使她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相夫教子"之上了。 诗中寻得神外天 评论樱馨的狂草,从小品到长卷,风格似乎是一直变化的,但其中又不缺乏个性中的共性,那种一脉相承的气韵从未失却。 欣赏她的作品,远看如行云流水,气势磅礴,近看,则如曲径通幽,变化多端。细品其笔法,虽形式纵横肆意却神韵内敛润泽,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也蕴含了她对于"书道"近乎偏执的追逐。 当然,能写出如此磅礴,如此张弛有度的书法作品,与她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必不可分的。 樱馨觉得书法的成就,功在字外。书者,书得更多的是精神,是感悟,是意志,是对于"道"的探索。 于是,她舍弃了各种的应酬和交际,舍弃了可能成名的各种机会和场合,毅然投注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涉猎中。因为她觉得自己对于"书道"的感悟还远远不够,过早的投诸于市场只会泯灭掉自己对于书法的坚持,失却那种"虔诚"的"热爱",而沦为一个书匠。 在这个"闭关"的过程里,樱馨阅读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以及传统文化经典,从老庄之道到孔孟之道,从《易经》到《史记》再到《二十四史》。樱馨对于传统文化的涉猎越来越广,内心对于传统文化的脉络也越来越清晰。她发现一个问题,古人把"诗、书、画"中"诗"排在第一位,为何?经过大量的阅读和思索,以及对于诗歌的创作,樱馨渐有所悟--原来诗歌是可以跨越时空的。 樱馨领悟到,好的诗篇必然是"神理流于两间,天地供其一目"的,因为诗人的视角是非常独特的。例如李白的"碧松梢外挂青天",眼前的松梢挂着以白云悠悠为背景的遥远蓝天,这已经不是平面的物象表达,而是移远就近,跨越空间了。 樱馨觉得诗人眼中的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空间感随着时间而有了节奏,并音乐化了。诗境创造了一个艺术空间,然后将时间的节奏渗入其中,最终将森罗万象影印在太虚的大背景上,从而使境界丰富中透有空灵,深远中又有着切身的感受。 这种远近、虚实之道,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幻化之道,被樱馨很好的应用到了书法创作中。 于是,我们发现,樱馨的书法中既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是故,她已对"阴阳"之道了然于心。 大音 墨线无言有大音,鸿飞雪舞恋人欣。 千金难觅情一动,醉素张颠魂系今。 画里觅得意深远 古人常说:书画同源。为了寻找其"源",樱馨也专门拿出时间来练习国画,临摹大量名家的作品。 她最初从人物画入手,仔细体味每个画中人物的内心,自己观察这种由心灵活动所反射出的神态:或是一抹满怀相思的期待,或是一腔对深远追寻的渴望……她细细品味其奥妙,为何画家能将这种形神兼备的感受捕捉的如此完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习和亲身实践,樱馨忽然感觉到,画家原来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捕捉第一现状转化为第二现状的瞬间"动态"。这种"动"使得原本死板的东西瞬间有了生命。 有了生命,也就有了画作表象背后的无限意味。樱馨尝试着将这种"动"赋予在自己"静"的书法上。 "一下子就活了!"她兴奋地说。 而除了解决动静的问题外,樱馨特别注意处理"留白"。中国传统书画,最高深,最不可捉摸的,不在于其画上的东西,而在于其留存的白。 "留白"的过程是一个布局的过程,这一点跟建筑设计有些相像。书者,画者,必须得在行笔之前,将想要表述的东西烂记于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胸有成竹"。如此,方能使得所呈现出的艺术作品在空间分布、虚实结合上错落有致、搭配合理。 经过一些列的反思与沉淀,樱馨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为高深的境界--明心见性。她认识到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虚空才是万物生命的真正本源。高明的书画家,正是采用"形离神合"的方法,视宇宙本身为一大的生命体,以"审美"为媒介引领我们进入其精神世界,感受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于是,观者感同身受。而这,也就是所谓的意境深远,气韵源远流长。 乾坤路有日月照 知行合一乃是道。 仅仅读书,闭门造车,求得的不是真正的"道",是伪"道"。道法天,道法地,道法自然。真正的感受需要到大自然中才能够寻得到。 为此,樱馨提前离职10年,踏上了"践行"之路。10年里,樱馨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结识了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中有官员、有商人、有农民,有学者、有诗人、有工艺家。樱馨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到了大量的创作的养分,更加深了对于人间百态、人情冷暖的感悟。 她有时甚至觉得,人生来似乎就是为了经历苦难的。在这种不断的经历挫折和困苦的过程中,内心得到锤炼,最终达到"如如不动真我"的境界。 生活中,很多看似普普通通的人,其实都有着自己的"道"。他们对于生活,对于生命都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樱馨说,他们是生活中的智者,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人生的哲学。 樱馨说,其实每一个有着自己坚持的人的内心里,都有着这样的一盏灯长明,只是大家寻找的东西不同而已。如自己,一种追寻的便是"书魂"。 每个人生命的最终,都将会有一个永恒的归宿的,那个归宿就是灵魂。而以书为镜,使她在每一刻都能良好的审视自己,不使得自己的"相"被红尘缩沾染,不使自己的"心"为尘埃所蒙蔽。 一砚墨,使她窥见了乾坤;一笔情,令她挥就出一个方圆。 一切,以书为镜。 书之镜 裁得万殊成一相,忘笔达情神游疆。 谁言书家惜点墨,造化出奇定圆方。 我以我心荐轩辕 辗转反侧,几十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细数过往,樱馨觉得,少时"做一个大名鼎鼎的女书法家"的梦想有点过于天真。 一路走来,其实自己早已经不再关注是否会成为名家、大家,而是全副身心的投入到寻求与古人相通之上。真正懂得草书,理解草书并得其神韵,必须了解古代的草书名家在创作草书作品时是带有怎样的感受。 樱馨自己发现,当目的变得单纯的时候,内心反而更趋向于平静,而气韵反而在此时能够得到更好的拿捏。她说,每当书到动情之处时,我都会打从内心里升腾起一种对于古代先贤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因为是他们创造出了这么伟大的艺术,也才让自己今天有机会能够继续学习和研究这门艺术。 "我对草书艺术的爱是赤诚的,此'诚'可鉴日月,可荐轩辕!"樱馨如此说道。 她闭目,手臂伸向前方,如同触摸一样心爱之物。 她告诉我,每次进行书法创作时,自己都会进入一种玄妙而空灵的境界,似乎跟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自己可以随时触摸到天边。 在这种状态下,她如同拥有了感性和理性两个自己:感性的自己控制气韵,理性的自己控制通篇的布局。而这两个自己同时出现的时候,自己并没有任何的不适感或者矛盾感。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吧,那两个自己也许就是掌握自己"阴阳平衡"的"阴神"和"阳神"吧。 樱馨表示自己无法说清这种奇异的感受,正如同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但有一点,她可以肯定的是,"诚"可入"道","书"可证"道"。起码自己是以书法来证明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的,并虔诚的继续在这条路上行进着。 玄思 知命更知书学高,悟得玄思奇峰娆。 另有仙仁暗引渡,铺石过河又见桥。 "别人,或许也会有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和探索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但这(《玄思》一诗歌)是我对于冥冥之中那个所在的一点理解。" 樱馨表示,自己深知所掌握的只是草书这门艺术的皮毛,以后要走的路还非常远,依然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摸索,去寻求,去借鉴。要全面继承和弘扬草书艺术,不是单单靠哪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哪一代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代代的薪火相传才能发扬光大。而她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往前多走几步,并把这多走出的几步的感受,用草书艺术的形式给记录下来,留待后人去借鉴和发扬。 纪文民:观樱馨狂草有感潜心习得龙凤舞泼洒书香倾墨魂 樱馨(原名张敬瑜)女士是当代世界著名的女书法家,她的狂草,左右手兼攻,左手狂草更是堪称绝妙,具有豪放而不废婉约的鲜明特点,深得欧阳中石、沈鹏先生的赏识。2010年7月两位老先生主动提出与樱馨女士共同出版《当代艺坛最具影响力三人行》,指定由樱馨女士题写书名。观看樱馨女士的狂草创作,会把你带进一个挥毫落纸舞缤纷、正气弥漫天地间的精彩世界,产生一种崇高的美感,得到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观看樱馨女士的狂草创作,你会深深体会到一种挚爱之美!樱馨女士从六岁开始学习书法,四十多年从未间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其挚爱之情更深更浓,达到了痴于斯梦于斯的境地。因为她在深入研习祖国优美的汉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思想与情感的水库,里面蕴藏着我们祖先的大智大慧,保留了我们的祖先对宇宙精神和人生意义探寻的历史脚印,汉语言文字具有造形美、语音美和语意美等许多有别于世界其它民族语言的独特之美,她的心灵被强烈的震撼了,她深深地爱上了汉语言文字,被一种赤诚的民族自豪感所激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书法特别是狂草创作中来,因为狂草最能表达她心中的强烈情感!你看她创作时全身心投入的神情,会被她的骄傲、眷恋、痴迷和温暖的情绪所感染,那是她对祖国汉语言文字顶礼膜拜的真诚礼赞! 观看樱馨女士的狂草创作,你会深深体会到一种豪侠之美!樱馨女士身裁高挑,端庄贤淑,具有一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神情,是那种话语不多但内心很有定力的女性,这是她立志修行的结果。她是一位敢立大志的女性,她说“宇宙之大道是阴阳平衡,万事万物要想呈显其和谐之美必循其道。”“中国书法的殿堂不应只有男性,也应该达到阴阳平衡。”“我闯入这一殿堂是事实,也是使命,我愿引领更多的女性书法家步入这一殿堂,弘扬这一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是有这种巾帼不让须眉、敢与男儿比高低的大志向,让她在狂草创作时既保留了女性的婉约之美,也彰显着男儿的豪侠之气!她深入研究毛体书法,背诵毛泽东诗词,不断扩展着自己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以增强自己书法的大性情和大格局。她向自我挑战,既用右手写,也用左手写,逐渐达到了左右手一样的娴熟、甚至左手比右手的狂草更浑厚更秀润的化境!她在自己的《蜕变》一诗中自豪的写道:“金鸡五德志高远,涅槃炼狱数十年。添得彩凤双飞翼,生出法眼自在观。”看她创作时一会左手扶腰右手挥洒、一会儿右手扶腰左手挥洒的英姿,会让你想到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秋瑾击剑的飒爽豪情,想到中华儿女的奇志异趣! 观看樱馨女士的狂草创作,你会深深体会到一种诗情之美!在中国,诗书从来不分家。中国书法的线条,特别是狂草,那是诗情在宣纸上的游走和流动,那一点、一线、长撇、大捺,那字的大小错落、浓淡枯湿,无不是书家诗情的倾注和挥洒,无不彰显着中国诗词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之美。作为一位才情并茂的知识女性,樱馨女士熟读历代诗词名篇佳作,用心体悟,神会屈原、李白、辛弃疾、李清照等大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寻美之心。她写下了许多意境深远、韵味十足的诗篇,如她的《书法体悟》:“虚实抱背千般巧,破立养拙生仙道。有形无象通心宇,神情幻化任逍遥。”她的《大连创作间游》:“亲山不恋城头阁,渡海还游字里神。偶有灵犀无点墨,蘸些春水写痴心。”她的《响水湾漂流记》:“汀阻复石栏,船横怕水湍。才惊又遇险,急流不等闲。”等等。这些诗都饱含情思,简幽涵泓,能将人导入圣洁的境界,净化人的灵魂。她在草书创作中,最爱写的、写的最多的也是那些充满丰富情感的具有激励人向上奋进的诗词和箴言!她以诗言志,以情御笔,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击笔所成之书,若高山坠石、若千里阵云、若万岁枯藤、若劲弩筋节,行云流水、逸势奇状、气度宏大,神玄莫测,让你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我国历史上女性书法家的先行者、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演练《笔阵图》! 观看樱馨女士的狂草创作,你会深深体会到一种画意之美!在中国书画同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写意的民族,其画与书法一样,重在表情达意,以不似之似为最高境界,追求气韵生动传神。樱馨女士在攻坚狂草的同时,也倾注入绘画的研究习练,用绘画的审美来完善自已的书法创作之美。在严守草书创作规范的基础上,借鉴绘画创作的方法,认真研究所书写的每一个汉字的特点,研究字与行、行与篇的整体审美,用心处理远近虚实、大小错落的关系,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以达到整体上的和谐完美。你看她创作时仔细端量、认真审视的专注精神状态,一定会为她对每一幅作品高度负责、以求达到出神入画之境界的严格律已意志所感动! 观看樱馨女士的狂草创作,你会深深体会到一种舞蹈之美!樱馨女士对舞蹈的造诣很深,她热爱舞蹈、醉心舞蹈,这既有她个人性情的因素,更有她把舞蹈作为体悟书法之道的一种方法的原因。她在舞蹈的优美姿态中、气脉通畅中、精神愉悦中,体悟着书法与舞蹈的联系,寻找着让汉字能够优美飞舞的原素,把舞蹈的旋律之韵和造型之美贯注入书法创作之中。她立志要把大型舞蹈诗史《东方红》的动作之美,引入她的书法创作中来,努力创造出一个汉字舞蹈的《东方红》。你看她的狂草,特别是长篇巨幅,就颇有一股神龙腾霄、江河奔流的华夏之志,颇有一股高山流水的东方神韵! 观看樱馨女士的狂草创作,你会深深体会到一种音乐之美!音乐与书法有着亲密的联系。有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的确是这样的,书法与音乐都讲究节奏。音乐有演奏的高中低音,书法有落笔的重中轻力,音乐有张驰舒缓的旋律,书法有快慢急驻的动则,音乐有感情的起伏不平,书法有情绪的潮起潮落,音乐能在内心产生缤纷的视觉,书法能在眼前产生流动的线面,写书法就象演奏音乐,演奏音乐就象写书法,都是心灵的倾诉,都是感情在身手间的传达。樱馨女士酷爱音乐,经常在弹唱中享受着音乐的旋律之美,体悟着书法与音乐的相通之道。她写狂草就象演奏音乐一样陶醉,如同沉浸于《命运》、《星空》、《黄河大合唱》等经典名曲的旋律之中,进入到忘我的境界,动作优雅,仪态万方,随着节奏的变化,仿佛把自己也变成了不同的音乐符号,把身边的观者一同带进了一个天籁的世界! 总之,樱馨女士进行狂草创作,表达的是一位优秀的中华儿女,对汉语言文字之美的刻骨铭心的爱恋,是用诗情画意的线条对汉语言文字进行的神圣礼赞!她的狂草,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的线之美、力之美、色之美、光之美和造型之美。欧阳中石评其书法:“仿古人而不泥古人,成现代一派,新颖、亮丽、脱俗。”2010年8月,樱馨女士在上海世博会上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中国当代女性双手狂草书法家”金奖,这是世界对一个在文化艺术上肯负大责的优秀女性的褒奖!这是樱馨女士个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衷心祝愿樱馨女士在今后的书法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给我们带来更加不平凡的惊喜! 2011年4月17日于烟台010年7月参加文化部主办的“抗战65周年书画展”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被书法艺术前辈欧阳中石、沈鹏看中,欧阳中石评价其书法:“仿古人而不泥古人,成现代一派,新颖、亮丽、脱俗”。随即商定由欧阳中石、沈鹏、樱馨共同出版《当代艺坛最具影响力三人行》一书,指定由樱馨题写书名。 2、2010年8月在上海世博会上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中国当代女性双手狂草书法家”金奖。在坚攻书法之余,对诗词、歌舞造诣颇深,并兼国画,善画仕女图。作品多次获大奖,并被全国各地旅游景区、机关、企事业、个人及海内外诸多友人和收藏家收藏。 编辑:周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