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柳(Chui Liu)

 清雅共赏 2015-05-10
垂柳 Chui Liu】      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高达18m,胸径1m,树冠倒广卵形。小枝细长下垂,淡黄褐色。叶互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8~16cm,先端渐长尖,基部楔形,无毛或幼叶微有毛,具细锯齿,托叶披针形。雄蕊2,花丝分离,花药黄色,腺体2。雌花子房无柄,腺体1。花期3~4月;果熟期4~6月。目前选育的观赏品种很多如金丝垂柳无性系J1010、J1011、J842,垂爆109柳等。    
      产于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平原地区,华北、东北有栽培。垂直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是平原水边常见树种。亚洲、欧洲及美洲许多国家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潮湿深厚之酸性及中性土壤。较耐寒,特耐水湿,但亦能生于土层深厚之高燥地区。萌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15年生树高达13m,服径24cm。但某些虫害比较严重.寿命较短,树干易老化。30年后渐趋衰老。根系发达,对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并能吸收二氧化硫。  
      繁育方法:繁殖以扦插为主,也可用种子繁殖。  
    (1)扦插  
      于早春进行,选择生长快、无病虫害、姿态优美的雄株作为采条母株,剪取2~3年生粗壮枝条,截成15~17cm长作为插穗。株行距20×30cm,直插,插后充分浇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成活率极高。   
    (2)播种  
     垂柳播种繁殖,是一种常见的垂柳繁殖方法,成活率取决于播种前的充分准备。1.苗床的选择,苗床一定是要在地势高,排水通畅的地方,苗床位置一定要光照条件好,通风。2.苗地的精整,苗地的土壤一定要精整作细,垂柳苗地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千万不要选那些有虫害,植株枯死的苗地,幼苗种下去之前,切记要化学消毒。3.幼苗栽植之前,可使用化学催发剂朝根部喷喷,使其很快能够生长。4.化学防虫害.幼苗栽种时期,是幼苗抵抗力最弱使其,这样就需要对其进行加倍呵护,化学消毒不可避免。    

     垂柳是常用的行道树之一,要使垂柳长得又快又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水肥:植物生长需大量的水分、肥料,所以应勤施肥,多浇水,一般一年可长至2米左右。
     二、 修剪:垂柳在生长过程中,不容易控制,常常长弯,要使垂柳长直,关键在于修剪。
     1、插条的修剪:扦插时应除去插条的侧芽。
     2、一年生苗的修剪:一年生苗如果不到1米或形状不好,翌年早春应短截成10厘米左右,只留一个主枝,其余侧枝全部剪除。
     一年生苗长至2~3米时,不能剪除全部的侧枝,否则树就容易变弯。可以去除病枝或短截侧枝,使养分供给平衡,这样,树的侧枝虽然多,但树长直了。
     3、二年生苗的修剪:二年生苗可剪除下部的侧枝,上部的侧枝进行短截。
     三、手捏:因垂柳的树干较柔软,可以在弯处用力捏,久而久之,树就能长直。
     通过以上的管理措施,垂柳一般在3年内能长成3厘米粗、3米高的行道树
     病虫防治:病害主要有根朽病、腐烂病和溃疡病、叶斑病。虫害主要有柳树金花虫和蚜虫。 
   (1)根朽病  
     根朽病是严重危害柳树正常生长的根部病害。 
     防治方法:可分别在土壤中施用三唑酮、杀毒矾、三环唑、百菌清等可湿性粉剂,配合更换客土、设置隔离物等措施,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腐烂病和溃疡病  
     防治方法:发病较轻时,可在枝干病斑上,纵横相问0.5cm,割深达木质部的刀痕,然后喷涂15%苛性钠水溶液,或21:10~1:12的苏打水,或甲基托布津等。对于发病较重的植株要及时拔除。  
   (3)叶斑病  
     它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期为黑色斑点,后期病斑扩展连成片,干枯并着生黑色病原菌子实体。其病原菌柳生叶点霉,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和插穗传播,高温高湿发病严重,枝干和叶上有蚧虫危害更重。  
     防治方法:苗木种植不宜过密,以便通风降湿;及时清除大柳树下的萌条;4~7月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4)柳树金花虫和蚜虫 
     两者都是食叶性害虫。 
     防治方法:可在3月上中旬喷3~5次石硫合剂,4月上中旬喷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防治。盛夏季节可见少量的柳叶甲、瓢虫、尺底蓟马、卷叶虫等虫危害,可用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0.1%的溶液交替喷雾防治,每月防治1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