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兑易推演1

 幸运草wrh 2015-05-10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禹、伯益所作。大约出于周秦人的记载,不可信。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时期,著名地里风水学家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刘歆(最早编辑者):(约前53-前23)是西汉末古文经学家、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成帝时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其父总校群书。刘向死后,刘歆复任中垒校尉。哀帝即位,王莽荐举为侍中太史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继承父业,撰成《七略》,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曾建议为《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设立学官,遭今文博士的反对。因得罪执政大臣,出任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太守。王莽新政,累官至京兆尹,封红休侯、国师。地皇末(23),谋诛王莽,事泄自杀。明人辑有《刘子骏集》。刘歆上《山海经》表,约在汉哀帝建平年间(前6~前5)。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这个禹杀相柳的传说充满了神奇色彩,既可从文学或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古代民族部落之间的斗争。《山海经》中大量存在的这些神话传说,是今天我们研究原始宗教的难得材料。例如: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外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  
  
     在《山海经》的神话中,不仅可以看到巫师的活动,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经》中,存在着大量的神奇动物的记载,这些动物主要是鸟、兽、龙、蛇之类,它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些动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图腾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经》中的文字。“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国的图腾。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经》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又如《大荒西经》、《海内经》中记载了一个黄帝的谱系: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经》)这个谱系具有传奇色彩,具有神谱的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基本相同。 

    同时,《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关于天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有一些自然现象的记载尤其珍贵,这在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现在,许多学者均认为,《山海经》在这里记载的是北极地带半年为昼,半年为夜的极地现象,只不过是古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就用神话来解释。这种记载无疑是宝贵的科学资料。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大荒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又如《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两条记载,有人认为前者记载的是太阳黑子活动和北极的极地现象,后者记载的是极地附近的假日现象。此外,从《山海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对大地的探测活动。《海外东经》载:“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经》说:“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些记载,数字未必确实,但已反映出中国古人的探测活动。总而言之,《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地理学上的科学地位  

    正如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指出的那样:“《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据谭先生研究,《山经》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这些山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对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正确。这应该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宝贵资料。

    在《海经》中,记载了一些诸如结胸民、羽民国、厌火国、贯胸国、不死民、反舌国、三首国、长臂国、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长股国、一目国、大人国、君子国、无肠国、夸父国、黑齿国、玄股国等奇异的国家和民族,虽然这些国家和民族并非真有,只存在于传说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学和民族学价值。谭其骧又作《“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经》中丰富的河道资料,将《北山经》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条一条梳理,并加以排比,考证出一条最古的黄河故道。

    对文学的影响  

    神话乃文学之母。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就像《山海经》神话中所见的盘古与日月江海的关系。神话说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睛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毛发化为草木。盘古虽死,而日月江海、人间万物……都有盘古的影子。神话转换为其它文学形式以后,虽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话意义,神话却在做为文学中艺术性的冲击力量而活跃起来。(语见王着《神话与小说》)例如:先秦文学的南北两大代表:《诗经》与《楚辞》,都有古神话的痕迹,尤其是《楚辞》,保存极大量的古神话。《老子》、《庄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话而加以哲理化。《左传》、《史记》、《尚书》,则是吸取神话而加以历史化。《山海经》是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纪录,保留中国古神话最多的一部书,影响后世文学非常巨大。例:夸父的神话故事见载于《山海经》,而《淮南子》与《列子》书中也都有记载,皆据《山海经》而写就的。其后的《神异经》里那位在东南大荒的巨人朴父,由夸父、博父、朴父的音义来看,此朴父疑亦夸父演化而成的巨人。又据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所说:《列子·汤问篇》愚公移山的故事,是由夸父逐日神话演变而成,据「帝命氏二子负山」来看,夸娥极有可能是夸父演化来的。<中山经>姑媱之山的瑶草,是未出嫁而早死的帝女精魂化成的,演化为《庄子》里藐姑射山的绰约神女寓言。其后再化为宋玉<高唐赋>的巫山神女朝云。再化而为杜光庭《仙录书》中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瑶姬,再化而为曹雪芹《红楼梦》里的绛珠仙草林黛玉。《山海经》中北海海神变为风神的禺强即是《庄子》寓言的鲲鹏之变的根源。《庄子·应帝篇》“倏忽为浑沌凿七窍”则是来自<北山经>浑沌无面目的天山神灵。庄周梦蝴蝶的寓言则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灵感。屈原<天问>、<招魂>、<九歌>、<离骚>与《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多所雷同。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是句句源自于《山海经》。浪漫诗人李白具游仙思想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北风行>,甚至<清平调>……皆源于《山海经》神话。李贺诗对《山海经》神话亦多所运用。李商隐更是大量运用《山海经》神话象征、隐喻的个中翘楚。魏晋以降的小说:王宝的《搜神记》所志之怪,几乎是《山海经》神话的脱胎。唐传奇如《柳毅传》脱胎于《山海经》陵鱼(人鱼)的演化。宋名诗人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的祀歌:「骑龙白云乡、织锦裳的天孙、讴吟下招的巫阳」,都是直接源于<海内西经>的。    

    元剧《窦娥冤》、明小说《封神演义》、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莫不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一脉相承。     明吴承恩《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神、兽杂揉的形性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运用。李汝珍《镜花缘》的奇闻异事、四十一个神话国……则是海内外经远人异国的改写。例:女儿国、毛脸国分别是《山海经》的女子国、毛民国……    

    近代戏剧:《牛郎织女》、《白蛇传》、《嫦娥奔月》……莫不取材脱胎于《山海经》神话。

    古诗词、小说、戏曲……泛取《山海经》神话题材者所在都是,举不胜举。现代诗文也不乏以《山海经》神话入诗者:杨牧、余光中、郭沫若、覃子豪、吴瀛涛……在诗中,神话往往成为讽喻性的解说主题。    总之,《山海经》神话塑造了不少文学母题,神话与文学几乎是一体的两面,是象征的、想象的、朴野的、是叙事描绘的、是情感的、是富于生命力……的文学形式。《山海经》的古神话,比之于西洋神话,是嫌零碎、简陋。然而虽不是琳琅瑰奇的篇章,但仔细探究,竟是一块一块的璞玉美石,可誉为“中国文学的宝矿”。

    1、在上古时期,《山海经》原来是一部有图有文字的作品。现存版本中“山经”部分,还完全保留了图书解说形式。其“山经”部分的图书,是分有方位的。标题上的方位分布,是“东山经”、“西山经”、“南山经”、“北山经”、“中山经”。而在内文中,其方位的依次延续,却可能是一个圆周图。这就有可能符合“洛书”方位,或“河图”方位,甚至可能符合“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圆图方位。

    2、周代三易并存,记载于典籍。有“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并且按照三易,分别设立占卜官员。其中“归藏易”,又叫做“坤乾”或“坤乾易”,分明“归藏易”是以坤卦为第一卦,以乾卦为第八卦。依据这个思路,我们整理个三易形式便是:
周易: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关键是乾坤二卦,做首卦与最后一卦相对应。


归藏易:1坤...................8乾。关键是坤乾二卦,做首卦与最后一卦相对应。
连山易:1艮...................8兑。关键是艮兑二卦,做首卦与最后一卦相对应。

    3、《易经》八卦卦象中:艮为山;兑为泽,为海洋。《山海经》书名,经文名称,与“连山易”相符。不仅是经文名称相符,像《周易》八卦研究者首重乾坤二卦一样,《山海经》内文内容“山经”、“海经”,也与“连山易”应有的内容相符,与“连山易”研究者首重艮兑二卦的意义相符。

    4、《山海经》在内容上,由与《易经》卦爻辞内容相同的现象。比如“大荒经”中王亥的故事,与《易经》中旅、大壮、观、需等瓜,记载的是同一个历史人物与同一件事件。

    5、刘秀编辑《山海经》时,没有“大荒经”部分。“大荒经”部分是后人所补。“大荒经”应该不属于“山海易”(即连山易。或许“连山易”的名字,最初叫做“山海易”。像“归藏易”也叫做“坤乾易”一样)的内容,而属于“归藏易”的内容。“大荒”者,有土地的意思。应为后人见“大荒经”文义古朴,与《山海经》有联系,而爨缀与一起。

    6、《山海经》属于“山海易”、“大荒经”“归藏易”、《周易》三易内容混杂与一起的作品,三易过度演变痕迹明显。

 
  周  易: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关键是乾坤二卦,做首卦与最后一卦相对应。

    归藏易:1坤、2?、3?、4?、5?6?、7?、 8乾。关键是坤乾二卦,做首卦与最后一卦相对应。

     连山易:1艮、2?、3?、4?、5?、6?、7?、8兑。关键是艮兑二卦,做首卦与最后一卦相对应。

    我依据以上思路,分别绘制有“连山易64卦方圆图”、“归藏易64卦方圆图”。有兴趣的朋友,你也试一试?

    有人说:“我仅读过南怀谨老师的易经杂说。一直以为,周易并不是: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而是: 6乾、7兑、9离、3震、8巽、1坎、7艮、2坤。前者是宋代以后出现的先天八卦,也叫伏羲八卦数,后者才是周易的卦数,所谓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5居中,是邵康节把先天卦数用到后天八卦里(也就是周易)。所以,要说规律吗,周易首尾相对,也是离坎相对,不是乾坤对。”

    以上所说太对了。“一直以为,周易并不是: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是对的。是先天八卦。而是: 6乾、7兑、9离、3震、8巽、1坎、7艮、2坤——也是对的,是人们历来认为的后天八卦。但也有问题,正像您后面所讲,这实际上是洛书,是给洛书配卦。”

    是不是周易应该是的样子:归藏坤乾 ,之后周易乾坤呢。是不是说后天八卦,不是“周易”?

    那位先生又说:“我认为,周易始终不是乾坤啊!所谓的周易,就是周文王做的易。事实上,谁做的易就可以叫谁的名字。这个不重要。邵康节把先天八卦数引入后天八卦,是创造性的,用起来的确得心应手。但是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用。问题是的确先有周易的后天八卦,到宋朝才有先天八卦出来。后天八卦,周易卦在《说卦》早就有了‘帝出乎震,齐乎巽……’这就是后天八卦象,也是解释后天八卦的来由。到宋朝才有‘乾坤相对,水火相望……’先天八卦的说法。那么结论就是,周易画的就是后天八卦,后天八卦就是周易,是离坎相对的,没乾坤什么事。这里涉及我一直考虑的问题,易是理、象、数的学问,但是周易更偏重象,孔子更注重理,而除了河图、洛书、基本没有数什么事。河图、洛书说什么天数25、地数30,天地五十有五,但是大衍之数却是五十去一,取其四十九.。那么用蓍草计数,是为了起卦,起了卦看象,看爻辞等。我说的这些主要的意思是,这些都和八卦计数没什么关系。在术的这部分,我实在没看出来周易的数有什么用,河图洛书的数好像是解释了为什么用49根蓍草的原因。那么邵康节用的先天八卦数也无非是起卦方便,真要推出子午卯酉却也未必。但是奇怪的是,先天八卦数来记忆方圆图却是再好不过了,也是异数,或许邵康节正是发现了方圆图的秘密,才如此计数也说不定。”

    《周易》之所以叫“周易”,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周易》是周朝才有的文本,是由周王朝开创者文王、武王、周公完成的作品因此叫做“周易”。这个说法,比较有力。历代相传,现代人依然公认现有的《周易》文本形成时间,与周王朝开辟时间基本是同一时间。

    第二种说法,《周易》为什么叫“周易”,“周”表示圆,表示天,是易经八卦中乾卦的象征。这符合商代与周代之间的历史、信仰、宗教意识的变迁。商王朝时期,天命观念还不够强烈,商部落崇拜的是祖宗的灵魂对后世作祟所起的作用,以及大地上的山脉、河流的自然神,特别是后者。商部落这种习俗,可以从大量的殷墟甲骨文占卜文字中看出。到了周代,周部落重天命,而轻鬼神,赋予了天意人格神的意义,认为天、天命主宰一切。“天子”的观念也由此而来。

   
说《周易》的“周”字,是周圆为天的意思,是乾卦的意思,是乾卦做首卦的意思,还牵涉到易本身的发展、推演历史。

    易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易。《易传》中讲,易“不可为典要”,为什么?一方面我们认为,一部易经,十分了不起,是中华民族的第一经典,是诸子百家思想哲学之宗源,又为什么说它不可为典要?大约也就是说,易,本身也是在不断改变之中,它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文本,不是一字一词不可变动的圣经、佛典那样的作品。易,是一部适时而变的书,是一部适时而变的经典。

    易经,是一部永远没有完成的书,永远需要后人去续写,去翻开新的一页的书,去不断推演、演易的书。“演易”一词的重大意义,也许就在这里。易经的根本特色,也就在于:《易经》具有的自身也需要不断变易性。这使得《易经》成为人类史上仅有的一部奇特奇异经典,也是它的生命力将永远存在,能够“易与天地准”的形式保证。

  需要不断演易,易经中的符号体系部分,为后世不断演易提供了可能。试想,易经如果没有符号体系,只有文字部分,要把文字重新编排,重新分布,那会没个头绪、每个标准的。符号体系则不同,它有重新编号的可能,而不会让人不可接受。符号系统重新编排后,挂在符号后面的爻辞,可以跟着符号走,重新到位。

  易经中的符号系统,十分重要。它不一定像往常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因为没有文字,文字还没有产生时候的产物,而是保证易经自身变易的需要,是易经本身不可缺少的符号、文字双重体系之一。在我认为,在易经的应用方法上,就应该图文并用。这不仅指的是大的方面的易经推演、演易行为,在日常预测行为上,也应该如此。

    《周礼》中有三易之说。指的是“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种。按照《周礼》中记载,周代是三易并存,分别设置有管理“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的官员。这是说在周代初期,三种易经都还存在。

  其中的“归藏易”,又称作“坤乾”。应该是以易经八卦中的坤卦为首卦,以乾卦为第八卦,坤乾相对应,才称作坤乾。如同先天八卦中第一卦是乾卦,第八卦是坤卦,被人们叫做乾坤八卦一样的对应形式。

  据说,(无所考证。连黄帝这个人物是否存在,也无所考证)归藏易是黄帝时期的易经。虽然无所考证,但符合学理。黄帝之所以称作黄帝,是与土地、与农业开发有关、与大地开辟有关,与疆土开辟有关。易经中的重坤卦,就有土地开辟、地方开辟的意义,预测中遇到重坤卦的人,也多又不守旧土,另择新地之意义。黄色,又为土地的颜色,当然,洛书中宫为土,又有黄帝代表中央的意思。黄帝时期,开辟疆土,发展农业,与坤乾重坤卦,以坤卦为第一卦的意义相合。

    坤卦有“归藏”之义。世间万物,一切归藏于土。这可能就是“坤乾易”又被叫做“归藏易”的以泥土的性质为易定名的原因。

  中国人的土葬风俗,也应该就是黄帝时期的产物,是在归藏易时期形成的。它的意义重大,是中华民族效法自然观念的实践行为,是忠孝文化的源头。黄帝之前,人死之后,不封不树,不做尸骨处理,听任自然毁坏。黄帝时期,或者说归藏易时期,人们开始把先人的尸骨,用作与自然建立联系的方式,用作活着的人取得自然能量的重要手段,择地葬骨,选择好的地理风水,把先人的骨殖安葬到哪里,后人的心灵记挂着那里,以此形成地理风水的作用。
  
    这也是归藏易的一种重要方法,一种重要发明。

    连山易应该在归藏易之前。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以乾卦为末卦,被叫做“坤乾易”。连山易,顾名思义,应该是以艮卦为首卦。艮卦的卦象为山,重艮即连山。

  连山,是不是也可以叫做“列山”,一排一排、一列一列的山峰相连,为连山或列山。中国上古传说中,有列山氏,即神农氏。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开创者炎黄二帝,黄帝演归藏,即归藏易的应用者黄帝。炎帝即神农,这是一个山林部落,应该是洪荒时期生活在山顶上的人民。神农演连山,神农部落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山林的认知与开发,比如传说神农尝百草,就主要是对山中草木的作用的认识。神农氏对于草木知识的认识与应用,是属于技术性的,不大具有文化意义。神农氏的真正文化建树,是在对于中华民族“龙”文化的确立上。

    作为中华民族的创立者,炎黄二帝中炎黄并称,并不单单是说黄帝之前,有过一个炎帝部落统治时期,而应该指的是炎帝在确立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奠基上,有过贡献。这就应该是“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龙文化,是由炎帝确立下来的。龙是什么,龙的真正意义,应该指的是中国特有的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的地里风水中所者的龙,龙和龙脉,也就是山脉,“山主人丁水主财”的山脉。(可以参阅我的另一个帖子:易经三要义:人口、政权、财富)而决不是文化界、知识界的大师们叫嚷的龙的什么什么动物的胡说。神农氏对于山的认识,除了医药,更在于对效法自然、天人感应中山这种自然力量对于形成人丁人口的作用。中华民族万世不灭,就在于神农的贡献,在于神农的发现,在于神农对易经、对易经艮卦具有的人口延续作用的发挥上。

    是谁,用什么方法,使得中华民族人丁兴旺、延续至今?是神农,是神农使用了易经原理。这大约就是“连山易”的内容,大约应该就是“连山易”的根本作用。


    应该说,不学习易经,不研究易经,中国文化中,就有很多问题讲不清楚。就不会明白为什么说作为一本占卜书的易经,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为什么说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发祥于易。外面,他们在祭黄帝、祭炎帝,他们明白炎黄二帝的作用吗?明白多少?外面,有很多文化大师,他们能说情中国文化中的几个问题?他们研究易经吗?能把易经中的问题说清楚吗?能说清楚多少?一个不懂得中华民族文化原典易经的人,敢在中国称大师?

    易经,不止于占卜。  

后天卦序:6乾、7兑、9离、3震、8巽、1坎、7艮、2坤。

先天卦序: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
 
    从三易的推演发展历史来开,神农用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卦。黄帝用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周代用周易,以周为圆,为天,《周易》就应该是以乾卦为首卦。这才会符合先天卦序中7艮之后是8坤,8坤之后是1乾的易经推演顺序。
 
    按照这个思路,艮卦做首卦的连山易之前,应该是6坎做首卦的“坎易”时期。坎卦表示河流,河流恣肆,造成洪荒,这也符合传说中伏羲、女娲在洪荒时期演八卦、造人类的口传历史,也符合上古东西方都曾经存在过的河流文明时期的历史。
 
    我的主要研究主体,是在以乾卦为首卦的《周易》时期结束后,应该是什么易?什么卦作首卦?由此试想把易经向前推进一步,推进一大步!

这样,现在我们日常所传所用的后天八卦:
1,不是以乾卦为首卦,也不是一坤挂为第8卦。
2,而是以离卦为第1卦,以坎卦为第8卦。
3,其他几卦不对应。
 
 
    汉代留下的后天卦序,也就是流传至今,我们依然在大量使用的《周易》版本卦序,它的卦序乾、坤、屯、蒙、需、讼、师、比......等,倒是以乾卦为首卦,但它又不是以坤卦为最后一卦。也与后天八卦卦图上的卦序,对不上号,显得是两回事。
 
    那么,真正的“周易”卦序,就应该是现在依然流传的所谓的“先天八卦”或称“伏羲八卦”,其64挂图式,也就应该是现存的“先天64卦方圆图”或称“伏羲64卦方圆图”图式。它既不应该是现存的“后天八卦”或俗称的“文王八卦”图式,也不应该是现存的汉代的卦序。
 
    不是吗?“连山易”失传了,“归藏易”失传了,比“连山易”与“归藏易”还要久远的洪荒时期的“伏羲易”,能够单单留存下来,并且流传、保存得如此完整吗?
 
    我们的目的之一,是在于复古。
  
    是试图依据《山海经》中保存的“连山易”的信息,结合《周书》中保存的三易信息与“归藏易”对应消息透漏,再结合“先天64挂图式”这个“周易”图式,试图恢复“先天64卦周易图”式之前的两个易图,即“连山易64卦图”和“归藏易64卦图”。它或许对我们研究上古人文、研究探讨中华民族文化在上古的发祥、传承过程,研究“连山易”、“归藏易”时期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等,不无补益。对于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与实质,更是所必需的。
     
    我们的真正目的,在于探讨中华民族文化需要什么样的传承方法,需要怎么样继续传承下去?这点十分重要!
 
    连山易的对应结构有:艮——兑对应。
    归藏易的对应结构有:坤——乾对应。
    周易或先天易的对应结构有:乾——坤对应。

    周易或先天易其他对应结构有:

    兑——艮对应。
    离——坎对应。
    震——巽对应。
 
    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在“周易八卦”中、“先天八卦”中,还是“连山八卦”中、“归藏八卦”中,乾坤、兑艮、坎离、震巽这四对对应卦,始终不可以打破。

    我们从后往前推演。

    以“天”、“天命”为主题的周易的结构式是:

    第一对对应卦:以乾卦为第1卦,以坤卦为第8卦;
    第二对对应卦:以兑卦为第2卦,以艮卦为第7卦;
    第三对对应卦:以离卦为第3卦,以坎卦为第6卦;
    第四对对应卦:以震卦为第4卦,以巽卦为第5卦。
 
    以“土地”、“大地”为主题的归藏易的结构式应该是:

    第一对对应卦:以坤卦为第1卦,以乾卦为第8卦;
    第二对对应卦:以兑卦为第2卦,以艮卦为第7卦;
    第三对对应卦:以离卦为第3卦,以坎卦为第6卦;
    第四对对应卦:以艮卦为第4卦,以兑卦为第5卦。
 
    以“山”、“山脉”为主题的连山易的结构式应该是:

    第一对对应卦:以艮卦为第1卦,以兑卦为第8卦;
    第二对对应卦:以兑卦为第2卦,以艮卦为第7卦;
    第三对对应卦:以离卦为第3卦,以坎卦为第6卦;
    第四对对应卦:以震卦为第4卦,以巽卦为第5卦。

    用图表表示以上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的对应结构式:
    ——————————————————————
    连山易(数序)  归藏易(数序)  周易(数序)
    ——————————————————————
    兑8                 乾8               坤8
    ——————————————————————
     7                 兑7               艮7
    ——————————————————————
     6                 离6               坎6
    ——————————————————————
     5                 震5               巽5
    ——————————————————————
     4                 巽4               震4
    ——————————————————————
     3                 坎3               离3
    ——————————————————————
     2                 艮2               兑2
    ——————————————————————
    艮1                 坤1              乾1
    —————————————————————— 
我们可以依据“先天卦方圆图”,试着分别绘制出“连山易六十四卦方圆图”,“归藏易六十四卦方圆图”。
 
在这里,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是什么样的结构。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也叫“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它是有方位的:天南地北,离东坎西。
  
天南:干为天。在圆图上找到乾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南方。
地北:坤为地。在圆图上找到坤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北方。
离东:在圆图上找到离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东方。
坎西:在圆图上找到坎卦所在的位置,为实际地理上的西方。
先天六十四卦,由圆图确认时间,由方图确认空间方圆图。
 
3,在方圆图内的方图上,找到由西北至东南的“乾坤对角线。”我们所说的干1,兑2,离3,震4,巽五,坎六,艮七,坤8八个主卦,就在这条对角线上。
 
4,从方图的下面第一排开始:

干,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
  
易经六十四卦,每1卦都是由上面所说的8个主卦,两个两个上下组合而成的。注意这第一排,第一排上的8个卦,它的下卦全都是乾卦。乾卦数序为1。上卦则依照次序分别是干1,兑2,离3,震4,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样,把每个卦的数字都一起记住的话,就可以记成:
  
1 / 1干,1 / 2夬,1 / 3大有,1 / 4大壮,
1 / 5小畜,1 / 6需,1 / 7大畜,1 / 8泰。
 
由下往上第二排,下卦全是兑。数字全是2。

上卦依然依次是:干1,兑2,离3,震4,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就可以记成:
  
2 / 1履,2 / 2兑,2 / 3睽,2 / 4归妹,
2 / 5中孚,2 / 6节,2 / 7损,2 / 8临。
 
以上各排,都是这种规律。
  
卦符的记忆,只需要记住8个主卦的卦符,然后依照上面的规律,熟练后就可以画出全部六十四卦的卦符。
 
我们把方图中这种横排排列,依次叫做:
  
干宫横排8卦。
兑宫横排8卦。
离宫横排8卦......等。
 
方图中,有横排八宫,也就有竖排八宫。
  
方图中靠西边的竖排,叫做干宫竖排。它的规律是:上卦全都是乾卦,由下至上下卦分别是干1,兑2,离3,震4,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第二排为兑宫竖排规律是:上卦全都是兑卦,由下至上下卦分别是干1,兑2,离3,震4,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其他各宫竖排,规律同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