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08

3、《易经》背后的故事

有些人认为,《易经》只是占卜bu用的书。

但越来越的人认为,《易经》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它的内容及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养生、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武术等诸多领域。

被儒家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而且我们知道 ,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就已经传到西方,并对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样一部经典,我们有必要探究它的渊源。

据《史记》记载,易经的成书过程,是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伏羲纯厚,作易八卦。”上古

《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并作卦辞。中古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为易作“十翼”。下古

然后,《易》广传天下。

但传说中《易经》的成书历程要复杂的多。

4、伏羲降世

伏羲是传说中三皇之一,三皇传说有多种,辞海收录六种。

民间传说:盘古、女娲、伏羲。

而《尚书大传》、《白虎通义》说:燧人、伏羲、神农 。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史前百科全书《山海经》说,有个叫雷泽的地方,“有雷神,龙身而人头”,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雷泽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又称为宓mi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hao等。《史记》中称伏牺。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个传说。

今甘肃天水市,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龙城天水”之称,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也证明大约在6000多年以前,在甘肃、陕西的渭河流域及黄河流域确实有个华胥国。

华胥氏还生了一个长着蛇的身体,人的脑袋的女儿叫女娲。

就是那个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的女娲。也叫娲皇。

女娲补天是筑黄河大坝。有李白的《将进酒》为证,这首诗很长,

第一句便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最后一句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贾宝玉就是女娲抛弃没用的那块顽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第一回: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感叹悲伤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于是石头和这一僧一道有了一场谈话,最后达成共识,带去人间。可一块大石,怎么办,于是,那僧便念动咒语,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小巧美玉。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于是一个蠢物,一块垫脚的顽石,就变成了“通灵宝玉”。

5、伏羲和女娲的时代

伏羲和女娲长大后,做了夫妻。传说女娲生了许多孩子。

有一个女儿叫宓mi妃。即洛水女神。.曹植《洛神赋》 。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有个儿子叫少典。传说是炎帝和黄帝的父亲。据山海经记载,

少典之妻女登(妊姒之居在今陕西凤翔)到山上采果子,遇龙而孕,生炎帝。

少典之妻附宝(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星,感应而孕。生黄帝。

据此,我们判断,伏羲和女娲所处时代的社会形态是母系氏族社会。

婚姻形式是群婚制的低级阶段,血缘群婚。即族内婚。

即同一辈分男女互为夫妻的集团婚姻形式。互相之间即是兄弟姐妹,又是夫妻。

但已排除了不同辈分之间的两性关系;是人类婚姻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禁忌。

同时,因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和人类对婚姻与生命的认识的提高,

族内婚正在向族外婚过度。群婚正在向对偶婚过度。

到少典时代,进入群婚的高级阶段 ,亚血缘群婚。即族外婚。

即一个氏族的一群姐妹和另一个氏族一群兄弟互为夫妻。

它仍是同辈分男女之间的集团婚,但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两性关系,先是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后来又逐步排除了血缘关系较远的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即一群姐妹有着她们的共同的丈夫,但她们的兄弟除外;

一群兄弟有着他们的共同的妻子,但他们的姐妹除外。

是人类婚姻史上产生的第二个禁忌。

相传,这种婚姻制度是女娲提出的。

少典之妻,就是在女娲主持下,从外族娶来的。

所以, 女娲也被称为婚姻之神。

6、伏羲其人

《山海经》说,伏羲智慧过人,他教民结网渔猎、驯养家畜、烹饪食物; 他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 他创造文字、历法、任命官员管理国家等; 还和女娲一起制定了婚姻制度。

他还教人认识东南西北。(在伏羲和女娲的的领导下,部落里人越来越多,就选出身体健康会渔猎的,派到东南西北去渔猎,人不知东西南北,伏羲说:“日头出东落西”“南热北冷”)

伏羲对大自然非常关注,经常仰观天文,俯瞰地理。一天他正在(今洛阳附近)黄河边上苦思,河水忽然大涨,波浪滔天,水中有一巨兽,似龙非龙,似马非马,浪里飞腾,背上图案,很是奇妙,于是就画了下来,刚刚记下,龙马就不见了。

后来伏羲就依此,画八卦,建甲历,定时辰,治理国家。

因图是在河中发现的,故称“河图”。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

7河图与伏羲八卦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这是河图。有10个数字。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

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而生之。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阴阳五行学说, 一年十二个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甲历(即六十花甲子纪年法),也叫干支历。都由此而来。

8、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大禹治水的遗迹遍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

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和东南的安徽。但很少有人谈起大禹和《易经》的关系。

《山海经》说:洪水滔天,吞噬人命。舜shun帝命大禹的父亲,鲧gun治水。

鲧窃取天帝的息壤来堵洪水,还擅自将神庙里的青铜礼器铸成治水工具,犯下弥天大罪,舜帝令人杀鲧于羽山之野。又命禹治水。

大禹是黄帝的玄孙。 黄帝是伏羲的孙子。相传大禹治水时,已经是神仙的伏羲,亲授他八卦。并化身为龙,用龙尾帮大禹劈开龙门山。

后来,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见”洛书”纵横六线及两条对角线上三数之和都为15,既均衡对称,又深奥有趣,在奇偶数的交替变化之中,好像有一种旋转运动之妙,大禹受到启示,依'洛书'和“伏羲八卦”,做九宫图。又在八卦的基础上,两两重叠,演为六十四卦。并依此治水。

他发明了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劈开伊阙、轩辕山、积石山、青铜峡等九座大山,疏导了九条大河,使河水畅通无阻。消除了水患。舜封禹为夏后氏。

9、洛图与大禹六十四卦

大禹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治水成功。 于是依九数,划定天下为九州。并制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局面。

大禹也因此大得民心,继尧、舜之后,成为上古帝王。

然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建立夏朝。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山海经》说,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 。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则,取法、效法。

我们小时候玩的九宫图,就是洛书演变而来。但小时候仅仅当成数字游戏了。

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lv一,

五居中央。后来才知道,九宫图里,内容丰富,奥妙无穷。

下面有一个和教科书大相径庭的传说

尧在位时,因舜治水有功,将两位女儿娥皇女英嫁于舜。可后来,舜囚禁了尧,还不让其子丹朱与尧见面,舜自己做了天子。

舜shun帝命大禹的父亲,鲧gun治水。鲧因而控制了舜(虞)的人力物力,舜怕鲧夺位。按个罪名就杀了。

后来大水更加严重,舜不得已启用治水世家的禹,禹便利用治水机会,掌控了舜的人财物各项大权,三过家门而不入,是防舜帝杀他。时机成熟。大禹诛杀防风氏以立威,使得各部族俯身听命,软禁了舜的儿子商均,授意天下诸侯请命,禅得天子位。然后流放了舜帝。舜帝死于苍梧之野,死后,只有娥皇、女英哭于他的灵前。

10、周朝时三易并存

根据《周礼》记载, “太卜bu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并说 《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可见,周朝时《易经》有三种本子,

一名曰《连山》 (作者夏禹---夏的开创者) ,

二名称《归藏》 (作者商汤---商的开创者),

三名为《周易》(作者姬昌---周朝奠基者) 。合称三易。

相传《连山易》有近万言。《归藏易》有四千多言。《周易》有近七千言。

还有种传说,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先天八卦),

神农氏(炎帝,姓姜)因之,创造成了连山易(连山八卦),夏朝继承了。

轩辕氏(黄帝,姓姬)因之,创造了归藏易(归藏八卦),商朝继承了。

小时候常听老辈讲,可没见过,也不懂,只当是神话故事。

上大学时,我曾经寻找过,也没找到。但现在看来,不仅仅是神话。

在2009年12月,贵州商报,曾经报道了一则消息。独山县78岁老人谢朝海,向贵州省民族图书馆,捐赠了一本家族中留传7代的,水族奇书《连山易》。

在1993年3月,湖北江陵县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就有《归藏易》。

而《周易》,现在大家随便都买的到。

11、三易之变

《连山易》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上古时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洪水泛滥,常害人命,人只能逃往高山,所以视“山”为伟大之物、为佑护之神。

而且大禹的儿子启,得以承继王位,建立夏朝,完全是借助于他的父亲禹。禹是靠治水起家的,而山在治水中的作用非常的大。

所以,《连山》以“艮”为第一卦。 艮为山、为止,为少男———

序卦传“物不可以终动,止之。”

《归藏易》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洪水退去,留下大片肥沃的土地,加上大禹治水以后,人们也掌握了一定的治理洪水的方法。古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大地变成人们心中最重要的神。人类的文化,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最终又归藏于地。所以商朝的易经为《归藏易》 。

《归藏》以 “坤”为第一卦。 坤为地、为阴、为母———

彖tuan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农耕文明的发展,让古人类不仅认识到地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天的重要性,对天地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对神秘的天空,充满了遐想。

所以《周易》以 “乾”为第一卦。“坤”为第二卦。乾为天、为阳、为父———

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12“文王拘而演周易”

文王即姬昌,商纣时,被封为西伯侯。其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尊封为周文王。

周人的祖先是弃,即后稷。是黄帝玄孙。

周人创造了“华夏”一词,自称华夏族。建国于岐山之下,称西岐。

传到姬昌,是后稷的14代孙。所以姬昌是黄帝的18代孙。传说姬昌是一代仁君。

对内奉行德治,实行仁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生产。商人往来不收关税。

对外招贤纳士,广罗人才。许多外部落的人才投奔而来,他都以礼相待,

予以任用。

而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

因此,西岐日渐强大。这引起商纣王朝的不安。

于是,纣王将姬昌囚于羑you里(今河南汤阴县)。

《史记.周本纪》记载,“其囚羑里,盖益 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

所以后人大都认为,姬昌是六十四卦的发明者。

但如上所述,六十四卦在夏朝和商朝时,已经存在于《连山》《归藏》之中。

姬昌在狱中,只是改变了六十四卦中,某些卦的名称,并重新排列顺序。重画八卦图。

13、文王八卦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姬昌所画的八卦 ,被称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以乾为第一卦,坤为第二卦。《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文王将新的六十四卦体系命名为《易》。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易》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奠定了《周易》的基础。

有诗《童子问易》云:龟长筮shi短道益损,象数和于羑you里困?

日月顺行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

山海经里的地图天上地下天南地北

不周山,即今昆仑山,天倾西北 地陷东南

14、周公旦

周公,即姬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

文功武略,都在武王之上。

史学界有个说法: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周公主政。

周公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人,称其为“元圣”,尊为儒学奠基人。

《论语》中有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公不但文武兼备,多才多艺,还有大贤大德。

一是辅助武王得天下,二是代理成王治天下,三是参与了制定周礼,

四是从无野心。

相传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周公是最得力的助手。

武王在商郊牧野誓师,誓词就是<尚书>中的<牧誓>。是周公所作。

纣王死后, 如何处置殷商奴隶主和上层贵族,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

他首先问太公望——姜尚。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统统杀掉。周武王不同意。

又问召公。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武王说:“不行。

再问周公,周公说:“让他们安居原处,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深得武王赞许。

15、周公作爻辞

周朝建立不久,周武王因病去世,临终将儿子成王托孤给周公旦。

成王年幼,国家未稳。周公和召公一起执掌朝政。

他们制度周礼,平定内乱,消灭外敌,周朝逐渐稳定繁荣起来。

《诗经·小雅·北山》赞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周公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时代,并非虚构。这段历史,史称“周召共和”。

据《荀子.儒效》记载,周公还大行分封制,“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有三。”

成王成年后,周公变完美隐退。著书立说。成就爻辞(对六十四卦每一爻的解释)。

如,第一卦乾,文王只说,“乾元亨利贞” 。

周公说,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不单影响周朝的历史,也影响到「诗经」的文学风格。

周公承袭姬昌的《易》之名而流传后世,此《易》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周易》。

16、孔子作“十翼”

中国古文化杂谈-杂谈二(2):《易经》背后的故事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说孔子晚年喜欢上了《易经》,并且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编的竹简。(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说孔子为易作“十翼”。然后,《易》广传天下。

长沙马王堆墓穴中发现的“帛书”里,也有不少记载,间接证明,孔子是《易传》的作者。

《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的注释,共有十篇,包括:

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

二、彖下传,“彖”(音tuàn):断,断定一卦之义。三、象上传(又称“大象”),

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

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 十、杂卦传。

《十翼》的意思是为易插上十个翅膀。

也有人认为, “十翼”的作者不全是孔子,《彖》、《象》、《文言》应该出自孔子之手。其余的应该是孔子的学生所作。因为《系》和《说卦》中,出现了大量的“子曰”。

北宋欧阳修就认为《易传》十种之间有互相抵触之处,并非孔子一人所作。

康有为也认为《易传》并非出自孔子一人之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