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养生格言

 江山携手 2015-05-10
 佛说人得病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

人得病有十种原因:

一、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不挪窝,兼不吃东西
网虫们注意了,要经常站起来溜达溜达吃点东西。

二、饮食没有节制
尤其是去吃自助餐时,牢记这条

三、忧愁思虑多度
想想林黛玉多年轻就走了,前车之鉴。

四、疲倦已极
什么叫过劳死?就是疲极!

五、纵欲过度
这条俺就不解释了,个体之间差异太大。

六、发怒生气
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七、忍大便;

八、忍小便
什么都能忍,这两样别忍,活人可以被尿憋死滴!

九、不打嗝、不打喷嚏;

十、不放屁。
打嗝放屁乃上下排放浊气之途,打喷嚏是外排寒气,皆为人体甚为珍贵的功能,却被现代文明视为不雅行为,千方百计扼杀之,我们岂能为了面子不要里子?


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一切病在于心;心神安宁,病从何生?

--我早年即见到此说法,当时不理解,如今方知此言不虚,只是养身易,养心难啊!这也是病难去根,癌割了又长的原因吧。

养心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劳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且百病从此生矣。


心又在于凝聚神气,神凝聚了气就凝聚,气凝聚则形体安全。如果每天都在劳累、焦虑、忧愁、烦扰中度过,那么神不能安居于心中,人就容易衰老,百病就从这开始得了。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


年少时血气还未长成,要戒女色,青年时血气方刚,要戒争斗,人老气衰了要戒贪心。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

--凡事不过,持中庸之道,即为养生之道。


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谓灵气。

不被名利诱惑,不因见祸事而心生恐惧,宽厚而仁爱,知足常乐,即是具有灵性养生的气质。

未来之事莫预虑,既去之事莫留念,见在之事,据理应之,而不以利害惕心,得失撄念。如此,则神常觉清净,事常觉简少。

未来的事不要提前忧虑,已经过去的事不要留恋,当下的事,照常理应对,不要因利害关系而忧虑重重,也不要为得失烦心。如此心神常常觉得清净自在,事情会变得少而简单。

--以后的事不用想,人算不如天算;过去的事更不用想,想也改变不了,现在的事该咋办咋办,无得失之心。真清净。


若能摄生者,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何名除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屏虚妄,六曰除沮妒。六者若存,则养生之道徒设耳。


如果要养生,先要除去六害才能延缓衰老。除六害是:


一、要淡薄名利,二、禁声色犬马,三、看淡财物,四、要节制饮食,五、不要想入非非,六、不妒忌他人。这六点如果在心里存在,那么养生之道只是虚设而已。

--俺看明白了,越是大家觉得好要追求的东西你越不动心,越看淡,那么你就得长寿了,就可以达到“众人皆死我独活”的境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