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尤里蒙提 2015-05-11

1、 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课前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①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②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四、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五、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作业) 

    附:板书设计


 

 

 

 

2 * 山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认识本课2个生字。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重难点
  (l)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四、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好。再请,不好,示范读)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一起读)
  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五、拓展(作业)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附:板书设计

                    

 

 

3 草虫的村落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作业)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附:板书设计                            
  

 

 

 

 

 

4 * 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欣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查字典,请查出“野”字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
  (二)简单介绍张家界。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本文的写作顺序。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意念”指什么云。
  (2)“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3)“荡涤着我的胸怀”中“荡涤”是什么意思?
  2.分析文章的层次。野(山、水、物、人)――>荡涤着我的胸怀
  (五)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六)指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结: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脉络清晰。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层次。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
  野性 磅礴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亭亭玉立 难以言状 返朴归真
  (二)让学生再一次听课文录音。注意作者对野山、野水景色的描写。
  (三)讨论、交流。
  1.自己读“野山”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2.读“野水”的美景。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为什么?
  (四)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
  小结: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五)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通过作者的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六)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 索溪峪的野
    意念净化->野(山、水、物、人)->返朴归真 荡涤胸怀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