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姥姥瞎编抽柴草的美女说明啥?

 wodedoc910 2015-05-12

 

         《风语红楼》之一千一百零五

           风之子原创

 

     这是命题作文。所以得回过头去读。第三十九回,刘姥姥在大观园张口就来,瞎编了两个故事。今天讲第一个故事,红衣少女雪地抽柴草的故事。先看原文:

     第一段:

    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贾母最胆小的,听了这个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贾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王夫人等也忙都过来请安,又回说“已经下去了,老太太请进房去罢。”贾母足的看着火光息了方领众人进来。宝玉且忙着问刘姥姥:“那女孩儿大雪地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贾母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宝玉听说,心内虽不乐,也只得罢了。

      第二段:

      一时散了,背地里宝玉足的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刘姥姥只得编了告诉他道:“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说着又想名姓。宝玉道:“不拘什么名姓,你不必想了,只说原故就是了。”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

      按照小说里的说法,这纯属刘姥姥瞎编的。但是,以曹贼行为之狡猾,如果当真,就输了。

      首先,如果是瞎编,为何这个情节会成为第三十九回的章回题目呢?所谓“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笼统来看,第三十九回其实就写了众人评论贾府得力的丫鬟,和刘姥姥到大观园,这样看来,曹雪芹几乎是用一回来写刘姥姥编瞎话了,或者说这瞎话还比众人细细品说贾府的得力丫鬟重要,试想,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瞎话还会是瞎话吗?

      其次,细细玩味,刘姥姥瞎编的这个故事,也并非是无迹可寻。

      第一,这个红衣少女名叫茗玉,和黛玉同,都有一个玉字。刘姥姥不懂忌讳,私下里说的,宝玉也未在意;

      第二,茗玉是独女,黛玉也是独女,所不同者在于黛玉父母双亡,茗玉是父母健在;

      第三,还有一个关键点,茗玉抽柴草,柴为木,草也为木,林黛玉姓林,双木为林,林黛玉前世为绛珠草,林黛玉和宝玉的情缘为木石前盟,这是不是更加把茗玉指向林黛玉?

      第四,这个少女在雪地里抽柴草,这就大有讲究了。还记得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吗?雪是薛的谐音啊。按照贾母的分析是雪地里抽柴草取暖,这个姑娘抽柴草抵御大雪,是不是有点黛玉和宝玉好,对抗金玉姻缘,对抗薛家的意思呢?说白了吧,这种隐喻,茗玉在雪地里抽柴草,对比林黛玉和宝玉的感情,对于薛家而言,是不是有点釜底抽薪的意思呢?我觉得有。

      第五,更关键的是,说到茗玉抽柴草的时候,贾府就走水了。所谓走水,就是火灾。这是一个大巧合,正如贾母所言“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那么,这个巧合预示着什么呢?茗玉去抽柴草,贾府就着火了,这是否预示着八十回后,黛玉和贾府的某种关联呢?我觉得是的。

      我曾经多次推演过,八十回后,黛玉是死在贾府被抄之前的,而且,黛玉之死,就是导致贾府被抄的一个重要因素。忠顺亲王一直在收买知道贾府核心秘密的下人或者仇人,收罗不利于贾府的罪证,贾珍和秦可卿的秘密,贾琏国孝家孝偷娶尤二姐的秘密,守备之子和张金哥殉情的秘密,放高利贷的秘密,逼死金钏、晴雯、尤二姐、鲍二家的秘密,证据其实收集得差不多了,就差时机,刚好,贾妃难产而死,贾母惊悸而死,就在这节骨眼上,才过了半年,林黛玉又死了,而且不是寻常之死,是自缢而死,不是贾府逼死的是什么?而且这又牵扯到贾府的另一桩失德大罪。贾府侵占了托管的林家的大部分财产,却反水悔婚,逼死前任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女儿,这个女儿还是贾府外孙女,忠顺亲王终于看到了上本的时机,于是,借着被传得沸沸扬扬的黛玉之死,狠狠的参了贾府一本。贾府的灾祸,就是从这个时候,黛玉之死真正开始的,那场要烧尽贾府的大火已经开始悄悄的燃烧了。

      皇帝虽然震怒于忠顺亲王的奏本,但也未偏听偏信,加之爱妃刚刚逝去半年,尸骨未寒,所以留中不发,下令查证,这个查证,几乎又花去了半年的时间, 而这半年的时间,就是宝玉和宝钗成婚和贾雨村在皇帝暗暗查证中预感贾府不保,反水的时间。当贾妃逝去一年之后,查证贾府确实失德之罪累累,加之又多了很重要的证人贾雨村,几乎无可置辩,皇帝终于下令查抄贾府。 

      如此种种,我以为,以刘姥姥的身份,这个 可以预知巧姐命运,化解巧姐悲剧,所谓一切都从这个巧字上来的智慧老人,她瞎编的故事,以及其中很多和黛玉相似的意味,以及茗玉抽柴草与贾府失火的巧合,这难道不是巧姐之外的另一个巧吗?她说的茗玉抽柴草和贾府失火的巧合,不正预示着黛玉之死和贾府被抄的巧妙联系吗?  至于,茗玉的病死,和黛玉的种种病态,在我看来,不过是曹雪芹把我们引向歧路的障眼法,当真了,就如高鹗一般,把黛玉当作病人,当作痨病患者,走向病死的结局。因为晴雯的所谓痨病已经告诉我们,那不过是一场阴谋的托辞。而黛玉的病体,早已经在第四十五回宝钗退出,以及放风筝一节说明了,心病没了,身体状况也就稳定了,好了,那里会病死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