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获字

 黄毅弘 2015-05-13

”是“”的本字;而“”是“”和“”的本字。,甲骨文隹,鸟雀又,抓持),表示捕获一只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的“捕获”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艸”(植物,借代农作物)另造“”代替,表示驯化并耕种植物而收获粮食;当“”的“收获”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禾”(庄稼)另造“”代替,强调因耕作稻菽等庄稼而收获粮食。而篆文则加“犬”(狩猎)另造“”(获)代替,表示因狩猎或农耕而得到食物。造字本义:动词,因狩猎或农耕而得到食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反犬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蒦”写成古籍多以“”代替“”、“”和“”。《汉字简化方案》用“”简化“”,并合作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獲,獵所獲也。从犬,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获,捕猎所获的禽兽。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的字义引申

我评引申线索: 

    

网友总评: 0分


形声。从犬,蒦( huó)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获,猎所获也。——《说文

获【获獲穫】(huò)

  “获”,繁体分别为“獲”、“穫”。形声字,“獲”从犬,蒦声。

  “获”的甲骨文是鸟被捕在手中的象形,表示猎捕、取得。《说文·犬部》:“獲,猎所获也。”本义为捕猎并有所收获。繁体字“獲”从犭,从蒦。从“犭”的字通常与野兽有关;“蒦”的金文从萑,从又。“萑”为猫头鹰;“又”的古字为手形。“蒦”的本义为捕取、得到,是“獲”的本字。“犭”“蒦”为“獲”,意为猎得禽兽。“獲”也可视为由“犭”、“艸”、“隹”、“又”四部分组成:“犭”即犬;“艸”为草莽、野外;“隹”为鸟的统称,这里可指猎鹰,也可指被捕获之物。“獲”表示身旁有猎犬,肩上擎猎鹰,在野外打猎而将有所得;或表示带着猎犬在野外捕捉鸟禽等野味。“獲”由本义引申泛指得到、取得,如收获、俘获。

  “穫”从禾,从蒦。“禾”为五谷、粮食,泛指庄稼、农作物。“穫”字意为得到粮食。“蒦”又可视为是“劐”省,意为劐地,是用耕具划开土壤。《说文·禾部》:“穫,刈谷也。”“本义为收割成熟的农作物。“穫”当此义讲时,与“获”相通。

  “获”的两个繁体字“獲”与“穫”分别反映出古时人们生存的两个来源,即狩猎与农耕。简化字“获”从艸,从犾。“犾”由“犭”“犬”组成,本义为两犬争咬,在这里可视作猎犬与兽类相搏斗。“获”则为带着猎犬在野外捕杀野兽,也是捕获、猎获、擒获。总体来说,“获”是一种胜利,是有所得,“获”是获胜、获知、获准、获悉。

  《吕氏春秋·贵当》:“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意思是说猎犬品种优良就能获取很多的野兽。主人带着良犬在田间野外打猎,获取的禽兽就超过常人很多。这里的“获”是打猎所得。《诗·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这里的“获”是种田所得。无论是打猎还是种田,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所收获。

  “获”还有拾获的意思。《金史·贾少冲传》:“家贫甚,当道中获遗金,访其主归之。”这里讲的是贾少冲虽然家里很贫寒,但当他在路上获得别人遗失的钱财时,就去寻访财物的主人,把财物归还给他。贾少冲获得的是人格的完善。“获”有捕获、追获的意思。而捕获、追获的对象一般是对社会有危害的动物或人。陆九洲《与张监书》:“苟有盗,亦不容不获也。”意思是如果有盗窃之人,不追获他们是律法所不容的。

  在捕获凶险的野兽或犯人的时候,捕获的人往往要受到野兽或犯人的攻击,随时都有遭受危险的可能,故“获”也有遭受之意,尤指遭受怨恨。《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弟因菲材获遣”,我因为无能遭到了流放。“获”尤指遭受怨恨。如“获罪”指遭到了惩罚。

  “获”为得到、获得。《小尔雅·广言》:“获,得也。”人人都想要获得,获得金钱、地位、尊重,而这一切都需要相应的付出。佛家说:贫穷富贵各有由,夙愿分定莫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空等荒田望秋收。收获是以辛勤付出为前提的。获得是付出的报酬,付出是获得的代价。无论是狩猎之获还是耕耘之获,都是如此。失去与获得也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在某一方面失去,必将会在另一方面有所收获。失去安逸,获得成就;失去青春,获得阅历;失去玩乐的时间,获得事业的成功;失去物质的富足,获得精神的提升……在获得、付出和失去之间。我们所做出的选择,既体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观,也铺就了我们的人生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