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澧州八景之仙洲芳草

 文山书院 2015-05-13



仙眠洲,即今澧城外河澧水主河道与澧水内河之间的洲渚。远古时代,这里还是浩瀚洞庭西岸一处杂草丛生的沙洲。相传仙道吕洞宾酒醉岳州,朦胧之中飞越洞庭湖,落此藉草酣眠,从此,洲上芳草萋迷,兰花盛开,暑夜无蚊。土人有感于这种变化,便把这神仙卧眠过的沙洲叫作仙眠洲。“兰浦幽香畹,仙人也卧眠。到今洲渚上,云水尚悠悠。”明末诗人胡澥的诗生动地描述了这个美丽的传说,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唐宝历年间,青年时期的李群玉仰慕这里的仙道境界,独自从30多里外的家乡迁来,造庐客居,过起了为文自适的生活。他在仙眠洲遍种水竹,广植兰草,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水竹居”,并以高洁的幽兰自况。洲中人传说,那水竹居的竹子和兰草,大约是得了仙眠洲的神灵,每遇澧水暴涨,洪峰席卷,淹没了所有的洲渚,而水竹居却水涨船高,安然无恙.


李群玉心不惊,意不乱,仍然吟咏自若,穷苦的灾名也得以在此栖身避难。仙眠洲的竹海陪伴李群玉度过了十年的漫长岁月,也成就了这位诗人的不朽诗名。


仙眠洲不仅神奇无比,而且胜景难求。在李群玉的笔下,这里的“暮江春树”、“新月金波”令人陶醉, “半浦渔歌”,“一星幽火”让你着迷。元朝文学家王冕尝泛舟洞庭,溯澧水游仙眠洲,对这里的“小桥流水”、“竹里茅茨”赞叹不已:“明月穿簾兴有余,一庭萧洒正相如。”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为这里绣水绕洲、绿阴翻浪的环境所吸引,夏天驾一叶扁舟来此纳凉。在他的诗里,仙眠洲“万竿竹密晴疑雨,四面江深夏亦秋”,这怎不叫诗人“年来云卧甘疏懒,拟向仙人借枕头”?据史料记载,上自先秦,下至明清,登临仙眠洲的文人墨客数以百计,或来此漫游寄兴,或与诗人李群玉唱和采风。大诗人杜牧大和元年来澧州,与李群玉交往甚深,写有《送李群玉赴举》一诗,盛赞李群玉“玉白花红三百首,五陵谁唱与春风”?唐代著名诗人许浑、周朴、方干不仅与李群玉交谊深厚,尝以诗赋赠答,且群玉死后,三人都亲赴其故居,吊凭亡友,赋诗祭灵,称“群玉诗名冠李唐”,充分肯定了李群玉在唐代诗坛的重要地位。


历史上,仙眠洲不仅人杰地灵,而且教化兴盛。书院研究专家考证,早在公元830年左右,李群玉与其堂兄李宣古就利用仙眠洲水竹居这块风水宝地讲书授徒,赋诗撰文,开了澧州教化的先河。据《洞庭史鉴》一书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3),在仙眠洲李群玉故居即建起了以其号文山为名的书院。这是洞庭湖地域内最早的书院,比岳麓书院还早100年以上。今人的研究证实,文山书院在南宋宝庆年间改建为范文正公溪东书院(后迁州城西隅),以“仰其高风而景其遗行”。清康熙9年(1670),知州张圣宏主诗,又在文山书院旧址建兰江书院(后为怀德书院),至清末废。仙眠洲兴办教育的历史不下1000年,今天在湘湘大地享有盛誉的示范性重点高中澧县一中,其文脉也关乎仙眠洲。


人们喜爱仙眠洲,景仰水竹居,更是崇敬诗人李群玉,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仙眠洲已面目全非。美丽的仙洲芳草已不复存在,吕纯阳的炼丹灶已灰飞烟灭,更为遗憾的是,水竹居和文山书院的旧址,已被都市的楼宇所取代。正如清人马宗良所慨叹的那样:“一代诗坛能有几?数椽遗宅竟难留。”试想,如果人们对这里的人文景观加以保护、修缮和挖掘,仙眠洲该是多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啊!可惜“花红人杳一千年”,仙洲“空有幽兰隔岸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