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第18页)

 大道至简1975 2015-05-13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2-19 19:11:43
  陈老师:“因为你的初衷只是习拳悟道,你并没有全面传承太极拳拳术和推广太极拳的心愿,你是个自我修炼型。而我希望的太极拳人才,不仅仅要把我们陈家拳系统完整地练到身上,而且还要成为下一代陈氏太极拳的明师,能够从事国内外的太极拳推广事业才行。”
  我:“我是越练越感到太极拳的神奇和魅力,越感到自己学到的很浅薄,我是要学习一辈子的。”
  陈老师笑道:“你学习的内容就已经够练一辈子了。”
  我:“登高自卑啊。”
  陈老师呵呵一笑:“行,你的心态挺到位的。继续学吧,有时间就过来。”
  我欣喜不已。
  陈老师给我制定了学习小架套路的计划,从此每周末只要没事,我就去郑州跟 陈老师和刘正楷学习小架套路了。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2-21 18:34:27
  作者:cclyscclys 回复日期:2012-02-21 14:54:38  回复

  请教:这两个视频的功夫怎么样?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ZPwFrjrtNI陈式太极拳一路
  http://my.tv.sohu.com/u/vw/4132061陈式太极拳二路

  =========================================================================
  人非莫论,务善自我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2-22 10:30:32
  现在的视频网站上有很多太极拳的表演视频,仅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表演的目不暇接。看过一些,得出结论:1、能够把自己的表演视频发布到网上,说明对自己的太极拳水平还是比较自信的;2、这些拳友基本都是跟过师傅的,有的甚至是大湿们的入室弟子,对太极拳情有独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执著苦练,精神可嘉;3、几乎都练得潇洒飘逸、行云流水,但是,几乎没有几个有真功夫的,也就是说,还不会技击,不会技击,就是花架子。4、对真正的太极拳技术要领和功法掌握很少,拳理不明,靠的是身子晃动来运动,猛一看仿佛绝世武林大侠,仔细看破绽百出。5、很多人说起理论,一套一套的成堆批发,颇有水平,一看他的拳,眼泪都笑出来了,这类人遍地都是。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2-22 12:16:14
  对于学太极拳的朋友,悲哀的是一不留心跟大湿学了个太极操或太极舞;最悲哀的是练了十几年钱没少花、精力没少投入,却功夫不上身;最最悲哀的是刚学的时候大湿啥都教(你没有功底,学了等于没学),等你有功底的时候,大湿教你一个动作就要你放一次血,等把你的血放完了,你会发现你学的东西啥狗屁也不是。这是活生生的现实!
  你不泪奔谁泪奔?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2-23 12:18:48
  楼上言之有理。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2-27 17:49:03
  作者:akyn 回复日期:2012-02-25 17:24:48  回复

  楼主现在是跟陈沛菊老师学的基本功,但后来仍练的是自己之前我学的大架,对吧?
  你现在对大架和小架的熟悉程度应该都比我们这些尚未真正迈入太极拳门槛的爱好者熟悉的多,不知道大架和小架在基本功和技击方面有何明显不同?

  =========================================================================
  已经改学小架了。
  大架和小架在基本功和技击方面有本质上的区别,我只敢说这么多,再多说就会有人物光着屁股蹦出来维护他的“皇帝的新装”了。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2-29 18:55:42
  有人建议我多说点技术方面的东西,其实,在前文中,已经讲了几个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技术要领,那些练拳十几年的人可能如获至宝,初学者可能熟视无睹。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02 11:55:20
  因为有一年的小架功法训练的基础,又有多年的老架套路基础,我用了7天时间就学完了小架一路。小架和老架的技术上理论上的差异认识更加鲜明了。陈老师说,练拳正规不正规,就看脚下有没有。在大部分架势上,大架脚尖往外撇,小架脚尖正对前方,这就决定了小架和老架劲力运用的不同。小架要求脚尖往内扣,这样才能开后档,劲力从两胯、大腿外侧向里合,周身抱圆,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气沉丹田”的效果;大架脚尖往外撇,第一个弊端是腰胯坐死了,腰胯不活则无法转换,导致练大架的要么用力开前裆,要么靠晃动上身双肩、扭转两膝来转换方向和重心,丹田处收紧,气不能沉下。这就是为什么练大架的普遍乱晃妄动的原因吧。脚尖外摆的第二个弊端是两膝没有了合劲,劲丢了;第三个弊端是当重心向一方转移后,后腿就会跪膝;第四个弊端是造成前开后合,与陈鑫的拳理“后开前合”南辕北辙,与“注后不注前”相悖。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02 16:14:44
  “脚尖往内扣”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做到两脚平行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02 16:14:44
  “脚尖往内扣”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做到两脚平行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03 13:18:12
  谢谢鼓励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05 17:12:23
  
  作者:股探2009 回复日期:2012-03-04 15:02:54  回复

  竟然连张志俊也看不起,你知道张志俊也是练小架的吗?知道他是大师吗?此贴为标准的广告贴,宣传小架的。据了解,陈家沟人都把大架和小架同样看待的。你又是何方神圣?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怒之有?在下一介武夫,孤陋寡闻,哈哈哈哈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06 10:43:20
  回复楼上:昨晚上网看了张大师的视频等,没有看出张大师的拳架中有小架的技术呀!也没听说张大师跟陈家沟哪位族人学过小架。
  张大师的“梢节领劲”学说,在下不敢苟同。打个比方,身如鞭杆,手臂如鞭,鞭杆一抖,劲贯鞭梢。练习太极,先明三节,三节不明,颠覆必生,这是基础。对于达到招熟水平的,有所启发;但对于初学水平的爱好者,误导匪浅。所以,“梢节领劲”和“丹田劲”、“缠丝功”等噱头一样,似是而非。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06 12:38:26
  经常看到有一些太极大湿在媒体上表演太极神功,炮制出一个吸引眼球的卖点,玄而虚之,神而化之,兜售其术,钓名沽誉,这与街头那个卖大力丸儿的,有何二致?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0 09:44:34
  脚型有了,再说脚法。脚下用力要均匀,内侧微用力,转换时,力在脚跟,左右脚如同阴阳两仪,消息互动。陈鑫在《图说》中讲了脚下劲路的传递过程,在《太极拳述真》中讲了脚下劲路运行的方法。脚下运劲方法掌握住,才能力从脚生,下盘有树根扎地的感觉。
  各家武术都要求“五趾抓地”,太极拳的五趾抓地的方法,不是要你有意地把脚趾头弯起来扣地,这样时间久了,脚疼、脚趾头疼。而是脚心虚,内侧微实,力量放在前脚掌,则自然而然的“五趾抓地”了。
  脚踝是练太极拳的容易忽视的环节,各位练家子不妨尝试一下把脚踝放松后的效果。陈鑫曰“脚踝一松,底气贯通”“脚踝锁紧,脚下不稳”。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0 16:22:52
  裆胯要开。裆开宜圆,胯开有隙,圆裆劲合,开胯劲活,胯松沉,自然气沉丹田。腰为主宰,留意腰间;左右两肾,如轮圆转;腰平臀泛,丹田气灌。中心轴线,左转看右,右旋左盼;百会会阴,脐眼命门,十字贯通,内气活现。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1 16:41:46
  没有听说徐州有那些小架传人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2 17:09:09
  两胯的训练,可能是最难的,光靠老师说你不一定能做到位,需要老师动手捏架子,需要几天的专门训练。就这一关,是陈太极最保密的技术方法之一,许多教拳的拳师都没练到身上,也就是说,只知道有松胯、开胯的要求,但不得其法。
  不会松胯开胯,就不算是入门。陈鑫的《太极拳述真》说“裆圆胯松,周身虚灵”,你连虚灵劲还没练出来,就是跟头棍的水平。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3 16:09:58
  为什么说“学会腰裆胯,打遍全天下”?《太极拳述真》的《应用篇》之十六可能是个很好地解释:“沾连粘随,两胯机关,含放在我,擒纵悠然,丹田气竦,弹抖瞬间,我形未露,敌已跌翻。”也就是说,沾连粘随的应用,靠的是两胯窝同时一含一放,就可以达到随意地对付敌手,或擒活放,随意掌握。若同时丹田内气鼓荡,就能突然之间把敌手弹抖出去,却仿佛未曾出手一般。
  关于“我形未露,敌已跌翻”的理解,我在前文已经谈过“寸劲”。为何叫“寸劲”而不是叫做“尺劲”或“分劲”?这是因为两胯的走劲,一含一放,也就是一寸的距离,打人就全在这一寸间。既然是“寸劲”,自然是“出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了。
  这才是太极拳的真正打法。正所谓“挨着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是拳”、“打人出手不见手,全凭丹田气一抖”。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3 18:11:50
  作者:东海小鱼儿 回复日期:2012-03-12 17:30:06  回复

  两胯的训练,能详细阐述一下吗?先谢了!!!!

  ==============================================================================
  这个可是很难说明白的,必须有老师现场捏架。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4 17:19:30
  马老师的名字?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4 18:37:53
  @2010无极之谈 2012-03-13 16:09:58
  为什么说“学会腰裆胯,打遍全天下”?《太极拳述真》的《应用篇》之十六可能是个很好地解释:“沾连粘随,两胯机关,含放在我,擒纵悠然,丹田气竦,弹抖瞬间,我形未露,敌已跌翻。”也就是说,沾连粘随的应用,靠的是两胯窝同时一含一放,就可以达到随意地对付敌手,或擒活放,随意掌握。若同时丹田内气鼓荡,就能突然之间把敌手弹抖出去,却仿佛未曾出手一般。
  关于“我形未露,敌已跌翻”的理解,我在前文已经谈过“.....
  -----------------------------
  这种打法好像目前能看到的视频还没有哪位大师表演过,呵呵

  =========================================================================
  那就看他是大师还是大湿了。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5 14:26:25
  太极拳打人,以得人为本,以不见形为妙。在学习小架套路的过程中,每学一个招式,老师都详细讲述其技击所用,为了能把讲的技术要领和功法练到身上,刘正楷、陈老师总是要不断地和我推手,让我明确在实战中的应用方法,陈沛菊老师把这种教学方法叫做“打练结合,体用兼明”。与刘正楷交手,他只是身体的微动,仿佛没有动一样,连化带打都已经有了。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某一夜成名的著名大师讲解太极拳的技击特点,但见他打他的陪练(或托儿)的动作技法,真不敢恭维。为啥?全是手上动作,这叫小手,是属于擒拿格斗一流的东东,根本不是太极拳“以身打人”的本领。也就是说,小打小闹还是可以的,但尚未登上大雅之堂。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5 17:54:27
  潜水的,冒个泡,给点掌声嘛
楼主2010无极之谈 时间:2012-03-16 19:33:42
  以上讲的太极拳技术,对于那些练了十年二十年的,会有一定的启发吧。为啥不鼓掌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