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审查意见复议陈述
针对教材审查意见中主要存在的5项问题,逐一做如下陈述: 1、书写指导部分内容指导性不强,四年级、五年级“偏旁观察”栏目内容雷同,缺乏针对性。 (1)书写指导部分内容指导性不强。
按:《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基本理念》第1条:“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
陈述:《书法练习指导》既要“面向全体”,就需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各个关照。《书法练习指导》书写技法指导内容既要重视书写能力较强学生的个性体验,同时,在遵循书写规范的前提下,对书写能力稍差的学生,更需关注,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在编写书写技法指导内容时,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的内容,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套教材在编写书写技法指导的内容时,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对笔画、偏旁和汉字结构进行了简要的书写技法指导。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小学生的接受和思考能力,为避免因书写技法指导难度大,而导致学生出现对学习书法产生畏惧的心理,在编写书写技法指导时,着重编入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技法指导,以致有少部分内容指导性不强亦在所难免,若有必要,我们必定对部分书写指导内容加以完善。
(2)四年级、五年级“偏旁观察”栏目内容雷同,缺乏针对性。
按:《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建议与要求》第一项“教学建议与要求”第4条规定“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目标与内容》第三项“小学5—6年级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第1条规定“……借助习字格,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
陈述:本套教材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在课程总体栏目的设置上严格“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原则,在“观察分析”栏目的设置上尤其如此。在三年级对笔画的学习中把“观察分析”分为两个栏目——笔画观察和笔法分析。在“笔画观察”中,借助习字格,以辅助线和文字表述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笔画进行观察,意在指引学生对汉字有感性认识的同时,从中学会如何进行观察。 在四年级、五年级对部件(常见偏旁)的学习中把“观察分析”分为三个栏目——偏旁观察、偏旁口诀和偏旁分析。通过三年级一年时间的引导观察,学生对汉字的笔画、部件的观察能力都会有所提高,故在“偏旁观察”栏目中先不借助习字格,用原经典碑帖范字的呈现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独立观察,意在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养成学生勤动脑善思考的习惯。考虑到学生观察思考能力的良莠不齐,在“偏旁观察”“偏旁分析”中间部分加入“偏旁口诀”栏目,有针对性的借助习字格,以辅助线和口诀表述的方式,再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样的呈现方式,一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为在教师引导学生对部件做初步的观察后,辅助学生对部件以及部件在汉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观察。这样的栏目设置,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先动脑后动手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又能与三年级、六年级的课程栏目相区别,不致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无趣乏味。
2、练习设计随意,思路不清晰。如三年级上册安排学生对临,五、六年级安排学生描红。
按:《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基本理念》第3条:“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
陈述:本套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安排学习顺序。在三年级学习笔画时,先从横画学起,然后再逐步地学习其他笔画;在四年级、五年级学习偏旁时,先从笔画较少、书写较简单的偏旁学起,然后再逐步地学习笔画较多、书写较难的偏旁;在六年级练习结构时,先从独体字开始学起,然后再逐步地学习其他结构。本套教材在书写练习的内容选择上同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安排练习顺序。“书写实践”栏目设置为:三年级由笔画和两个相对简单的例字组成,四年级、五年级由四个例字组成、六年级由四个例字和一组集字练习组成。因由易到难的课程编排,每个年级的练习内容同样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即在练习例字的整体选择上是由易到难。为了便利于书写,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本着“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理念,本套教材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全部采用了“看一描二临三”的方式进行书写练习。三年级学生在描红后,书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对临;五年级、六年级书写能力稍差的学生,可先描红,再进行对临,书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描红也可不描红,然后进行对临,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书写能力酌情而定。通过采用这样面面俱到的练习方式进行书写练习,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学生书法实践活动内容薄弱。
陈述:未完全领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书法教材有关送审事项的公告》的要求,导致学生书法实践活动内容薄弱,若有机会必定加以完善。完善方案: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每册的第16课均设置一次书法实践活动。
4、经典碑帖部分范字修饰过度。如四年级上册第14页、第15页“徐”字,五年级上册第6页“页”字,五年级下册第46页“尸”字、第47页“屡”字。
陈述:因时间仓促,导致经典碑帖部分范字修饰过度,若有机会必定加以完善。完善方案:从原碑帖拓片上重新扫描,不对范字进行过度修饰。
5、书法文化介绍内容单薄。
陈述:未完全领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书法教材有关送审事项的公告》的要求,导致书法文化介绍内容单薄,若有机会必定加以完善。完善方案: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每册的前十五课均设置“知识拓展”栏目用以介绍书法文化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