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前这些问题“都不是事儿”银川一中老师为你支招

 海水海风海岸 2015-05-13


 

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考生的身体和心理都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大考前,紧张在所难免,但由此导致考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学不进去、记不住知识点、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对这些难题,学生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才能顺利度过高考。就此,记者采访了银川一中富有教学经验的心理老师刘芳岭,听她为学生支招。


问题一:

快高考了,真心学不动

支招:调整状态,正是冲刺好时候

案例:高考临近,高三生小罗却觉得自己开始提不起精神,“之前的弦绷得紧紧的,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现在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了,我却觉得自己的劲好像已经用完了,实在是学不动了,而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能学到多少东西呢?”


  心理解析:如果以长跑来比喻我们的学习生涯的话,那么高考前就是其中一段关键的路程。优秀的运动员,在前期比的都是耐力,但后期一定有一个冲刺阶段。其实,最后的路程里每个人都面临着体力与心理的极限,都想放松,或是无力应对,但其实这是冲刺的最佳时间,谁能调整好心态和步伐,谁就能在最后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一定要保持信心和充足的动力。在高考之前,每一天都是再次提升自己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不能放弃。


  像小罗一样,许多同学觉得一个月时间学不了多少东西,其实这种想法是消极的。举个例子,从现在开始好好改错题,把之前不会的、掌握得不扎实的、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都搞清楚,每天每科改两道错题,一个月就是60道题。考试时,即使是选择题也是五六分的分值,只要考到了,就有很大的得分几率。假如每门课多对一道选择题,想想高考总分能够提升多少分呢?如果你消极了,放松了,也就等于放弃了提升的机会。我们不提倡过度紧张、焦虑,但过于放松和丧失斗志同样是不可取的。


  应对技巧:调整好状态进行最后的冲刺,不要过分焦虑,同样不能过度消极。无论你的现有成绩如何,都不能放弃努力。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不是结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通过这条路获得常规意义上的成功,但毕竟这是我们为之努力多年的一件事情,无论怎样,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问题二:

 复习是完全跟着老师走,还是自己学?

 支招:有舍有得,更有收获

案例:最近,高三生小文很疑惑:“我身边很多同学复习完全是跟着老师走,但也有些同学是在按照自己的方法复习,我认为复习的时候应该跟着老师走,但有时候又觉得老师讲的东西对我意义不是很大,想要自己学,可是不听老师讲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宝贵的时间反倒在纠结中浪费了,究竟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呢?”


  心理解析:学习完全跟着老师或者完全自学,都不是最佳方式。

  完全自学其实并不明智。老师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研究知识、研究题目、研究考试,他们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有最新的资源和资料。在这些方面,老师们拥有学生无法比较的优势。因此,在复习中需要跟着老师的节奏,吸取老师教授的精华。尤其是关于解题思路、技巧、难点和易考点以及热点问题等,一定要牢记,保证在总体进度和重要的节点上跟着老师。


  可是,完全跟着老师就对了吗?其实也并非如此,老师应对的毕竟是一个大的群体,但每个人的学习程度有差异,学习漏洞也不同,所以会出现跟着老师收获不大的感觉。举个例子,到了复习后期,有些科目的老师会讲一些高难度的题目,因为这是一部分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的需求。一节课也许只讲了两三道题,这几道题很多同学听不懂,如果非得跟着听,不但浪费了时间,还挫伤了自信心。对你来说,如果学习目标是抓基础,那么把时间用在听难度和高难度题目上,这个时间的利用就是低效的,这类情况下选择紧跟老师也许不太明智。


  应对方法:整体节奏和方向上跟着老师,尤其注意老师讲的重要信息。但也要有自己的节奏,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考虑如何取舍。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想将时间利用率提升到最大,必须学会舍得,适当合理的“舍弃”,其实是更大的“收获”。


  建议老师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讲不同难度题目以及布置作业之前适当提示一下,便于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合理利用时间。


  同学们在学习时一定要头脑清晰,首先搞清楚自己最后一个月的复习目标,所有的功夫都跟着复习目标走,不要只追求形式,以盲目延长学习时间和盲目大量刷题来取得心理安慰,而要把精力用在实实在在的知识提升上。 


 问题三:

 心浮气躁,容易和人发生冲突

 支招:适当宣泄,重在“补空”

案例:高三生小勇说:“考试时我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明明在一行一行地读题,可是脑袋里就是没反应,不知道读的什么,或者正在做题,突然就不想做了。要是高考时也这样该怎么办?”


  心理解析:很多同学在考试时遭遇以上情况,会比较惊慌,以为自己状态不好,这其实是正常现象。如果你做个调查,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注意力有关。我们的注意力并非是一条高水平的直线,而是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有高峰,也有低谷。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试验已经在美国进行过,研究证实,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只能维持20分钟不出错,然后就会出现错误。成年人注意力集中的最长时间是50分钟,平均水平在30-40分钟,中学生比较接近此水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节课设置40分钟的原因。而在考试的两个到两个半小时内,必然会遭遇几次注意力低谷,注意力集中水平降低,就会出现以上情况。同时我们的大脑也无法一直维持高强度的工作水平,需要短暂的“休息”,因此会有“卡壳”的现象发生。


  处理技巧:放轻松,深呼吸,沉着答题。感觉大脑疲劳或注意力无法集中时,可以深呼吸调整一下状态,也可以闭眼或眺望窗外半分钟,都可以迅速有效地缓解这种情况,也可以先做后面的题,很快就能回归正常状态。

问题四:

考试时突然思维迟滞怎么办?

支招:正常现象,无须担心

案例:高三生小勇说:“考试时我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明明在一行一行地读题,可是脑袋里就是没反应,不知道读的什么,或者正在做题,突然就不想做了。要是高考时也这样该怎么办?”


  心理解析:很多同学在考试时遭遇以上情况,会比较惊慌,以为自己状态不好,这其实是正常现象。如果你做个调查,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注意力有关。我们的注意力并非是一条高水平的直线,而是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有高峰,也有低谷。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试验已经在美国进行过,研究证实,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只能维持20分钟不出错,然后就会出现错误。成年人注意力集中的最长时间是50分钟,平均水平在30-40分钟,中学生比较接近此水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节课设置40分钟的原因。而在考试的两个到两个半小时内,必然会遭遇几次注意力低谷,注意力集中水平降低,就会出现以上情况。同时我们的大脑也无法一直维持高强度的工作水平,需要短暂的“休息”,因此会有“卡壳”的现象发生。


  处理技巧:放轻松,深呼吸,沉着答题。感觉大脑疲劳或注意力无法集中时,可以深呼吸调整一下状态,也可以闭眼或眺望窗外半分钟,都可以迅速有效地缓解这种情况,也可以先做后面的题,很快就能回归正常状态。(文章来源:新消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