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尚家 | 我是如何找到武汉最地道的苍蝇馆子

 真友书屋 2015-05-13
熊大白 微吃ID:澍人就是熊大白
我的味蕾,大厨老爸赋予其深度,南北迁徙的经历增长其广度。最在乎食物的本质,即爱与真诚。

饥饿的金牛座是可怕的,我强迫自己冷静,带着熊小懒继续往里走,终于在街道中点的“之”字形转角遇见了“桂萍牛杂”,直觉告诉我,这家会好吃。

上一次到武汉是2013年的十一长假,秋天的空气依然灼热。游完黄鹤楼已是下午,我和熊小懒忍着腹中饥火,乘公交车过长江大桥去觅食。古时隔开武昌和汉口的天堑长江,如今须臾就过了。

我的目的很明确:去找好吃地道的苍蝇馆子。

一头扎进汉口错综复杂的窄街陋巷,转过拥挤的菜场和散发着慵懒气息的小区,不起眼的长堤街便出现在眼前。看着这一条街的摊摊档档,我的心开始狂跳不止。


最正宗的老汉口街景

街头依次排布着数家小炒、火锅和麻辣烫店,灶头猛烈的火舌和弥散开来的香气已经营造起美好的氛围,饥饿指数瞬间濒临破表,口水开始在齿颊泛滥。


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饥饿的金牛座是可怕的,我强迫自己冷静,带着熊小懒继续往里走,终于在街道中点的“之”字形转角遇见了“桂萍牛杂”,直觉告诉我,这家会好吃。


深居闹市中的桂萍牛杂

整间店就是两间低矮的平房,门口凸出来的棚子下生着个大炉子,上面架着一口大锅,里面盛着冒尖的牛肉、牛杂和萝卜,底下文火煨着,附近弥漫着牛油和辛辣的香气。


老板指引我们在旁边露天的位子坐定。没有菜单,他用口音浓重的普通话问我吃什么,我说要牛杂。他说分大中小锅,我说要一个中锅。

简陋却极其带感的炉子很快上桌,牛杂随后就到,虽说是中份,分量却已经让我和熊小懒失去了将其彻底吃光的信心,而且只要45元。

与广州的牛杂画风迥异,武汉的牛杂和萝卜每一块都足以占满整个口腔。一口吃下去,牛肉和香料混合在一起的香气在口腔里靡靡不散,被滚烫的气息顶着冲进鼻腔,化为一声满足的叹息。


炖得无比软烂的肚、肺、肠和牛腩,以及吸饱了汤汁的带皮萝卜,每一口都是足以媲美武汉火炉般天气的热辣,我和熊小懒吃得汗流浃背却停不下嘴,直吃到嘴唇上糊满牛油,才想起来赞叹一声好吃。


因为来得早,所以直到我们两人战至半酣,才陆续有其他食客到来。我看到不少客人桌上除了牛杂锅之外,还有锅贴、汤包和烧烤。好奇之下询问老板,我才得知在这长堤街上吃饭,去任意一家店,都可以点街上别家店的食物,老板会帮忙端过来。

我环顾四周,看到对面店铺的门廊里坐着几个妇人,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包着饺子,我便毫不犹豫地加点了牛肉锅贴、鲜肉汤包和冰镇绿豆汤。


牛肉锅贴的皮很酥脆,吃得出是下了很多油煎出来的,口感与油炸相似,却导致牛肉的味道被浓重的油味完全盖住了。


汤包的皮很薄,内馅的汤汁不算很多,蘸着姜丝浙醋吃,入口鲜甜,是很朴实的家常味道。


而只能算作小小配角的绿豆汤倒是出奇的惊艳,冰冰凉而且甜度适中,绿豆熬煮得并不很烂,一颗一颗地咬着吃很开心,吃完了热辣辣的牛杂和干干的锅贴之后喝一口沁人心脾的冰绿豆汤,真是舒服到家。

等我们两人吃完,天已经擦黑,整条街都逐渐热闹起来。紧凑急促的武汉方言在狭小的街道上空飞舞,女孩们在烧烤摊前驻足,期待地盯着师父在烤炉上翻飞的手中拿起又放下的烤串,不时提醒一句多放辣。男人们光着膀子围坐在小炒店里,桌上摆着几道重油重辣的下酒菜,冰凉的啤酒一杯接一杯地下肚。

火热的牛杂锅驱散了疲惫,我擦擦嘴巴,感到自己正逐渐松弛,与清淡的夜色和这座味道浓烈的城市融为一体。

长堤街还没有走完,我们却已经撑得再也吃不下一口东西了。不想留下遗憾的我和熊小懒商量,反正武汉之旅还没有结束,不如明天再来。


长堤街夜景:有一点大陶红主演电影《生活秀》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